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發布時間:2024-03-05 16:50:00來源: 人民日報

  以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兩(liang) 會(hui) 時間)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nong) 業(ye) 基礎,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guan) 鍵一年。一年之計在於(yu) 春,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之際,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紛紛表示,認真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在各自崗位上埋頭苦幹、頑強拚搏,有力有效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以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堅持穩麵積、增單產(chan) 兩(liang) 手發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堅持穩麵積、增單產(chan) 兩(liang) 手發力。”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農(nong) 田建設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關(guan) 鍵舉(ju) 措。

  江西省樟樹市經樓鎮,肖江、禮江穿境而過;河畔,田成塊、路成網、溝成片。“過去,這是泥沙衝(chong) 擊下形成的荒灘,啥也幹不了。”經樓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劉峰介紹,“這幾年,鎮裏爭(zheng) 取到專(zhuan) 項資金,對肖江、禮江沿線灘塗地進行改造,通過采取改良土壤結構、完善農(nong) 田基礎水利設施建設等措施,荒灘逐步變成良田。”

  近年來,樟樹市自然資源部門聯合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水利、林業(ye) 等部門,對可開墾資源進行統一規劃和整治:近5年對荒草地、灘塗地等非耕地進行土地開發,新增耕地9000餘(yu) 畝(mu) ;對地塊較平整、群眾(zhong) 種植意願高的旱地進行改造利用,4779畝(mu) 旱地的灌溉難題得到解決(jue) ,成為(wei) 適宜種植水稻的水田。“我們(men) 穩定糧食播種麵積,加強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劉峰說。

  多種糧種好糧,離不開科技助力。“這幾天,我們(men) 得提前調試好設備,讓它們(men) 為(wei) 春耕多出力。”在黑龍江省黑河市,北大荒集團趙光農(nong) 場有限公司農(nong) 業(ye) 科技服務中心內(nei) ,農(nong) 技人員郝思文和同事清早便忙碌起來……

  “借助智能感知裝置,這套設備可以判別土壤凍融狀態,測量土壤水分、地溫、降水滲透深度等參數,並通過物聯網回傳(chuan) 到指揮中心,技術人員可以綜合分析各項數據,為(wei) 指導春耕生產(chan) 提供科學依據。”郝思文介紹。

  隨著春耕備耕有序開展,北大荒集團應用一係列農(nong) 業(ye) 新技術,提升糧食生產(chan) 能力。

  天氣漸暖,在河南省濮陽市韓村鎮,合縱種植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譚飛濤正在操作智能噴灑噴灌機,給種植基地內(nei) 的1000畝(mu) 小麥澆灌返青水;不遠處,當地政府修建的泵站、節水管道等基礎設施給田間管理帶來了不少便利。“按照規劃,今年我們(men) 鎮計劃建設1.09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示範區。我們(men) 將以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節水灌溉等為(wei) 抓手,推動糧食增產(chan) 增效。”韓村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徐進忠說,濮陽大力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累計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159.9萬(wan) 畝(mu) ,並配套電力項目548項,糧食總產(chan) 量連續17年穩定在50億(yi) 斤以上。

  推動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建設步伐,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推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推動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

  幾百條大黃魚鋪在碎冰上,收獲的喜悅洋溢在人們(men) 的臉上……一大早,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筱埕鎮的養(yang) 殖大戶盧統鋒就忙著張羅發貨。2021年,盧統鋒投建的大黃魚深遠海養(yang) 殖平台投用。“同時養(yang) 殖幾百噸大黃魚,隻需要三四個(ge) 管理人員。”盧統鋒說,平台養(yang) 殖水體(ti) 可達1.58萬(wan) 立方米,具有機械化、智能化等特點;養(yang) 殖戶打開手機就能實時監控水溫、鹽度、魚類生長情況等。

  “像這樣的深水養(yang) 殖平台,筱埕鎮有8個(ge) ,養(yang) 殖水體(ti) 總計約14萬(wan) 立方米。”筱埕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陳友繼說,近年來,筱埕鎮大力發展大黃魚、海帶、牡蠣的養(yang) 殖與(yu) 加工,構建育苗、養(yang) 殖、物流、銷售的全產(chan) 業(ye) 鏈,著力增加水產(chan) 品附加值。“我們(men) 正發力優(you) 質種苗培育與(yu) 水產(chan) 品牌建設,帶動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日子更紅火。”陳友繼說。

  時值三月,山花綻放,在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牛角溝村,遊客紛至遝來。“既能欣賞山川美景,又能了解當地的人文特色,非常開心。”一名遊客說。

  基於(yu) 當地豐(feng) 富的生態資源,蓬溪縣修建民宿群落、水上樂(le) 園,設置田間步道,打造出一幅優(you) 美的鄉(xiang) 村畫卷。“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找準切入點是關(guan) 鍵。”蓬溪縣文旅局總規劃師楊傑說,縣裏以精品示範村項目建設為(wei) 契機,深挖當地人文資源,縣域文旅事業(ye) 取得長足進步。

  “春節假期,蓬溪縣共接待遊客超100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19.62%。”楊傑說,“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豐(feng) 富民宿、研學、康養(yang) 等新業(ye) 態,進一步推動鄉(xiang) 村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

  在貴州省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一場場“村超”比賽精彩上演,觀眾(zhong) 坐滿了露天球場的看台,並在網上吸引了眾(zhong) 多關(guan) 注……“村超”給當地帶來了很多變化。每逢比賽日,在榕江縣體(ti) 育館周邊,當地群眾(zhong) 推出美食、農(nong) 特產(chan) 品,實現就近就業(ye) 增收。當地還以“村超+鄉(xiang) 村主播”為(wei) 抓手,積極組織開展“鄉(xiang) 村主播”技能培訓。不少企業(ye) 也被吸引到當地,相關(guan) 文創產(chan) 品大受歡迎。

  “‘村超’不僅(jin) 帶來了文體(ti) 享受,也拓寬了致富門路。”榕江縣文體(ti) 廣電旅遊局副局長楊璐說,“過去一年,‘村超’係列賽事吸引全網瀏覽量超580億(yi) 次,累計吸引遊客760.85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3.98億(yi) 元。我們(men) 會(hui) 繼續加強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把‘村超’和鄉(xiang) 村旅遊、農(nong) 特產(chan) 品推介等結合起來,為(wei) 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聚人氣、添動力。”

  加快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優(you) 化鎮村布局規劃,統籌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ti) 係建設,深入實施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

  風吹水麵,蕩起漣漪。江蘇省泗陽縣盧集鎮成子湖社區,風景如畫;河岸邊,工作人員拿著工具,仔細清理著河道裏的雜物。“現在村裏環境越來越好,遊客也多了起來。”在成子湖社區經營民宿的村民楊麗(li) 說。

  近年來,泗陽把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wei) 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重要抓手,聚焦農(nong) 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等任務,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我們(men) 先後出台《泗陽縣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管護實施意見》等製度文件,把規範和標準貫穿整治工作全過程。”泗陽縣委副書(shu) 記何川說。

  鄉(xiang) 村醫生是我國農(nong) 村醫療衛生服務網底,是全麵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力量。“雷大爺患有高血壓,我每個(ge) 月會(hui) 幫他測量數據,記錄在5G診療設備中。”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青鬆鄉(xiang) ,鄉(xiang) 村醫生楊財東(dong) 來到擁處村,為(wei) 村民看診送藥。

  2007年起,楊財東(dong) 成為(wei) 青鬆鄉(xiang) 衛生院的一員,17年來積累了豐(feng) 富的基層診療經驗。如今,楊財東(dong) 每天上午在村衛生室坐診,下午走家串戶出診。“村裏老人的健康狀況,他都了如指掌,”村民吳阿婆說,“有楊醫生在,我們(men) 很安心。”

  近年來,白沙縣衛生健康委外送鄉(xiang) 村醫生培訓,內(nei) 抓“傳(chuan) 幫帶”機製,著力營造引才聚才的環境,持續推動“家門口健康站”建設。“我們(men) 將繼續通過開展院校定向培養(yang) 計劃、醫護人員規範化培訓等方式,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推動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和服務提升能力。”白沙縣衛生健康委黨(dang) 組成員許雲(yun) 宇說。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大源鎮蔣家村,山清水秀,風景宜人,一條清澈的大源溪穿村而過。今年59歲的蔣家村黨(dang) 委書(shu) 記蔣順國,在村裏工作了10多年,見證了村裏的發展變化。“建設和美鄉(xiang) 村,離不開村莊文化的保護和傳(chuan) 承。”蔣順國說,2009年以來,蔣家村全麵梳理當地曆史文化資源,並以創建浙江省曆史文化名村為(wei) 契機,下大力氣對村裏的古建築進行修繕。曆時3年,蔣家村對村中的大弄、祠堂弄、花台弄、白果弄、竹園路等進行了重修改造,以展現村莊的曆史和文化。

  “我們(men) 要以文化為(wei) 抓手,展現鄉(xiang) 村魅力,現在的蔣家村活力滿滿……”蔣順國說,除了修舊如舊,村裏還被注入許多新元素。“我們(men) 致力於(yu) 打造‘15分鍾文化圈’,把村裏的文化服務體(ti) 驗點串聯起來;村裏還定期舉(ju) 辦文化論壇,策劃組織音樂(le) 節等活動,不僅(jin) 豐(feng) 富村民的文化生活,還能吸引外地遊客前來觀光休閑。”

  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紛紛表示,看準了就抓緊幹,用實幹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本報記者王永戰、李洋、白光迪、孫海天、竇皓參與(yu) 采寫(xie) )

  楊顏菲 劉夢丹 畢京津 施 鈺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