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履職要接地氣,更要看得遠

發布時間:2024-02-26 14:14:00來源: 工人日報

  【築夢現代化 共繪新圖景·代表委員履職故事】履職要接地氣,更要看得遠

  “白天在現場,晚上找資料。”春節剛過,寒潮突襲,全國人大代表、酒鋼集團嘉峪關(guan) 宏晟電熱公司首席技師杜鈞,此時卻忙得熱火朝天,白天紮在生產(chan) 一線確保火電機組高效運轉,夜晚在電腦前為(wei) 今年提交兩(liang) 會(hui) 的建議、議案完善資料。

  杜鈞是酒鋼集團的一線工人,榮獲全國勞模、全國技術能手、中華技能大獎等諸多榮譽。2020年初,受益於(yu) 國家在工程技術領域推動“高技能人才與(yu) 工程技術人才職業(ye) 發展貫通”的新政,以及甘肅省率先打破產(chan) 業(ye) 工人職業(ye) 發展“天花板”的機會(hui) ,杜鈞通過了甘肅省人社廳組織的高級職稱評審,破格獲得正高級工程師的職稱資格,成為(wei) 甘肅首位“工人教授”,2023年又當選了全國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的身份不僅(jin) 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履職首年,杜鈞認為(wei) 自己“責任大,收獲多”,不僅(jin) 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再創新績,而且站在更高的視野、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生產(chan) 一線,杜鈞先後完成了鈦板及複合鈦板的焊接工藝研究及在煙氣惡劣環境下的焊接技法等60多項技術革新項目,提出了80多項合理化建議,創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經濟效益。同時,還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絕技絕活”傳(chuan) 授給青年職工,並根據多年積累的經驗編寫(xie) 完成8萬(wan) 多字的焊接及焊接熱處理技術規程、技術標準等,形成了各大類高溫高壓部件的專(zhuan) 項焊接作業(ye) 技術文件,培養(yang) 出50多名青年骨幹技能人才,帶出17名技師、高級技師。

  2023年,杜鈞在焊接技術上又取得新的突破,獲得1項國家專(zhuan) 利,獲評甘肅省拔尖領軍(jun) 人才,在他的指導訓練下,徒弟張仁鈺在甘肅省總工會(hui) 等單位組織的“科技牽引,工業(ye) 興(xing) 隴”職工職業(ye) 技能省級決(jue) 賽中獲得了焊工第一名。

  與(yu) 工作崗位上的收獲相比,如今的杜鈞更欣慰於(yu) 自己履職的經曆。履職中,“產(chan) 業(ye) ”與(yu) “工人”是杜鈞最為(wei) 關(guan) 注的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

  2023年首次履職,經過企業(ye) 調研和深入思考後,杜鈞針對宏觀調控政策中某些“一刀切”問題,提交了“以合規產(chan) 能為(wei) 基數調控粗鋼產(chan) 量,推進鋼鐵行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建議。2023年8月,國家有關(guan) 部委積極回應了杜鈞的建議,並對相關(guan) 政策進行了調整和完善,使中西部地區的鋼鐵企業(ye) 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

  首度成功建言,讓杜鈞深受觸動:“這不僅(jin) 說明了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的優(you) 越性,也讓我看到了作為(wei) 基層一線代表的責任。”

  從(cong) 生產(chan) 一線的崗位走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這個(ge) 政治舞台上,接受係統的法律知識學習(xi) 和履職培訓,杜鈞的眼界日益開闊、思維更加活躍。“‘基層’的站位、工人的身份,讓我認識到履職不僅(jin) 要接地氣,更要看得遠。”杜鈞告訴記者。

  2023年以來,杜鈞相繼參加了有關(guan) 生態濕地和交通建設等方麵的調研活動,對國家的產(chan) 業(ye) 發展政策也有了更多思考。最近,圍繞有關(guan) 西部新能源建設和傳(chuan) 統火電企業(ye) 發展的現狀和瓶頸,杜鈞做了許多實地調研和專(zhuan) 題討論,認真準備了各種參考材料,正在認真撰寫(xie) 準備提交的建議和議案。“風電光伏等新能源,不僅(jin) 要建得好、用得好,更要‘儲(chu) ’得好,傳(chuan) 統的火電企業(ye) 要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這些都需要國家在宏觀政策、重點項目上給予更多支持。”他說。

  作為(wei) “工人教授”,杜鈞心中惦念更多的也是工人。在2023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杜鈞在一次發言中提出:“高技能人才始終是製造業(ye) 的重要力量,要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yang) ,依據產(chan) 業(ye) 鏈分工對人才類型、層次、結構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聯合等人才培養(yang) 模式,努力培養(yang) 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今年,杜鈞針對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和全麵落實八級工製度,做了更多的調研和思考,他說:“不停留於(yu) 泛泛而談,要在國家政策和相關(guan) 製度層麵找到更有針對性、普遍性的問題和建議。”(工人日報 本報記者 康勁)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