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 | 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兩(liang) 會(hui) 訪談 | 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專(zhuan) 訪全國人大代表、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hui) 副總工程師黃豔
編者按: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長江保護工作,圍繞長江經濟帶發展這一重大戰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先後主持召開了4次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為(wei)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掌舵領航、謀篇布局。為(wei) 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相關(guan) 重要論述,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求是網記者專(zhuan) 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hui) 副總工程師黃豔。
求是網記者:
2014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五次會(hui) 議,研究水安全問題,提出“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的治水思路。請您談談在16字治水思路指引下,我國治水工作特別是長江治理和保護取得的顯著成就。
黃豔代表:
2014年以來,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hui) 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治水思路和一係列治水重要論述精神,緊緊圍繞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和共抓長江大保護的總體(ti) 要求,加快轉變治江工作思路,統籌發展與(yu) 安全,推進安瀾、綠色、美麗(li) 、和諧長江建設,有力提升了水利支撐和保障能力,為(wei) 長江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水安全保障,在水旱災害防禦、水資源綜合利用與(yu) 保護、河湖生態保護與(yu) 修複、流域綜合管理等方麵取得了顯著成就。
現代化的防洪減災體(ti) 係基本建立,基本形成了以堤防為(wei) 基礎,三峽工程為(wei) 骨幹,其他幹支流水庫、蓄滯洪區、河道整治等相配套的工程措施與(yu) 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綜合防洪減災體(ti) 係。通過科學精細調度水工程,成功應對了2016年、2017年、2018年區域性大洪水和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以及2022年長江流域大旱。
流域水資源綜合利用體(ti) 係初步形成,通過構建國家水網大動脈和流域水網,保障流域內(nei) 外供水安全和水資源綜合利用。截至2024年2月底,通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向北方供水超過622億(yi) 立方米,發揮了巨大的社會(hui) 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河湖生態環境保護和修複體(ti) 係加速構建,強化生態流量保障,嚴(yan) 格水域岸線空間管控,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實施長江“十年禁漁”,長江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流域綜合管理體(ti) 係不斷完善,在法律法規、協商機製、製度建設和科技支撐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立了涵蓋53家部門和單位的長江治理與(yu) 保護科技聯盟,全麵完成了流域全覆蓋水監控係統、流域水工程綜合調度係統及數字孿生漢江、數字孿生三峽、數字孿生丹江口等建設,為(wei) 實現數字孿生長江奠定了堅實基礎,流域治理管理能力不斷提升。
求是網記者: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23年主持召開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時強調,從(cong) 長遠來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於(yu) 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請您談談維護長江流域高質量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yi) 。
黃豔代表: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長江經濟帶發展事關(guan) 全國發展大局。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係統,流域內(nei)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占全國的30.7%,國家級水產(chan) 種質資源保護區占全國的51.0%,其中,淡水魚類占全國的33%,珍稀瀕危植物占全國的39.7%,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數千年來,長江哺育了一代代中華兒(er) 女,滋養(yang) 著泱泱五千年中華文明。然而,由於(yu) 過去長期粗放發展,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一度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在全麵推進長江大保護之前,接近30%重要湖庫處於(yu) 富營養(yang) 化狀態,水環境汙染嚴(yan) 重;長江“雙腎”洞庭湖、鄱陽湖頻頻幹旱見底,水生態退化明顯;生物完整性指數幾乎下降到最差的“無魚”等級,多種珍稀物種瀕臨(lin) 滅絕。生態環境是不可替代的,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保護好長江生態環境既是維護區域生態環境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動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nei) 容。因此,從(cong) 長遠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於(yu) 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
求是網記者:
您從(cong) 事長江流域調度管理多年,請您談談在極端災害出現時,如何通過精準的調度管理確保長江安瀾。
黃豔代表:
首先是依托強大的防洪工程體(ti) 係。經過多年建設,長江中下遊已基本建成以堤防為(wei) 基礎,三峽工程為(wei) 骨幹,其他幹支流水庫、蓄滯洪區、河道整治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工程體(ti) 係,擁有了應對極端洪旱災害的“硬實力”。
其次是依托精準的雨水情監測預報預警數字化體(ti) 係。目前長江流域已經初步建立起“空天地一體(ti) ”的全覆蓋立體(ti) 監測體(ti) 係,雨水情信息站點3萬(wan) 餘(yu) 個(ge) ,建設應用了長江流域綜合調度係統和數字孿生建設成果,不斷提高洪水預報精度,推動實現水工程聯合智能調度。如2020年大洪水期間,提前6—7天預報發生4號、5號洪水,三峽入庫洪峰流量預報誤差僅(jin) 3.3%;同時,通過上遊水庫群聯合調度攔蓄洪水約190億(yi) 立方米,減少洪水淹沒麵積約235平方公裏,減少受災人口約70萬(wan) 人。
再次是依托較為(wei) 完備的調度方案預案體(ti) 係。長江水利委員會(hui) 多年來持續開展水工程聯合調度方案預案的研究、編製和實踐,形成了《長江防禦洪水方案》、《長江洪水調度方案》、跨省主要支流洪水調度方案、《長江流域水工程聯合調度運用計劃》(年度)等相互融合、相互支撐的方案預案體(ti) 係,有力指導了水工程防洪聯合調度實踐。
最後是通過多年的防汛抗旱實踐,逐步構建了“流域統籌、區域協同、部門聯動”的聯合調度協作機製和實時優(you) 化調度溝通機製。
這些工作共同支撐我們(men) 在應對極端洪旱災害時,能夠精準及時地開展水工程統一聯合調度,保障長江安瀾。
求是網記者:
2021年3月1日,長江保護法正式施行,守護母親(qin) 河有法可依。請您談談長江保護法實施3年來的進展情況。
黃豔代表:
貫徹落實長江保護法,關(guan) 係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複,關(guan) 係母親(qin) 河永葆生機活力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通過長江保護法的實施,促使流域綜合執法能力穩步提高,跨部門、跨區域聯合執法協作持續深化,依法治江護江法治基礎支撐持續夯實,流域保護治理工作深入推進,流域治理管理效能全麵提升,安瀾、綠色、美麗(li) 、和諧長江建設更有準頭、盼頭、奔頭。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治水的重要論述和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長江保護法貫徹落實中的法律的理解與(yu) 適用、協調機製和配套製度有待進一步建立健全等突出問題,充分發揮流域管理機構作用,強化責任擔當,抓實抓細重點工作,在推進長江保護法貫徹實施工作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wei) 。
(來源:求是網 記者:梁佩韻 審核:李豔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