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間不是原來那個車間,生產也不再是原來那種生產”
【新質生產(chan) 力呼喚新型勞動者】“車間不是原來那個(ge) 車間,生產(chan) 也不再是原來那種生產(chan) ”
紮根生產(chan) 一線30多年,幹過噴煤工、爐前工、高爐值班工長、爐長、生產(chan) 成本技術科科長等多個(ge) 崗位,方大集團萍安鋼鐵煉鐵高爐車間技術員溫菲代表對車間裏的變化格外敏感。
2023年12月,萍安鋼鐵安源軋鋼廠在高棒生產(chan) 線安裝了一台自動點數機。這台智能化的新型計數設備,利用視覺技術檢測每根鋼筋的端麵,通過圖像信息處理對鋼筋進行識別、跟蹤、計數。
“以前計數,是人工一根一根地數,自從(cong) 用上自動點數機後,工位上一個(ge) 班次隻需一人監控機器。”溫菲代表說。
這不是車間裏的唯一變化。在安源軋鋼廠高線車間,2023年8月投入使用的兩(liang) 台掛牌機器人,能夠根據預設程序,實現盤卷運輸、稱重計量、標牌製作和自動掛牌的全流程自動化,實現掛牌準確率達到100%。
萍安鋼鐵是國內(nei) 建築用材精品生產(chan) 基地之一。過去一年,企業(ye) 持續在工藝優(you) 化、信息智能化等方麵開展技術攻關(guan) 。
“車間已經不是原來那個(ge) 車間了。”溫菲代表深有感觸地說。
“車間裏的變化,源自產(chan) 業(ye) 深度轉型升級,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內(nei) 在要求。”今天,政府工作報告中關(guan) 於(yu)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內(nei) 容,讓攀鋼集團研究院軌道交通用鋼技術研究所高速重載鋼軌開發項目團隊高級工程師鄒明代表對生產(chan) 一線的變化有了更深的認識。他說,近年來國內(nei) 鋼鐵行業(ye) 轉型升級加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不斷優(you) 化升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帶動鋼材高端化發展,促使企業(ye) 生產(chan) 自動化智能化不斷升級。
過去20年,鄒明代表和團隊一直在努力鑽研如何提高重載鋼軌技術水平。2023年,他們(men) 研發的“高強耐磨過共析鋼軌”填補了國內(nei) 空白。在檢驗環節,他們(men) 采用激光掃描儀(yi) 和渦流表麵探傷(shang) 燈等先進裝備,相比之前的人工檢測,漏檢率大幅下降。
“新質生產(chan) 力代表先進生產(chan) 力的演進方向,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在保證產(chan) 品質量的同時使生產(chan) 效率大大提升,也讓勞動強度大大較低。”鄒明代表說。
實際上,生產(chan) 線上改變的不僅(jin) 是“硬環境”。
輕量化是當下汽車行業(ye) 的發展趨勢。這一進程中,重量輕、強度高的鋁板零件則扮演著重要角色。2023年2月,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衝(chong) 壓廠三車間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模具鉗工首席技師劉輝代表領銜的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與(yu) 同事袁政海領銜的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強強聯合,成立汽車輕量化鋁板零件的衝(chong) 鉚一體(ti) 數字化自動生產(chan) 線開發項目。
該項目不僅(jin) 能填補企業(ye) 在鋁板衝(chong) 壓工藝開發及工裝開發上的空白,更能加速江西新能源汽車版塊節能減耗的技術迭代和開發。
項目成員有46個(ge) 人,集合了從(cong) 電腦設計工程師、電氣自動化工程師到模具鉗工、數控加工、焊工以及物流師各個(ge) 工種的高技能人才。借助他們(men) ,項目實現了對生產(chan) 線“集合賦能”,把他們(men) 的生產(chan) 經驗和技能“教”給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生產(chan) 線因此“學會(hui) 了”多項技能。
這改變了原來生產(chan) 工序“一個(ge) 蘿卜一個(ge) 坑”的崗位劃分,原來分布在生產(chan) 線上不同位置的鉗工、焊工、滾邊工、打膠工、電氣工等多個(ge) 工種被集中到一個(ge) 工位上,由一個(ge) 崗位控製智能生產(chan) 線,完成之前需要多人、多環節完成的任務。
“最直觀的改變就是人少了,原來需要人和人的配合,現在需要的是對數字智能自動化設備的調試、配合與(yu) 掌控。”劉輝代表介紹,“企業(ye) 采用這種方式布線新品生產(chan) ,將實現生產(chan) 要素的創新性配置,改變生產(chan) 的麵貌,生產(chan) 也不再是原來那種生產(chan) 了。”
企業(ye) 層麵的改變也在發生。
以綠色動力電池的生產(chan) 製造為(wei) 核心業(ye) 務的天能控股集團,就一直在積極探索靈活高效的供應鏈管理、精益生產(chan) 模式。
“新質生產(chan) 力還需要高素質的人才來支撐。”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代表認為(wei) ,除了“硬件”設備、技術的迭代和創新,人才培養(yang) 同樣重要。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他就帶來了關(guan) 於(yu) 加快新型技術工人隊伍建設推動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的建議。
中誠投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近年來著力培養(yang) 具備現代化施工知識和技能的工人,助力提升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zheng) 力。“在建築行業(ye) ,新質生產(chan) 力就是建築企業(ye) 實現綠色建造、數字建造和智能建造的能力。”中誠投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郭代軍(jun) 委員說,推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優(you) 化升級,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建築產(chan) 業(ye) 比以往更加需要產(chan) 業(ye) 工人。
“變化一直在發生。”身處中國製造“金名片”的高鐵製造行業(ye) ,中車唐山公司首席技能操作專(zhuan) 家張雪鬆代表見證了近年來我國高端製造業(ye) 的飛速發展。他認為(wei) ,如何適應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帶來的生產(chan) 一線之變,成為(wei) 勞動者麵臨(lin) 的一個(ge) 現實課題。
(本報北京3月6日電)
鄧崎凡 李潤釗 陳曉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