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UP主為粉絲父親打印3D假肢

發布時間:2024-02-26 14:25:00來源: 揚子晚報

  近日,B站UP主“Owen來造”(以下簡稱歐文)用3D打印技術為(wei) 粉絲(si) 的父親(qin) 打造了新假肢,在3D掃描、VR建模、3D打印的協力下,新假肢軟彈貼合穿戴方便,讓無數網友感歎科技的力量。記者了解到,在這個(ge) 過程中,歐文用VR將傳(chuan) 統的平麵建模搬到了三維空間,而3D打印技術更是將假肢的製造成本降到了幾十塊錢。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歐文表示自己沒有向粉絲(si) 收費,發布這個(ge) 視頻是希望更多人看到3D打印存在的意義(yi) 。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薑天聖

  粉絲(si) 求助:想要合腳的假肢

  歐文今年28歲,廣東(dong) 人,他接觸3D打印已經快10年了,平常他經常在網上發布3D打印的相關(guan) 視頻。三個(ge) 月前,歐文接到粉絲(si) 求助,粉絲(si) 父親(qin) 三十年前因為(wei) 意外前腳掌截肢了,目前使用的假肢又貴又不合腳,穿久了還會(hui) 引起身體(ti) 其他部位不適,想請歐文幫忙聯係3D打印假肢的公司。歐文告訴記者,“我在網上搜了一圈,沒有找到合適的公司。我當時也沒有想太多,就想著能把3D打印技術展示給更多人,於(yu) 是就這麽(me) 接下來了。”

  到粉絲(si) 家後,歐文能明顯感覺到大伯穿著假肢的左腳顯得更為(wei) 臃腫。經過觀察,老假肢需要經過3層固定才能行走:要穿高幫鞋,先用鞋帶固定、假肢高位要綁繩子,最後還要用襪子反過來包住假肢,才能勉強固定行走,就這樣,假肢走路的時候還使不上勁。因為(wei) 假肢過厚還導致兩(liang) 隻腳高度不一樣,走路姿勢變形,大伯健全腳的膝蓋勞損嚴(yan) 重。了解完基本情況,接下來就是用3D掃描儀(yi) 采集患肢數據,轉化成三維數字模型。在視頻中,歐文還展示了新型的3D掃描儀(yi) ,這個(ge) 手持儀(yi) 器僅(jin) 比手機大一圈,為(wei) 了讓新假肢能更接近真實形態,歐文還對大伯的健全腳進行了掃描。

  在查閱資料後,歐文了解到對於(yu) 失去腳掌的患者,假肢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讓患者恢複走路中從(cong) 後腳掌著地,到前腳掌發力離開地麵這個(ge) 腳掌滾動的功能。

  穿上假肢後行走如常 耐用性方麵還需再改進

  歐文告訴記者,“整個(ge) 過程中難點比較多,其中涉及很多的受力分析,這又牽扯到假肢各個(ge) 部位的材料結構問題,除此之外還要考慮耐用性、貼合度等等。在這些基礎上,還會(hui) 用各種軟件,掃描、建模、3D打印等等。”

  在建模過程中,歐文頭戴虛擬現實設備,使用VR技術,在很多網友看來他是在“炫技”,對此他告訴記者,“VR建模的效率要快上很多,平常我們(men) 在電腦屏幕前建模,那相當於(yu) 是在2D的平麵上去畫3D的東(dong) 西,會(hui) 比較複雜,需要不斷轉動視角去調整屏幕中的立體(ti) 模型,還容易操作不準。使用VR時,我想看模型的側(ce) 麵,頭一轉就能看到,手柄上一個(ge) 動作就能完成電腦上五六步的工作,所以說用VR建模對於(yu) 這個(ge) 項目絕不是炫技,而是讓整個(ge) 工作流程和效率大大提高的新方式。”

  歐文做出的第一版假肢比老假肢小巧很多,重量也從(cong) 496克下降到151克,厚度從(cong) 2.5厘米降到了8毫米,穿脫還非常方便,隻要扭緊旋鈕式綁帶就可以直接走路,大伯穿上鞋後,基本看不出哪隻腳穿戴了假肢。不過實測中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假肢直接與(yu) 瓷磚接觸會(hui) 很滑、前掌過窄穩定性不足、右側(ce) 綁繩勒腳,在大伯穿上四天後,粉絲(si) 又發來消息,“假肢太硬穿著不舒服、而且部分結構已經塌陷……”

  在第二版假肢中,歐文通過調整模型內(nei) 部的密度等設置改進了這些問題,最後在假肢外底部還增加了防滑膜來解決(jue) 腳底打滑的問題。再一次來到粉絲(si) 家中,歐文發現大伯的鞋子已經從(cong) 40碼換回了39碼,當大伯換上第二版假肢穿好鞋走起來後,歐文幾乎分不出大伯哪隻腳穿了假肢。視頻中戴上假肢的大伯行走與(yu) 常人無異,看到這一幕網友紛紛留言,“科技改變生活,這才是科技的意義(yi) ”、“步子更大更穩了,非常自然”。

  更可貴的是,3D打印技術的介入讓假肢的製造成本有了質的下降,歐文告訴記者,如果家裏有3D打印機的話,打印一個(ge) 假肢大約要20小時,材料成本是幾十塊。

  目前,新假肢已經用了二十多天,由於(yu) 打印層紋的問題,出現了一些裂痕,歐文表示自己仍在研究,爭(zheng) 取做出一版能用三個(ge) 月以上的3D打印假肢。

  3D打印和傳(chuan) 統假肢各有優(you) 劣 需根據患者情況判斷選擇

  如今這段視頻在全網播放量已經超過500萬(wan) 。在視頻下方,粉絲(si) 也留言感謝up主。歐文向記者透露,視頻走紅後自己收到不少網友留言,想得到自己的幫助,通過3D打印為(wei) 自己或家人做假肢,“目前我還在繼續研究,準備把假肢中的受力、耐用、設計等這些流程上的問題搞明白,爭(zheng) 取把耐久性、適用性提升,再計劃去幫助更多人。”

  “可能在不少人的印象裏,3D打印都是用來整活、做玩具的,那我也希望通過這個(ge) 視頻讓大家看到3D打印更多的潛力和未來的應用場景。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從(cong) 我的視頻中得到啟發,了解這些新興(xing) 的科技技術,從(cong) 而加入創作發明的行列。這就是我分享創意創作視頻的初衷。”

  南京師範大學電氣與(yu) 自動化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繼全認為(wei) ,3D打印假肢技術正處於(yu) 快速發展的階段,並為(wei) 截肢患者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同時,他也指出了當前3D打印假肢技術麵臨(lin) 的挑戰,如材料選擇、機械性能優(you) 化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麵。

  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宋會(hui) 平告訴記者,3D打印假肢是實實在在的技術,目前已經臨(lin) 床應用,“目前3D打印假肢和傳(chuan) 統假肢各有優(you) 劣,哪種更好需要根據患者情況判斷,例如文中患者前腳掌缺失,用3D打印假肢就比較好。有相關(guan) 需求的話,我更推薦去正規醫院,會(hui) 有專(zhuan) 業(ye) 的醫生用專(zhuan) 業(ye) 設備來做。”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