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兩會金句

發布時間:2024-03-11 15:48:00來源: 人民日報

  3月5日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

  ■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ge) 首要任務,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麵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我們(men) 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chan) 業(ye) ,完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不是忽視、放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各地要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製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積極促進產(chan) 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要謀劃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重大舉(ju) 措,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加快完善產(chan) 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zheng) 、社會(hui) 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製度。完善落實“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的體(ti) 製機製,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ye) 發展壯大,激發各類經營主體(ti) 的內(nei) 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深化科技體(ti) 製、教育體(ti) 製、人才體(ti) 製等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you) 勢。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實施了一係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ti) 功能區戰略等,為(wei) 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江蘇要全麵融入和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戰略,加強同其他區域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的對接,在更大範圍內(nei) 聯動構建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更好發揮經濟大省對區域乃至全國發展的輻射帶動力。

  ■要繼續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提振全社會(hui) 發展信心,黨(dang) 員幹部首先要堅定信心、真抓實幹。要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建立長效機製,堅決(jue) 糾治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切實為(wei) 基層減負,激發全黨(dang) 全社會(hui) 創造活力,提振黨(dang) 員幹部幹事創業(ye) 的精氣神。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導激勵廣大群眾(zhong) 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要抓好安全生產(chan) ,進一步做好安全隱患排查,強化預警監測,落實應急措施,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

  3月6日看望參加政協會(hui) 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

  ■人民政協各黨(dang) 派、各團體(ti) 、各族各界各方麵人士要圍繞中共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和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部署,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2023年是全麵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中共中央團結帶領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果斷實行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全力推動經濟恢複發展,堅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圓滿實現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頑強拚搏的結果,也凝聚著廣大政協委員的心血和智慧。

  ■過去一年,民革深入開展“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紮實推進政治協商、參政議政,持續參與(yu) 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積極推動海峽兩(liang) 岸經濟文化交流。廣大科技界人士積極支持參與(yu) 科技體(ti) 製改革,奮力投身科技創新。廣大環境資源界人士發揮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在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民革要在對台工作大局中進一步找準定位、發揮優(you) 勢、積極作為(wei) ,更好團結海內(nei) 外、島內(nei) 外一切可以團結的愛國力量,不斷壯大反“獨”促統力量,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要積極推動兩(liang) 岸科技、農(nong) 業(ye) 、人文、青年發展等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liang) 岸各領域融合發展。

  ■科技界委員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科教興(xing) 國強國的抱負,擔當起科技創新的重任,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新動能。要務實建言獻策,助力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和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健全科技評價(jia) 體(ti) 係和激勵機製,進一步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

  ■廣大環境資源界委員要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上作出新貢獻。要守牢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底線,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ti) 係,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基礎。全麵準確落實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方針,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拓展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路徑,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you) 勢。

  ■今年是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協要發揚優(you) 良傳(chuan) 統,牢記政治責任,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加強專(zhuan) 門協商機構製度建設,加強自身建設,政協委員要提高自身素質和履職能力,不斷開創新時代政協工作和多黨(dang) 合作事業(ye) 新局麵。

  3月7日出席解放軍(jun) 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ti) 會(hui) 議

  ■新興(xing) 領域戰略能力是國家戰略體(ti) 係和能力重要組成部分,關(guan) 係我國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關(guan) 係國家安全和軍(jun) 事鬥爭(zheng) 主動,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具有重要意義(yi) 。要強化使命擔當,深化改革創新,全麵提升新興(xing) 領域戰略能力。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統籌推進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新型作戰力量發展,取得一係列重大成果。黨(dang) 的二十大後,黨(dang) 中央從(cong) 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局出發,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這為(wei) 新興(xing) 領域戰略能力建設提供了難得機遇。要乘勢而上,把握新興(xing) 領域發展特點規律,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同新質戰鬥力高效融合、雙向拉動。

  ■要突出發展重點,抓好新興(xing) 領域戰略能力建設有關(guan) 戰略和規劃落實。要統籌海上軍(jun) 事鬥爭(zheng) 準備、海洋權益維護和海洋經濟發展,提升經略海洋能力。要優(you) 化航天布局,推進我國航天體(ti) 係建設。要構建網絡空間防禦體(ti) 係,提高維護國家網絡安全能力。要加強智能科技重大項目統籌實施,加大先進成果應用力度。

  ■新興(xing) 領域發展從(cong) 根本上說源於(yu) 科技的創新和應用。要增強創新自信,堅持以我為(wei) 主,從(cong) 實際出發,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原始創新,打造新質生產(chan) 力和新質戰鬥力增長極。要把握新興(xing) 領域交叉融合發展特征,加強集成創新和綜合應用,推動形成多點突破、群體(ti) 迸發的生動局麵。

  ■要把新興(xing) 領域改革作為(wei)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一個(ge) 重點突出出來,構建自主自強、開放融合、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更好推進新興(xing) 領域戰略能力建設。要健全完善需求對接、規劃銜接、資源共享等方麵製度機製,走好標準通用化路子,提高新興(xing) 領域發展整體(ti) 效益。要以加快新質戰鬥力供給為(wei) 牽引,深化國防科技工業(ye) 體(ti) 製改革,優(you) 化國防科技工業(ye) 布局,健全先進技術敏捷響應、快速轉化機製,構建同新興(xing) 領域發展相適應的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要更新思想觀念,大膽創新探索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和運用模式,充分解放和發展新質戰鬥力。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