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神經連接”腦機接口疑雲籠罩 安全性和保密性受質疑

發布時間:2024-02-29 11:15:00來源: 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張佳欣

  2月20日,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媒體(ti) X上表示,首位植入“神經連接”公司大腦芯片的人類患者成功地利用意念控製了電腦鼠標。對此,英國《自然》網站報道,有研究人員認為(wei) ,這並不是一項重大創新之舉(ju) 。同時,他們(men) 對該設備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表示質疑。

  美國貝勒醫學院神經外科醫生薩邁爾·謝斯表示,該公司“隻分享他們(men) 想公開的部分”,而“社會(hui) 上對此存在很多擔憂”。

  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腦科學主任科學家、研究員劉石平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的腦機接口(BCI)技術還處於(yu) 研究初級階段,為(wei) 了安全性,參與(yu) 者應該保持公開透明的研究態度。

  信息不透明遭非議

  去年8月,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兩(liang) 項研究表明,以高性能BCI形式植入大腦的人工智能(AI)能解碼大腦信號,並為(wei) 失去自然溝通能力的人提供聲音。《自然》網站報道稱,預計“神經連接”很快就能複刻其中的一些成果,但由於(yu) 信息公開有限,外界很難估計其進展。

  “神經連接”公司還生產(chan) 了一款外科手術機器人,用於(yu) 將BCI設備植入大腦。但公司尚未證實該係統是否用於(yu) 第一例人類植入手術。此外,盡管該公司的誌願者招募手冊(ce) 說,由於(yu) 某些原因而四肢癱瘓的人“可能符合(招募)條件”,但關(guan) 於(yu) 首個(ge) 接受移植的患者的細節卻很少。

  研究人員認為(wei) ,在這個(ge) 階段,更重要的是設備和手術的安全性。盡管“神經連接”已在網上發布了手術視頻,但人們(men) 對該係統在臨(lin) 床上的首次應用一無所知。

  美國趣味科學網報道稱,一些科學家對這種缺乏透明度的做法感到不安。共享臨(lin) 床試驗信息非常重要,因為(wei) 這有助於(yu) 其他研究人員了解與(yu) 其研究相關(guan) 的領域,並能改善患者護理。

  劉石平指出,最大的擔憂就是該技術目前的保密性。BCI技術參與(yu) 者應該保持公開透明的研究態度,這不僅(jin) 是為(wei) 了研究的安全性,也是為(wei) 了整個(ge) 領域的共同進步。

  “滴水式”透露信息引不滿

  《科學美國人》雜誌報道稱,美國布朗大學BCI專(zhuan) 家約翰·多諾霍表示,他並不喜歡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一點一點“滴水式”透露信息的做法。

  趣味科學網援引生物倫(lun) 理智庫黑斯廷斯中心研究人員的警告稱,馬斯克“通過新聞稿發布科學信息的做法雖然越來越常見,但這並不是科學”。他們(men) 建議,不要依賴與(yu) 研究成果有巨大經濟利益關(guan) 係的人作為(wei) 唯一的信息來源。此外,“神經連接”的私募股權模式可能引發利益衝(chong) 突。比如,在公司停止運營的情況下,患者福利和支持的問題仍然存在。

  劉石平表示,像目前這樣僅(jin) 通過一個(ge) 人模糊的描述來判斷試驗的進展,顯然是不利於(yu) 整個(ge) 行業(ye) 發展的。

  距實現重大突破尚有距離

  美國凱斯西儲(chu) 大學的BCI研究員博魯·阿吉博耶認為(wei) ,人類用意念控製鼠標並不是什麽(me) 新鮮事。2004年,第一個(ge) 接受長期BCI植入的人就成功做到了這一點,而非人靈長類動物這樣做的時間甚至更早。

  執行這種任務也不需要來自單個(ge) 神經元的數據。紐約BCI初創公司Synchron的設備放置在腦血管中,可記錄神經元群體(ti) 的平均放電,還可實現鼠標控製和左鍵點擊功能;甚至外部的、基於(yu) 頭皮的記錄係統也可為(wei) 用戶提供基本的鼠標控製。

  劉石平表示,“神經連接”公司目前在BCI領域的貢獻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並不認為(wei) 該公司這項技術是BCI技術的重大突破,因為(wei) 它的軟硬件並沒有突破現有的BCI範式。

  “通俗來說,他們(men) 的方法還是老辦法,隻不過是在工程技術上比別家更強。這裏說的強也隻是相對的,相比於(yu) 生物大腦。”劉石平說,“‘神經連接’公司硬件的密度和數量仍然遠遠不足,軟件算法的效率和真實大腦相比更是天差地別。”

  劉石平認為(wei) ,當前限製BCI技術發展的一個(ge) 重要因素可能還在於(yu) 人們(men) 尚無法理解大腦的工作方式。因此,BCI真正的重大突破應該是基於(yu) 神經生物學上對大腦工作方式理解的突破,繼而對BCI軟硬件工作方式進行革新,使得它與(yu) 生物大腦的工作方式更相似。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