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場委員通道彰顯科技自立自強底氣
【委員通道】
超萬(wan) 米深潛達25次、亞(ya) 洲多災種預警係統建成、一大批創新藥納入醫保——
首場委員通道彰顯科技自立自強底氣
◎本報記者 都 芃
“就在此刻,‘奮鬥者’號正在爪哇海溝進行下潛作業(ye) ,開展中國和印度尼西亞(ya) 的科研合作。”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hui) 議開幕前,首場“委員通道”集體(ti) 采訪活動在人民大會(hui) 堂舉(ju) 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葉聰向在場記者分享了“奮鬥者”號的最新進展。
包括葉聰在內(nei) ,本場“委員通道”共有9位來自不同行業(ye) 的委員亮相,就公眾(zhong) 關(guan) 心的熱點問題展開交流。其中,來自科技領域的多名委員紛紛帶來好消息,分享各自最新的創新成果,彰顯科技自立自強底氣,提振高質量發展信心。
葉聰委員:“奮鬥者”號持續刷新紀錄
“奮鬥者”號是我國第一台能夠在全球海洋最深處開展科考和作業(ye) 的載人潛水器。從(cong) 2020年成功坐底萬(wan) 米深度的馬裏亞(ya) 納海溝開始,“奮鬥者”號便不斷刷新一個(ge) 又一個(ge) 紀錄。
葉聰透露,2022到2023年,“奮鬥者”號完成首個(ge) 環大洋洲科考任務。該航次總共下潛63次,刷新了單個(ge) 航次下潛次數紀錄。
4年來,“奮鬥者”號已累計完成230次下潛,其中深度超萬(wan) 米的達25次,共讓32人到達萬(wan) 米海底開展作業(ye) ,持續刷新著萬(wan) 米下潛人次紀錄。“這些成功的下潛讓我們(men) 獲得了大量寶貴數據和樣品,為(wei) 推動全球深淵探索奠定了堅實基礎。”葉聰分享道。
“奮鬥者”號的多次成功下潛,離不開我國自主研製的另外兩(liang) 台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和“深海勇士”號。葉聰介紹,這三台潛水器到目前為(wei) 止已累計下潛超1100次。近三年來,全球一半以上的載人深潛任務由這三台載人潛水器完成。
談及未來規劃,葉聰透露,其團隊將在譜係化和體(ti) 係化兩(liang) 個(ge) 方向繼續攻關(guan) ,提升對整個(ge) 海洋係統的感知和管控,為(wei) 人類了解、保護、開發海洋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張興(xing) 贏委員:中國災害預警係統惠及多國
剛剛過去的2023年,全球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氣候變化已成為(wei) 全人類麵臨(lin) 的共同挑戰。
“2023年是自1850年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一年。顯著的高溫造成了全球多地極端災害、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科技與(yu) 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張興(xing) 贏說,中國是聯合國氣候變化專(zhuan) 門委員會(hui) 的創始國之一,為(wei)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發揮了積極作用。
當前,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居世界第一,全球1/4的新增綠化麵積來自我國。我國也是唯一同時運行黎明、上午、下午、傾(qing) 斜4條近地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為(wei) 全球129個(ge) 國家實時提供地球觀測數據。
在張興(xing) 贏看來,麵對愈加頻發的極端災害天氣事件,預警是人類社會(hui) 最有效的應對辦法。“隻需要提前24小時預警,災害損失就能減少30%。預警能夠帶來至少10倍投資回報。”他介紹,2015年以來,我國逐步建立了國家預警發布係統,形成了政府主導、預警先行、部門聯動、社會(hui) 參與(yu) 的防災救災工作機製,並且建成了亞(ya) 洲多災種預警係統,為(wei) 亞(ya) 洲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災害預警提供支持幫助。張興(xing) 贏呼籲:“麵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我們(men) 必須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攜手應對,守護好人類共有的這顆藍色星球。”
吳蓓麗(li) 委員:用更多創新藥守護人民健康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眾(zhong) 多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獻,用科技創新成果守護人民健康。
多年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li) 團隊曾在抗艾滋病病毒藥物靶點研究方麵取得了成果。消息傳(chuan) 開後,來自全國各地患者及家屬的郵件填滿了她的信箱。
“作為(wei) 一名醫藥科技工作者,這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人民群眾(zhong) 對我們(men) 研究的期待。”
懷揣著這份期待和責任,吳蓓麗(li) 和團隊一頭紮進相關(guan) 創新藥研發。目前,團隊與(yu) 合作者共同開發的相關(guan) 候選藥物已進入臨(lin) 床研究階段。
近年來,吳蓓麗(li) 明顯感受到,黨(dang) 和政府不僅(jin) 注重新藥研發,還重視如何讓患者用得起藥。通過加快醫保談判節奏、動態調整醫保目錄等措施,大力支持創新藥發展,一大批抗癌藥、罕見病用藥以適宜價(jia) 格納入醫保。其中,創新藥進入醫保的速度明顯加快,80%以上的創新藥能在上市後兩(liang) 年內(nei) 納入醫保。未來,她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創新藥惠及患者,守護人民健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