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如何實現能上能下、能進能出
【記者調查】
近年來,不少地區提出要加強對中小學教師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結果的應用,建立教師退出機製,以優(you) 化教師隊伍、提升教學質量。對此,有網友表示支持,認為(wei) 這能有效避免教師“躺平”現象;也有教師直言:“平時教學工作已經很多了,再進行考核,壓力太大了……”
事實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強教師管理,完善教師退出機製。2018年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也提出,實行定期注冊(ce) 製度,建立完善教師退出機製,提升教師隊伍整體(ti) 活力。記者梳理發現,寧夏回族自治區、四川省成都市、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北京市豐(feng) 台區等地,已出台文件探索建立相關(guan) 機製。
為(wei) 何要探索建立中小學教師退出機製?在落地過程中,如何製定科學的教師評價(jia) 標準,避免加重教師不合理負擔?機製的順利實施還需要其他哪些配套政策支持?記者對此展開采訪。
人們(men) 對好教師、好教育、好教學有了更高期待
大眾(zhong) 印象裏“穩定無憂”的中小學教師行業(ye) ,為(wei) 何要建立退出機製?
“一部分原因是為(wei) 了解決(jue) 少數教師‘躺平’不幹活的問題。”北京市某中學校長陳力(化名)告訴記者,一些地方確實存在教師主動“躺平”的現象,比如有些教師評上高級職稱後,馬上申請轉崗到圖書(shu) 館工作。因為(wei) 教師的收入與(yu) 職稱掛鉤,轉崗後工作輕鬆且收入相當。
除去對個(ge) 別“躺平”教師說“不”,一些地區的教師退出機製,針對的更多是當地教師隊伍的曆史遺留問題。
在寧夏,民辦轉公辦教師存在數量多、年齡偏大、部分人長期生病等突出問題,當地從(cong) 2011年起有針對性地建立起教師退出機製,為(wei) 符合條件、自願申請的教師提前辦理退休手續,騰出的編製用於(yu) 補充青年教師。
“目前中小學教師編製很緊張,一些公辦學校大量存在著聘任沒有編製教師的情況。而有些教師占著編製,卻在能力、師德上不匹配,在教學業(ye) 績上不符合基本要求,這是不合理的。”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體(ti) 製機製改革研究所所長王烽分析,建立教師退出機製,釋放學校編製潛力,減少乃至杜絕學校人浮於(yu) 事的現象,是非常必要的。
近年來,我國教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對教育有了更高期盼。華東(dong) 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王豔玲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是國家還是民眾(zhong) ,對教師隊伍的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舉(ju) 例說,近些年,國家先後修訂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發布了新修訂的義(yi) 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這對教師自身素養(yang) ,無論是理念層麵還是實踐層麵,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個(ge) 過程中,教師如果不肯去鑽研教學,不想方設法提高教學質量,就會(hui) 明顯滯後於(yu) 教育改革的步伐。
“大家關(guan) 注教師退出機製,折射出人們(men) 對好教師、好教學、好教育的期待。”王豔玲認為(wei) ,我們(men) 的教師要緊緊追隨教育發展的步伐,不斷研究學生、研究教學、研究課程,在追求教學質量提高和立德樹人的道路上,不斷提升專(zhuan) 業(ye) 能力。高質量的教育需要高質量的教師隊伍,能留下的都是真正適教樂(le) 教的教師。
機製落地要因地製宜,不能“一刀切”
在過去十多年中,各地雖已對中小學教師退出機製展開了一定探索,但總體(ti) 仍處於(yu) 嚐試、起步階段。在現實中,機製的落地仍麵臨(lin) 如何科學評價(jia) 、如何突破人事管理體(ti) 製障礙等諸多困難。
“目前,教師退出機製主要針對兩(liang) 類教師群體(ti) :一類是由於(yu) 身體(ti) 原因無法繼續承擔教學工作的,一類是教學能力不勝任的。但教師退出的考核標準、細則還不夠完善。”王豔玲表示,如果隻是簡單地以班級成績、學科排名等指標來衡量,會(hui) 導致教師教學出現功利化傾(qing) 向,陷入一味抓分數、抓成績、抓排名的誤區。
王豔玲分析,一些老教師早年對教育事業(ye) 作出很多貢獻,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如今可能麵臨(lin) 著跟不上教育改革步伐的問題。此時若在考核中被淘汰,老教師們(men) 會(hui) 因此寒心,也會(hui) 影響年輕教師對未來的預期。因此,教師退出應區分是退出教學崗位還是退出教師行業(ye) 。而且,如何既看到並發揮上述老師的優(you) 長,又針對性地幫助其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是教研和師訓麵臨(lin) 的現實問題。
“教師退出機製的實施要注意因地製宜。”王豔玲表示,“在一些發達地區,由於(yu) 教師資源過剩,合理的教師退出機製可以激發教師們(men) 的競爭(zheng) 意識,進而提升教師質量。而在欠發達地區,教師本身就比較緊缺,若再將能力差的教師從(cong) 教育水平較高的學校調轉到教育水平薄弱的學校,可能會(hui) 導致教育結構越發不平衡。”因此,不能搞“一刀切”,要爭(zheng) 取實現“一區一策”“一縣一策”。
王烽告訴記者,即便一名教師符合退出標準,但是在現實中,學校能不能辭退這名教師,還受到很多因素的製約。因此,不能隻把教師退出的工作推給學校去做,還需要學校與(yu) 教育主管部門、人事部門共商共議、協同聯動。
充分激發教師隊伍活力,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教師退出機製的根本目的是進一步激發教師隊伍的活力,退出機製隻是其中一個(ge) 手段。係統考慮,教師的薪酬分配製度、聘任製度、評價(jia) 製度,都是能夠激發教師活力的改革切入口。”陳力表示,這要求我們(men) 不僅(jin) 關(guan) 注教師退出機製本身,更要完善其他相關(guan) 製度,協同配合打出一套“組合拳”。
退出並不意味著“一退了之”。“對於(yu) 無法勝任教學工作的教師,應該建立一整套幫扶成長體(ti) 係,為(wei) 教師發展提供支持。”王豔玲說,一些國家在教師退出機製上,有一個(ge) “緩衝(chong) 期”,會(hui) 對教師進行幫扶培訓,以提升其教育教學水平。
柔性的激勵機製也要充分重視。陳力表示,“我們(men) 不能把教師沒有活力全部歸咎於(yu) ‘鐵飯碗’。實際上,一些老師活力不足,也與(yu) 他們(men) 在學校裏的自主權較弱有關(guan) 。比如,有的老師想要潛心育人,學校卻隻想要‘短平快’出成績。他沒有辦法把個(ge) 人的職業(ye) 目標和學校的組織目標聯係在一起,最後隻好‘躺平’了。”陳力建議,要多給老師教學自主權,讓老師有自由創造的空間從(cong) 而產(chan) 生價(jia) 值感,這樣教師隊伍自然就“活”起來了。
王豔玲則提到要優(you) 化評價(jia) 標準。她表示,有些地方的教師評獎評優(you) 以教齡為(wei) 主要考量依據,但教齡長並不意味著教學能力強。教學評價(jia) 應從(cong) “強調年限”轉為(wei) “關(guan) 注質量”,給予青年優(you) 秀教師更多機會(hui) ,讓教學評價(jia) 更為(wei) 科學。“談到教師退出機製的時候,我們(men) 不應隻關(guan) 注‘退出’,更要注意‘機製’二字。應該思考,如何建立一個(ge) 合法、合理、合規、合情的機製體(ti) 係,讓教師行業(ye) 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充分激發教師隊伍的活力,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王豔玲說。(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