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報損率超50%,為何美味終結於垃圾桶?
觀察家
食品浪費的漏洞必須堵上。
幾十元一塊的麵包,上百元一份的吐司,幾百元一個(ge) 的蛋糕……近年來,“麵包刺客”話題多次登上熱搜。與(yu) 此同時,有的烘焙門店一天丟(diu) 棄的麵包能裝滿一麻袋,有的報損率超過50%。“新華視點”記者近期在一些烘焙門店蹲點發現,部分商家采取高定價(jia) 、大包裝、填滿貨架等營銷方式,導致報損率畸高,浪費嚴(yan) 重。
麵包屬於(yu) 烘焙類產(chan) 品,《2023中國餐飲業(ye) 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烘焙業(ye) 呈現明顯增長態勢,店均營收同比變動均有較大幅度上漲。有專(zhuan) 家預計,2023年中國烘焙食品市場規模將超過3000億(yi) 元。可見,一方麵,烘焙行業(ye) 處於(yu) 高增長態勢,另一方麵,則是麵包門店的食品浪費現象非常嚴(yan) 重,亟須引起重視。
據報道,所謂報損,是部分未售出麵包作為(wei) 飼料處理,而多數門店直接當垃圾扔掉。麵包之所以報損率高,既緣於(yu) “生命線”較短——超過4小時口感有變化,超過24小時就有過期風險,也緣於(yu) 商業(ye) 策略——盲目追求包裝“大”、貨架“滿”,因品牌溢價(jia) 高浪費多也“虧(kui) 不了”。
崇尚節約是一種傳(chuan) 統美德,反對食品浪費已進入法治時代,《反食品浪費法》充分表明了國家態度。近年來,在法治、輿論等力量共同推動下,餐飲企業(ye) 、內(nei) 部食堂等正在多措並舉(ju) 減少食品浪費,取得積極效果。然而,在不少麵包門店的食品浪費現象嚴(yan) 重,亟待相關(guan) 各方采取有力的措施進行堵漏。
針對浪費現象,既需要麵包企業(ye) 和門店積極整改,也需要有關(guan) 方麵加強政策引導和嚴(yan) 格執法。此前,就有麵包店因大量報廢“不美觀”的麵包涉嫌違反《反食品浪費法》,被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約談。
企業(ye) 和門店是落實《反食品浪費法》的主體(ti) ,理應采取有效措施遏製浪費,比如提升保鮮技術,延長麵包生命線,對未售出的麵包或贈送給特殊人群,或分發給員工。將高價(jia) 銷售改為(wei) 薄利多銷,或許是糾正麵包浪費的“最佳方案”。
麵包本來是一種常見的主食,但近年來售價(jia) 越來越貴,比如一個(ge) 可頌38元,一條吐司高達98元甚至上百元,難怪有人感歎“月薪2萬(wan) 吃不起麵包!”連小城市如今也很難找到10元以下的麵包店。
當然,麵包店市場定價(jia) 本無可厚非,但故意浪費則為(wei) 法律所不允。眾(zhong) 所周知,價(jia) 格是市場的重要杠杆。當麵包從(cong) 普通食品變成“貴族食品”,售價(jia) 不斷上漲必然抑製了不少需求,那麽(me) 麵包銷量也會(hui) 大受影響。
因此,烘焙業(ye) 不妨采取靈活的梯度降價(jia) 銷售策略,比如距離保質期紅線越近,打折力度越大,就能有效“消化”麵包庫存,在提升銷量的同時避免了浪費。而當麵包經營主體(ti) 實現薄利多銷,不但浪費現象會(hui) 顯著改善,也有利於(yu) 做大市場“蛋糕”。
□馮(feng) 海寧(媒體(ti) 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