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發布時間:2024-02-22 15:01:00來源: 經濟日報

  2023年,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ju) 行,150多個(ge) 國家、40多個(ge) 國際組織共同開啟“一帶一路”新的金色十年。

  “硬聯通”紮實推進

  2023年10月2日,采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的雅萬(wan) 高鐵正式啟用。這是印尼和東(dong) 南亞(ya) 第一條高速鐵路,不僅(jin) 縮短了城市間的時空距離,還帶動了當地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為(wei) 沿線經濟發展賦能。

  “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介紹,一是規模穩步擴大。2023年我國與(yu) 共建國家的貨物貿易額達19.5萬(wan) 億(yi) 元,增長2.8%,占外貿總額的比重提升1.2個(ge) 百分點,達到46.6%。二是質量不斷提升。在共建國家節能環保類承包工程完成營業(ye) 額增長28.3%。三是合作更加緊密。新簽綠色、數字、藍色經濟等領域的投資合作備忘錄23份。截至目前,累計與(yu) 22個(ge) 共建國家建立貿易暢通工作組,與(yu) 55個(ge) 共建國家建立投資合作工作組,“絲(si) 路電商”夥(huo) 伴國已增加到30個(ge) 。

  “鋼鐵駝隊”馳騁不息。2023年,中歐班列開行1.7萬(wan) 列、發送190萬(wan) 標箱,同比分別增長6%和18%。“連點成線”“織線成網”,中歐班列已成為(wei) 貫通亞(ya) 歐大陸的國際運輸大動脈,通達歐洲25個(ge) 國家的200多個(ge) 城市,運輸服務網絡覆蓋歐洲全境,為(wei) 維護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提供了保障。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王義(yi) 桅說,中歐班列依托陸橋、向陸而生,有力促進了國家間經貿合作和全球經濟發展,也帶動了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

  “軟聯通”亮點紛呈

  規則標準等“軟聯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過去一年,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領域合作穩步擴大,“軟聯通”亮點紛呈。隨著信息、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流動更加暢通,共建國家經貿合作質效不斷提升。

  截至目前,國際道路運輸聯盟已成功在中國落地實施國際公路運輸係統,中歐國際公路“門到門運輸”實現雙向開行,中歐“第四物流通道”逐步建立。國際道路運輸聯盟秘書(shu) 長翁貝托·德·布雷托認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助力共建國家改善急需的通信和運輸等基礎設施,“中國是多邊主義(yi) 的有力倡導者和踐行者”。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叢(cong) 亮介紹,中國與(yu) 28個(ge) 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1份自貿協定,與(yu) 65個(ge) 國家標準化機構以及國際和區域組織簽署了107份標準化合作文件,與(yu) 112個(ge) 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

  共建“一帶一路”金融合作機製日益健全。中國已與(yu) 20個(ge) 共建國家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在17個(ge) 共建國家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人民幣跨境支付係統的參與(yu) 者數量、業(ye) 務量、影響力逐步提升,“一帶一路”多元化投融資體(ti) 係不斷健全,有效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亞(ya) 太與(yu) 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鍾飛騰表示,“軟聯通”是促進互聯互通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下一步,要主動對照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入推進跨境服務貿易和投資高水平開放,擴大數字產(chan) 品等市場準入,深化國有企業(ye) 、數字經濟、知識產(chan) 權、政府采購等領域改革。

  “心聯通”持續深入

  共同發展的故事裏,最動人的就是民心相通。我國與(yu) 共建國家廣泛開展多層次、多領域交流合作,一批“小而美”的民生工程,鋪就通民心、達民意、惠民生的發展大道。

  在柬埔寨,中國幫助16個(ge) 省修建1800餘(yu) 口深水井、近130座社區池塘,有效解決(jue) 當地農(nong) 村居民飲用水源短缺及用水衛生問題;在太平洋島國薩摩亞(ya) ,中國農(nong) 業(ye) 技術援助項目援建綜合性示範農(nong) 場等農(nong) 業(ye) 推廣體(ti) 係,累計培訓上萬(wan) 人次;在讚比亞(ya) ,太陽能磨坊廠為(wei) 民眾(zhong) 供應充足的玉米麵粉,提升當地農(nong) 產(chan) 品附加值。一個(ge) 個(ge) “小而美”“實且惠”的項目穩步實施,幫助共建國家民眾(zhong) 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不斷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惠及各國人民。

  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菌草技術成為(wei) 中國為(wei) 國際社會(hui) 提供的重要公共產(chan) 品之一,傳(chuan) 播到100多個(ge) 國家,培訓超萬(wan) 名國際學員,成為(wei) 數十萬(wan) 人民的“致富草”“幸福草”。王義(yi) 桅表示,中國的菌草技術通過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解決(jue) 了食用菌生產(chan) 必須靠砍伐樹木的世界難題。

  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中亞(ya) 首家魯班工坊已正式投入運營。2023年,中方為(wei) 學生電腦配備4款虛擬仿真學習(xi) 軟件,應用3D技術讓學生更好地結合理論和實操。塔方期待,魯班工坊向社會(hui) 輸送更多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推動塔吉克斯坦工業(ye) 化建設進程,為(wei) 中國和中亞(ya) 國家務實合作提供新的示範。

  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萬(wan) 喆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始終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加強共建國家民間組織的交流合作,廣泛開展教育醫療、減貧開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保等各類公益慈善活動,促進共建國家貧困地區生產(chan) 生活條件改善。

  孫昌嶽

  (經濟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