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質生產力要經濟發展新動能
2024全國兩(liang) 會(hui) 解碼中國動力源
2023年9月,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chan) 力”。此後,“新質生產(chan) 力”被正式寫(xie) 入中央文件。
在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集體(ti) 學習(xi) 時,總書(shu) 記對其作出了係統全麵闡釋,這一原創性概念成為(wei) 中國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2024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拉開帷幕,中國經濟將如何布局?今年年初各省份兩(liang) 會(hui) 上,“新質生產(chan) 力”成為(wei) 熱詞,被寫(xie) 入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向新質生產(chan) 力要經濟發展新動能,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不能當成“低端產(chan) 業(ye) ”簡單退出
我國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體(ti) 量大,在製造業(ye) 中占比超過80%。離開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很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就不能完全循環起來,甚至會(hui) 出現“斷鏈”現象。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改造升級直接關(guan) 乎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全局。
2023年5月,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強調,堅持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chan) 業(ye) ”簡單退出。
《人民日報》發文指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是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大勢所趨,也是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必然要求。作為(wei) 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基底,我國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正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全麵提升核心競爭(zheng) 力。
2023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從(cong) 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視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一段時間以來,各部門、各地方都在采取措施推動相關(guan) 工作。
2023年年底,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發布《關(guan) 於(yu) 加快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推動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轉型升級,是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戰略選擇。
《意見》中寫(xie) 到,我國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大而不強”“全而不精”問題仍然突出,低端供給過剩和高端供給不足並存,創新能力不強、產(chan) 業(ye) 基礎不牢,資源約束趨緊、要素成本上升,鞏固提升競爭(zheng) 優(you) 勢麵臨(lin) 較大挑戰,需加快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轉型升級。
到2027年,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有效支撐製造業(ye) 比重保持基本穩定,在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zheng) 力進一步鞏固增強。
另外,今年2月,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布《關(guan) 於(yu) 加快推動製造業(ye) 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技術改造。
2023年,廣東(dong) 省連續發布推動食品工業(ye) 提質升級、推動紡織服裝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等文件,提出到2023年年底力爭(zheng) 全省食品工業(ye) 營業(ye) 收入達1萬(wan) 億(yi) 元以上,打造世界級食品製造貿易高地;力爭(zheng) 紡織和服裝產(chan) 業(ye) 營收到2025年年底達到7000億(yi) 元,建成世界級先進紡織服裝產(chan) 業(ye) 強省。
浙江也出台推動紡織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浙江全省紡織產(chan) 業(ye) 規模以上企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超過1.2萬(wan) 億(yi) 元。
2023年4月,山東(dong) 印發《促進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強鏈,“一業(ye) 一策”推動重點行業(ye) 改造提升。
今年1月,各省份政府工作報告陸續發布。圍繞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改造升級,多省份都作了最新部署。
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實施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和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賦能行動,推進20個(ge) 以上5G工廠、10個(ge) 以上“5G+工業(ye) 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建設,累計建成省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超500個(ge) ,建成省級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超百個(ge) 。
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中表明,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開辟新領域新賽道,以產(chan) 業(ye) 煥新推進轉型升級、促進提質增效。
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寫(xie) 到,積極推進新型工業(ye) 化,鞏固提升工業(ye) 經濟比重。
山東(dong) 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加快提升現代服務業(ye) 。其中,在加快新型工業(ye) 化中,提出加快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集聚,比如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醫藥、綠色環保、新能源汽車、安全應急裝備、商業(ye) 航天、低空經濟等領域,新培育10個(ge) 左右省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
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對我國實現跨越式發展至關(guan) 重要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是引領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決(jue) 定性力量,對我國形成新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和實現跨越式發展至關(guan) 重要。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推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這為(wei)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和重要指引。
2023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明確,打造生物製造、商業(ye) 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幹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我國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經過十餘(yu) 年的快速發展,企業(ye) 規模不斷壯大。截至2023年9月,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企業(ye) 總數已突破200萬(wan) 家。其中,生物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服務業(ye) 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企業(ye) 占比最多,分別為(wei) 25%、19%和17%。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許召元表示,“我國在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中具有產(chan) 業(ye) 基礎好、市場需求大的獨特優(you) 勢。”他說,“不少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已經進入從(cong) 培育壯大到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正在成為(wei) 當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新動能。”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在2024年,多地都把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擺在了重要位置。比如,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擴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投資規模,加快機器人產(chan) 業(ye) 園、生物醫藥標準廠房等項目建設。促進新能源、新材料、商業(ye) 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
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著力推進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機器人、生物醫藥和醫療裝備、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融合集群發展。
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聚焦新能源、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推動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持續擴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規模。
浙江、江西等地還明確了具體(ti) 的目標。
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大力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一鏈一策”推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提質擴量,前瞻布局一批未來產(chan) 業(ye) ,支持杭州、寧波爭(zheng) 創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增長10%以上。
江西省政府工作報告則提到,聚焦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航空、生物醫藥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一產(chan) 一策”強龍頭、補鏈條、壯集群,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比重28%以上。
一個(ge) 事實是,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目前還有一些難題待破解。
以安徽為(wei) 例,2023年6月21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開“全省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集群建設推進大會(hui) ”,安徽省委書(shu) 記韓俊出席會(hui) 議並講話。
在上述會(hui) 議上,韓俊提到,“我們(men) 要清醒地看到,安徽省汽車產(chan) 業(ye) 存在的明顯短板,規模不夠大,整體(ti) 競爭(zheng) 力不夠高,零部件產(chan) 業(ye) 發展不足,研發方麵創新能力不夠強,人才培養(yang) 跟不上”。
他提到,要攻克核心零部件關(guan) 鍵技術,以電池、電機、電控“三電”和車規級芯片為(wei) 主攻方向,依托創新資源富集優(you) 勢,吸引鼓勵國內(nei) 頭部企業(ye) 和跨國汽車企業(ye) 加重在皖研發布局權重,強化以市場為(wei) 牽引、以應用為(wei) 導向的產(chan) 業(ye) 鏈協同攻關(guan) 。
布局建設未來產(chan) 業(ye)
多個(ge) 省份爭(zheng) 創“國家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
未來產(chan) 業(ye) 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於(yu) 孕育萌發階段或產(chan) 業(ye) 化初期,是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大力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是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chan) 業(ye) 升級、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的戰略選擇。
未來產(chan) 業(ye) 有哪些新賽道?
今年1月,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和國務院國資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guan) 於(yu) 推動未來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上述《實施意見》列舉(ju) 了包括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6G網絡設備、超大規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聯網等創新標誌性產(chan) 品。
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的意義(yi) 是什麽(me) ?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chan) 業(ye) 發展部研究員胡擁軍(jun) 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對於(yu) 支撐我國中長期經濟增長、構築新型競爭(zheng) 優(you) 勢、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具有先導作用。
“未來產(chan) 業(ye) 也成為(wei) 各地拚經濟、謀長遠的重頭戲,對各地培育新增長點、開辟新興(xing) 賽道、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具有重大戰略意義(yi) 。”
他同時提到,針對未來產(chan) 業(ye) ,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畏難情緒,對未來產(chan) 業(ye) 的戰略地位認識不足,認為(wei) 未來產(chan) 業(ye) 遙不可及、高不可攀;一些地方仍然處於(yu) 觀望狀態,其在未來產(chan) 業(ye) 布局上習(xi) 慣於(yu) “買(mai) 開始下蛋的母雞”的傳(chuan) 統招商思路,不習(xi) 慣於(yu) 像從(cong) 雞蛋開始去孵小雞一樣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
另外,一些地方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開始出現“紮堆”苗頭,需要吸取因搶風口“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的教訓,避免出現長期戰略短期化、創新資源分散化、產(chan) 業(ye) 布局重複化等問題。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未來產(chan) 業(ye) 也是2024年各地發展經濟的一個(ge) 著力點。
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積極布局人工智能與(yu) 超算、生物製造、生命科學、腦機交互與(yu) 人機共融、深海空天、通用機器人等未來產(chan) 業(ye) 新賽道。
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布局發展高速飛車、綠色氫能、量子信息、前沿材料等未來產(chan) 業(ye) 。
內(nei) 蒙古則明確了五大重點領域、八大方向——未來產(chan) 業(ye) 要聚焦低碳能源、前沿材料、未來網絡、空天、生命與(yu) 健康等五大領域和新型儲(chu) 能、氫能、高性能複合材料、高效催化材料、第三代半導體(ti) 、算力網絡、衛星通信導航、生物育種等八大方向。
此外,上海、浙江、安徽、山東(dong) 、河南、廣東(dong) 、四川等省市都提到要建設“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其中,浙江、山東(dong) 明確了具體(ti) 城市。
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大力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一鏈一策”推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提質擴量,前瞻布局一批未來產(chan) 業(ye) ,支持杭州、寧波爭(zheng) 創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增長10%以上。
山東(dong)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支持濟南、青島、煙台打造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
河南、廣東(dong) 、四川都提到,要爭(zheng) 創“國家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
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拓展商業(ye) 航天、低空經濟、氫能儲(chu) 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等領域,積極開辟新賽道,建設國家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
廣東(dong)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實施五大未來產(chan) 業(ye) 集群行動計劃,超前布局6G、量子科技、生命科學、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chan) 業(ye) ,創建國家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
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謀劃建設未來產(chan) 業(ye) 科技園,爭(zheng) 創國家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生物經濟先導區。
焦點
什麽(me) 是新質生產(chan) 力?
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2023年9月在黑龍江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座談會(hui) 時強調,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積極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首次提到“新質生產(chan) 力”。
新華社發文解讀稱,強調“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釋放了以“增強發展新動能”助力高質量發展的鮮明信號。
2023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明確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進行第十一次集體(ti) 學習(xi) 。
習(xi) 近平強調,概括地說,新質生產(chan) 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chuan) 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chan) 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chan) 力質態。
“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chan) 要素創新性配置、產(chan) 業(ye) 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you) 化組合的躍升為(wei) 基本內(nei) 涵,以全要素生產(chan) 率大幅提升為(wei) 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guan) 鍵在質優(you) ,本質是先進生產(chan) 力。”
習(xi) 近平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核心要素。
“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ti) 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業(ye) 鏈上,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布局建設未來產(chan) 業(ye) ,完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培育新產(chan) 業(ye) 是重點任務。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是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關(guan) 鍵,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主陣地。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是指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wei) 基礎,對經濟社會(hui) 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chan) 業(ye) 。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
未來產(chan) 業(ye) 是指由重大科技創新推動、代表未來科技和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對經濟社會(hui) 具有引領作用,當前處於(yu) 萌芽期或產(chan) 業(ye) 化初期的產(chan) 業(ye) 。
未來產(chan) 業(ye) 包括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yu) 儲(chu) 能等。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也有現實背景。
目前,製約高質量發展因素還大量存在,比如,一些關(guan) 鍵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產(chan) 業(ye) 存在“大而不強”、“全而不優(you) ”問題,生產(chan) 和生活體(ti) 係向綠色低碳轉型的壓力都很大等等。
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就要形成新的產(chan) 業(ye) 、新的模式、新的動能,把關(guan) 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zheng) 力強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ti) 係,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nei) 涵型增長。歸根結底,就是要在生產(chan) 力水平上實現更大突破、更大發展。
本版文/本報記者 高語陽 孟亞(ya) 旭
本版統籌/劉曉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