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破解“年輕人不願進工廠”難題,關鍵在哪裏

發布時間:2024-03-04 14:18: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熊丙奇

  “目前,職業(ye) 教育普遍存在非興(xing) 趣入學的狀況。年輕人就業(ye) 脫實向虛,對技術的追求缺乏熱情,不願進工廠。”2024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在即,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員會(hui) 副主委邵馳表示,技能型人才是支撐實體(ti) 經濟發展的主力軍(jun) ,但目前中國的技能型人才隊伍存在總量不足、結構不優(you) 、配置效率不高等問題。為(wei) 此,他將提案建議加快推進職業(ye) 技能人才培養(yang) ,破解“年輕人不願進工廠”難題。

  加快職業(ye) 技能人才培養(yang) 與(yu) 破解“年輕人不願進工廠”難題,是兩(liang) 個(ge) 層麵的問題。前者是人才培養(yang) 問題,後者是社會(hui) 需求問題,這兩(liang) 者當前存在脫節、“供需兩(liang) 張皮”。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的學生,有相當比例不願意進工廠,這既影響技能人才培養(yang) 質量,也影響製造業(ye) 等實體(ti) 經濟發展。為(wei) 此,隻有堅持以需求為(wei) 導向,著力破解“年輕人不願意進工廠”這一難題,才能推進職業(ye) 技能人才培養(yang) ,滿足社會(hui) 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

  工信部發布的《製造業(ye) 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到2025年,製造業(ye) 十大重點領域人才需求總量為(wei) 6191.7萬(wan) 人,而人才需求缺口為(wei) 2985.7萬(wan) 人。對此,有人提出,要加快技能人才培養(yang) 以滿足人才需求。我國職業(ye) 院校近年來也增加了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點、擴大技能人才培養(yang) 規模。據報道,2023年,全國共有6500多所職業(ye) 學校開設製造業(ye)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點約5.2萬(wan) 個(ge) ,專(zhuan) 業(ye) 布點規模比2022年進一步擴大。

  但是,如果不解決(jue) “年輕人不願進工廠”這一問題,即便擴大技能人才培養(yang) 規模,在市場化就業(ye) 背景下,職業(ye) 院校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畢業(ye) 生,也有可能不到工廠就業(ye) 。此前,就有麵向全國職業(ye) 院校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63.97%的受訪者表示畢業(ye) 後不會(hui) 選擇進入工廠、工地、車間等一線基層崗位。這表明不能靠加快技能人才培養(yang) 來解決(jue) 年輕人不願意進工廠的問題,而需要換一個(ge) 思維。

  如果上職業(ye) 院校的學生,本就不準備到工廠就業(ye) ,那麽(me) ,他們(men) 上職業(ye) 院校的目的就不是學習(xi) 技能,而是混到一張學曆文憑,在畢業(ye) 後去找其他工作,如送外賣、跑快遞、當主播、直播帶貨等。這無疑會(hui) 影響職業(ye) 教育的質量,也難以通過職業(ye) 院校向製造業(ye) 輸送高素質的技能人才。

  上職校的學生不願意進工廠就業(ye) ,與(yu) 社會(hui) 對技能人才存在偏見、歧視有關(guan) ,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工廠的工作環境、工作內(nei) 容與(yu) 薪酬待遇,缺乏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部分職業(ye) 院校開展的低端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又進一步強化職校生對去工廠工作的偏見。近年來,職業(ye) 院校以產(chan) 教融合為(wei) 名,違規組織學生到一些低端企業(ye) ,做專(zhuan) 業(ye) 不對口的實習(xi) ,從(cong) 事流水線的簡單操作工作的事件頻頻發生,這讓部分職校學生產(chan) 生到工廠工作又苦又累,沒有什麽(me) 前途的看法。

  從(cong) 這一角度看,職業(ye) 院校開展高質量的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讓學生提高技能、掌握現代技術,對他們(men) 選擇到工廠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這也才能形成高質量職業(ye) 教育、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yang) 與(yu)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問題在於(yu) ,開展高質量的產(chan) 教融合,一方麵需要與(yu) 高端的製造企業(ye) 合作,另一方麵需要投入大量經費。這就要求淘汰落後的產(chan) 能,同時要加強對職業(ye) 教育的投入。然而,我國對職業(ye) 教育的投入是低於(yu) 對普通教育的投入的。因此,亟需從(cong) 需求角度來破解“年輕人不願進工廠”難題。

  要堅持發展高端製造業(ye) ,帶動提高對技能人才的要求以及技能人才的地位,職業(ye) 院校辦學則必須以社會(hui) 需求、就業(ye) 為(wei) 導向,而不能以學曆為(wei) 導向,如此,加快職業(ye) 技能人才培養(yang) ,擴大職業(ye) 院校培養(yang) 規模,才能向社會(hui) 輸送更多高質量的技能人才。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