數字化蔬菜產銷對接平台……城市科技“哨兵”春節不休假
數字化蔬菜產(chan) 銷對接平台、小廣告智能采集平台……
城市科技“哨兵”春節不休假
◎本報記者 都 芃
今年過年期間,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滿載著走親(qin) 訪友的人們(men) ;景點裏,人流如織,遊客爭(zheng) 相“打卡”拍照留念……
在千家萬(wan) 戶歡度佳節時,一群城市守護者依舊在辛勤工作著。它們(men) 活躍在人們(men) 看不見的地下管廊、不被人注意的街道角落……用科技力量守護萬(wan) 家燈火。
智慧產(chan) 銷穩住“菜籃子”
每到過年時,蔬菜價(jia) 格都是人們(men) 最關(guan) 心的話題之一。引起蔬菜價(jia) 格波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生產(chan) 端和消費端之間存在信息差,二者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導致蔬菜供求不平衡。
近年來,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農(nong) 業(ye) 產(chan) 銷領域被廣泛應用,有效解決(jue) 生產(chan) 端和銷售端信息不平衡問題,實現供需精準匹配,從(cong) 而避免春節等特殊時期蔬菜價(jia) 格的大幅波動。
不久前,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與(yu) 科技企業(ye) 共同建設了玉田蔬菜全產(chan) 業(ye) 鏈數字化項目——“蔬菜雲(yun) ”。該項目通過建立數字化產(chan) 銷對接平台(以下簡稱“蔬菜雲(yun) ”平台),打通生產(chan) 、物流、銷售及服務環節,實現了信息的精準匹配,避免蔬菜滯銷、漲價(jia) 。
一方麵,“蔬菜雲(yun) ”平台通過數據監測和分析,及時反饋市場信息,幫助農(nong) 戶了解市場需求和價(jia) 格變化,使農(nong) 戶能夠更好地製定銷售策略。另一方麵,“蔬菜雲(yun) ”平台通過與(yu) 各地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超市等合作,建立了穩定的銷售渠道,為(wei) 農(nong) 戶拓寬銷售市場,使其收入顯著提升。
除此之外,“蔬菜雲(yun) ”平台在生產(chan) 端為(wei) 農(nong) 戶提供了數字化農(nong) 業(ye) 技術培訓等服務,通過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提高蔬菜品質和產(chan) 量。在流通端,“蔬菜雲(yun) ”平台構建了數字化供應鏈,提升倉(cang) 庫管理效率,減少蔬菜流動成本,最大限度讓利於(yu) 農(nong) 戶、消費者。在銷售端,“蔬菜雲(yun) ”平台減少交易中間環節,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
不僅(jin) 蔬菜上“雲(yun) ”,菜市場也在向智能化方向轉型。
菜市場經營者需要了解和分析每日交易量和客流量,以更好地開展運營管理、製定有效的經營策略、服務大眾(zhong) 消費者。在傳(chuan) 統模式下,菜市場經營者通常隻能依靠個(ge) 人經驗來預判菜品銷量,還常會(hui) 因疏忽導致銷售數據記錄不準確。尤其在高客流量時期,記漏或記錯更是常態。這種傳(chuan) 統管理方式易導致供貨數量不準確,影響經營者收入和市場供應效率。
為(wei) 解決(jue) 這一問題,浙江省杭州市部分菜市場借助智慧農(nong) 貿數據管理係統,通過智能溯源秤將每一筆交易記錄並及時上傳(chuan) 係統,再通過分析銷售數據,獲得相關(guan) 商品利潤、庫存等信息,為(wei) 經營者製定更合理的進貨計劃,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
智能治理確保環境整潔
為(wei) 確保春節期間城市環境整潔,我國多地利用智能化管理手段持續推進城市環境治理。
“春節前後是招工、招租的高峰期,小廣告張貼現象屢禁不止。我們(men) 借助小廣告智能采集平台,在節日期間持續打擊亂(luan) 貼亂(luan) 發小廣告的行為(wei) ,確保城市環境幹淨整潔。”江蘇省鎮江市鎮江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guan) 工作人員介紹,當環衛工人看到小廣告時,隻需掃描專(zhuan) 用二維碼登錄微信小程序,拍照取證後上傳(chuan) 至小廣告智能采集係統,係統便會(hui) 自動對小廣告的類別、位置等信息進行提取並完成立案,再經人工審核無誤後向違法手機號碼發送提醒告知短信,責令相關(guan) 人員限期至相關(guan) 部門接受處理。借助小廣告智能采集平台,相關(guan) 管理部門不僅(jin) 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執法成本,還打通了小廣告行政處罰全流程,為(wei) 打擊城市“牛皮癬”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節日期間,城市生活垃圾數量較平日有所增長,一旦收運、處置不及時,會(hui) 給環境帶來顯著影響。
為(wei) 了解決(jue) 生活垃圾收運不及時、不規範,收運路線隨意改變等問題,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建立起生活垃圾智慧收運監管體(ti) 係。
這一體(ti) 係開辟了96條智慧收運線路,對環衛涉及的人、車、物進行全過程管理,實現了生活垃圾收運的實時監督。該體(ti) 係能夠實現“跟車式”數據采集,確保“一車一線”,收集每個(ge) 收運點位的數據,形成精準的數據庫。
機器巡檢員守護地下“動脈”
管道被譽為(wei) 城市“動脈”。錯綜複雜的管道係統為(wei) 城市居民輸送生活必需的自來水、天然氣、暖氣熱水等。在人們(men) 歡度春節時,工作人員依舊在默默守護著這些地下“動脈”。
為(wei) 確保管道正常運轉,居民生活不受影響,巡檢工作人員必須定時對城市地下“動脈”進行管理維護。以往城市地下管道巡檢多由人工完成,工作效率低、風險高。如今得益於(yu) 智慧管廊建設,管道巡檢工作開始向智能化、無人化方向發展。
山東(dong) 省威海市借助地下綜合管廊智慧管理平台開發出智慧管廊App。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手持終端進行巡檢,並與(yu) 地下綜合管廊智慧管理平台實時互動。由於(yu) 管廊深處地下,信號較差,工作人員利用超寬帶無線載波通信技術,為(wei) 每個(ge) 地下分區加裝基站,實現Wi-Fi全覆蓋,方便App使用。
山東(dong) 省威海市濱海新城建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管廊運維經理竇汝鋒介紹,為(wei) 了提升巡檢效率,最大限度保障巡檢人員安全,地下綜合管廊智慧管理平台可以實時對巡檢人員進行定位,並通過各種傳(chuan) 感器采集溫度、濕度、氧氣含量等信息;一旦檢測到異常,將自動預警。此外,地下綜合管廊智慧管理平台還能夠對管廊內(nei) 部、出入口和逃生口等關(guan) 鍵位置進行實時圖像識別,如果發現異常,會(hui) 啟動聲光報警器,同時記錄入侵實時畫麵,以便運維人員了解管廊現場狀況。
在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正興(xing) 街道雅州路的地下綜合管廊內(nei) ,有一台小型巡檢機器人。這個(ge) 巡檢機器人走幾步便停下來四處“張望”,其後台電腦端屏幕上會(hui) 同步出現它“眼睛”看到的畫麵,並實時顯示此處的氧氣、溫度、濕度、甲烷含量等數據。
天府新區地下綜合管廊雅州路片區負責人介紹,這個(ge) 機器人的巡檢速度可以被自主設定,最大可達6米/秒。該機器人會(hui) 自動分析巡檢發現的問題,並將分析結果發送到後台電腦上。
“以前,人工巡檢每天巡檢距離隻有5公裏,需要配備多名巡檢工人,工作效率較低,還容易出現錯誤。”該負責人介紹,借助這個(ge) 巡檢機器人,現在巡檢發現的問題能夠立刻上報,工作效率提高近50%。
目前,該巡檢機器人的巡檢內(nei) 容包括報警指示燈、滅火器、環境檢測設施、水泵風機、照明設備等。它可以替代人工完成80餘(yu) 項日常巡檢工作,大幅降低漏巡、少巡和錯巡出現的概率。(科技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