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

發布時間:2024-03-08 11:06:00來源: 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進一步優(you) 化支付服務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

  國辦發〔2024〕1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提升支付服務水平、打通支付堵點,推動支付為(wei) 民,實現國內(nei) 國際無縫對接,是優(you) 化營商環境的應有之義(yi) ,是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ju) 措,是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內(nei) 在要求。近年來,我國移動支付發展迅速,對利企便民、活躍交易、繁榮市場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由於(yu) 我國老年人等群體(ti) 偏好使用現金,部分外籍來華人員習(xi) 慣銀行卡或現金支付,對使用移動支付不習(xi) 慣、不適應,支付服務包容性有待提升。為(wei) 更好滿足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ti) 多樣化的支付服務需求,推動移動支付、銀行卡、現金等支付方式並行發展、相互補充,進一步提升支付服務水平,更好服務社會(hui) 民生,優(you) 化營商環境,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ti) 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針對不同群體(ti) 的支付習(xi) 慣,統籌力量打通支付服務存在的堵點,彌合數字鴻溝,著力完善多層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務體(ti) 係,為(wei) 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ti) 提供更加優(you) 質、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務。

  (二)基本原則

  ——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實抓實幹解決(jue) 重點堵點問題。以提升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ti) 支付便利性為(wei) 著力點,聚焦銀行卡受理、現金支付、移動支付、賬戶服務、宣傳(chuan) 推廣等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精準施策、靶向發力,持續深化支付服務場景建設,豐(feng) 富支付服務供給,不斷提升支付服務水平。

  ——堅持統籌協調,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相結合。加強政府部門協作,注重央地聯動發力,建立中央各部門、中央與(yu) 地方、政府與(yu) 市場良性互動關(guan) 係。激發銀行業(ye) 金融機構(以下簡稱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以下簡稱支付機構)、清算機構、外幣兌(dui) 換機構等支付服務主體(ti) 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持續加大人力、財務、技術等資源投入,共同推動各項優(you) 化措施落到實處。

  ——堅持切實增強各類支付方式的兼容性、包容性,為(wei) 境內(nei) 外消費者提供多樣化支付服務。堅持穩中求進,充分考慮不同群體(ti) 的支付習(xi) 慣,保留現金、存折、銀行卡等傳(chuan) 統服務方式,持續保有並更新升級銀行卡受理終端(POS機)、自動取款機(ATM)等服務設施。支持開展移動支付、網絡支付等業(ye) 務的支付服務主體(ti) 繼續開拓創新,共同構建各類支付服務兼容共生、協同發展的支付服務體(ti) 係。

  ——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平衡優(you) 化服務與(yu) 防控風險。支持引導支付服務主體(ti) 持續優(you) 化業(ye) 務流程、推出便利措施,不斷提升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ti) 的支付服務便捷性和滿意度。做好交易監測和風險評估,加強內(nei) 部風險防控。

  二、主要任務

  (一)切實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不斷提升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ti) 使用銀行卡的便利性,支持公共事業(ye) 繳費、醫療、旅遊景區、商場等便民場景使用銀行卡支付。各地方政府要聚焦“食、住、行、遊、購、娛、醫”等場景,確定大型商圈、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文博場館、文娛場所、酒店、交通樞紐站點、醫院等重點場所及重點商戶名錄,推動受理境外銀行卡。銀行、支付機構要按照重點商戶名錄,加快推進境外銀行卡受理設備軟硬件改造,統籌考慮推動非接觸式支付發展。督促指導銀行卡清算機構等加快與(yu) 國際支付平台互聯互通。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等行業(ye) 主管部門要加強指導,將商戶銀行卡受理情況納入各自領域服務質量考核評價(jia) 範圍。

  (二)持續優(you) 化現金使用環境。堅持現金兜底定位,督促經營主體(ti) 依法依規保障現金支付,引導經營主體(ti) 特別是交通、購物、餐飲、文娛、旅遊、住宿等民生、涉外領域主體(ti) ,公開承諾可收取現金,做好零錢備付,滿足現金使用需求,提升日常消費領域現金收付能力。銀行要主動推出標準化、多樣化的人民幣現金“零錢包”產(chan) 品。銀行網點不得隨意停辦現金業(ye) 務、降低服務質量。持續開展ATM銀行卡受理改造,支持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ti) 使用境內(nei) 外銀行卡支取人民幣現金。持續開展拒收人民幣現金整治,依法加大處罰和公示力度。指導外籍來華人員入境較集中的機場、港口等口岸地區和入住較多的酒店等增設外幣兌(dui) 換機構和設施,增加可兌(dui) 換的外幣幣種,加強外幣兌(dui) 換服務人員業(ye) 務培訓,提升外幣兌(dui) 換服務水平。

  (三)進一步提升移動支付便利性。銀行、支付機構和清算機構要加強合作,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持續完善移動支付服務,優(you) 化業(ye) 務流程,豐(feng) 富產(chan) 品功能,擴大受理範圍,充分考慮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ti) 需求,做好適老化、國際化等服務安排,提升移動支付各環節的友好度和便利性。做好外籍來華人員通訊服務,優(you) 化外籍來華人員境內(nei) 手機號碼辦理流程,為(wei) 外籍來華人員提供良好的國際漫遊服務。推動重點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特色商業(ye) 街區、重點旅遊休閑街區、重要文娛場所等線上、線下場景更好便利消費支付。支持與(yu) “食、住、行、遊、購、娛、醫”等消費密切關(guan) 聯的互聯網平台企業(ye) ,優(you) 化外籍來華人員線上、線下購買(mai) 產(chan) 品與(yu) 服務的支付體(ti) 驗。

  (四)更好保障消費者支付選擇權。規模以上的大型商圈、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文博場館、文娛場所、酒店、交通樞紐站點、醫院等重點場所必須配備受理移動支付、銀行卡、現金等必需的軟硬件設施,保障消費者自主選擇支付方式及工具。鼓勵規模以下的商圈、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文博場館、文娛場所、酒店、交通樞紐站點、醫院等積極創造條件比照辦理,共同構建包容多樣的支付受理環境。

  (五)提升賬戶服務水平。銀行、支付機構要進一步優(you) 化開戶服務流程,合理實施賬戶分類分級管理,緊盯重點地區、重點網點、重點業(ye) 務環節,完善多語言服務、谘詢投訴等開戶配套服務,不斷提升賬戶服務水平。鼓勵銀行優(you) 化賬戶服務,在銀行網點建立“綠色通道”,提升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ti) 的銀行賬戶服務體(ti) 驗。國家移民局向中國人民銀行提供信息核驗服務,提高銀行、支付機構開戶效率。

  (六)持續加強支付服務宣傳(chuan) 推廣。鼓勵在大型商圈、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文博場館、文娛場所、酒店、交通樞紐站點、醫院等重點場所設立支付服務谘詢點,綜合運用多種宣傳(chuan) 方式和渠道,常態化開展支付服務宣傳(chuan) 。做好境外銀行卡刷卡、ATM銀行卡取現、個(ge) 人本外幣兌(dui) 換等標識張貼,加強業(ye) 務人員培訓。引導航空公司、旅行社等經營主體(ti) ,在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駐外旅遊辦事處、國際航班、境外簽證中心、口岸等外籍來華人員聚集場所,開展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宣傳(chuan) 活動,不斷提升外籍來華人員對境內(nei) 支付服務的認知度。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政策支持。進一步總結完善有關(guan) 城市試點經驗,加大推廣力度,推動一線城市、省會(hui) 城市、世界遺產(chan) 保護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等發揮優(you) 化支付服務示範帶頭作用。鼓勵相關(guan) 支付服務主體(ti) 開展業(ye) 務創新,進一步優(you) 化麵向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ti) 的支付產(chan) 品和服務。鼓勵各地在支付服務需求較多的場所設置外幣兌(dui) 換機構和設施,並給予一定租金減免。將優(you) 化支付服務納入旅遊休閑城市建設、文明城市建設、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建設、地方社會(hui) 綜合治理、營商環境評價(jia) 等考核評估範圍。

  (二)加強組織領導。中國人民銀行要牽頭開展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加強統籌協調和組織實施,細化具體(ti) 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建立督導機製,對重點地區、重點銀行及支付機構、重點商戶等進行明察暗訪、督促指導,實抓實幹,確保各項工作有效落實。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按職責督促指導銀行、支付機構暢通谘詢投訴渠道,切實做好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各地區、各有關(guan) 單位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建立健全工作機製,細化工作任務,提供更加優(you) 質、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務,有效滿足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ti) 支付服務需求。

  國務院辦公廳

  2024年3月1日

  (本文有刪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