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麽要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最近,有國外媒體(ti) 質疑:經濟能否“被唱響”?他們(men) 的邏輯是,多年來,中國經濟沒有因西方唱衰而崩潰,因此也無法靠“唱響”而繁榮。
我們(men) 當然不會(hui) 簡單地認為(wei) ,僅(jin) 靠“唱響”就能解決(jue) 中國經濟麵臨(lin) 的困難和挑戰。中國經濟幾十年來的持續發展,向來是實打實幹出來的,是一步一個(ge) 腳印走出來的。但麵對美西方一輪接一輪的輿論戰,麵對外界對中國經濟缺乏全麵了解和信心,麵對複蘇乏力的世界經濟亟需穩定之錨的現狀,我們(men) 大聲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非常必要,對全球發展也十分有利。
我們(men) 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絕不是空喊口號,而是有事實支撐。遠的不說,就拿春節8天假期為(wei) 例,全國國內(nei) 旅遊出遊4.74億(yi) 人次,同比增長34.3%,較2019年同期增長19%。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國2024年春節檔電影票房高達80.16億(yi) 元,總觀影人次1.63億(yi) ,全麵刷新了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場次、觀影人次紀錄。2024年中國電影市場目前已超越北美,成為(wei) 全球單一市場票房冠軍(jun) 。春節經濟“熱辣滾燙”,表麵上是消費強勁增長,背後反映出的是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
但那些西方的“崩潰論者”,始終透過灰色濾鏡看待中國和中國經濟,基於(yu) 對華認知偏差作出預判。多年來,西方媒體(ti) 的中國經濟“崩潰論”不斷翻新,最新炒作的是“中國經濟見頂論”。《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設立“中國經濟放緩”專(zhuan) 欄,不到半年發表了160多篇文章,唱衰中國經濟。美國政府推波助瀾,歐洲一些國家的媒體(ti) ,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媒體(ti) 加入助陣,形成對華遏製打壓的輿論攻勢。針對他們(men) 幹擾中國國際合作、誤導國際社會(hui) 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期、阻擋中國發展步伐的圖謀,我們(men) 必須響亮地發出自己的聲音,把中國經濟的真實情況告訴世界,讓國際投資者能基於(yu) 事實作出理性抉擇。
2023年中國GDP增長5.2%。彭博社不得不承認:“這一數據令人印象深刻。”中國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糧食總產(chan) 再創新高,就業(ye) 、物價(jia) 總體(ti) 平穩。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向人才紅利轉化,人才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研發人員總量均居全球首位。在最新全球創新指數中,中國位列第12名。中國已形成200多個(ge) 成熟的產(chan) 業(ye) 集群,製造業(ye) 規模連續14年居世界首位。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中國在全球製造業(ye) 產(chan) 值中占比達28.7%。中等收入群體(ti) 超過4億(yi) 人,未來十幾年將達8億(yi) 人,近3億(yi)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正加快市民化進程,這將在住房、教育、醫療、養(yang) 老等方麵帶來巨大消費需求和強勁消費升級動能。
新冠疫情逐漸消退,但世界經濟複蘇依然乏力。中國作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表現尤為(wei) 重要。2012年到2021年,中國經濟總量占全球比重從(cong) 11.3%提升至18%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平均貢獻率超過30%。中國經濟每增長1個(ge) 百分點,將使其他經濟體(ti) 生產(chan) 水平平均提高0.3%。換言之,中國好,世界才能好。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調了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高盛、瑞銀等國際金融機構也發布報告指出,2024年中國消費和服務業(ye) 將延續疫情後的複蘇趨勢。
今日之中國,是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1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huo) 伴,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為(wei) 各國提供了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去年,德國公司對中國的直接投資近130億(yi) 美元,創下新紀錄。這正是那些有遠見的跨國企業(ye) 的正確選擇。
正確看待中國經濟,需要理解什麽(me) 是宏觀真實、什麽(me) 是微觀真實。不理解微觀真實,容易脫離實際;不理解宏觀真實,則會(hui) 以偏概全、一葉障目,看不清趨勢和方向。在經濟轉型過程中,中國房地產(chan) 、互聯網、金融等行業(ye) 的確麵臨(lin) 壓力和挑戰,這屬於(yu) 微觀真實。同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顯示,兩(liang) 年多來,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取得突破,產(chan) 業(ye) 發展向中高端穩步邁進。先進的基礎設施,充裕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產(chan) 能,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活躍推進,彰顯出中國經濟的深厚潛力和光明前景,這是宏觀真實。我們(men) 要重視微觀真實,但更要把握宏觀真實。隻有這樣,才能看清中國經濟演進的正確方向。
正確看待中國經濟,既要看當前之“形”,也要察長遠之“勢”。中國具有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優(you) 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體(ti) 係配套完整的供給優(you) 勢、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ye) 家的人才優(you) 勢,經濟發展具備強勁的內(nei) 生動力、韌性和潛力。當前,中國正積極推動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由創新起主導作用,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you) 化組合的躍升為(wei) 基本內(nei) 涵,以全要素生產(chan) 率大幅提升為(wei) 核心標誌,將給中國經濟持續注入動能。
信心比黃金更寶貴。中國經濟前景光明有其內(nei) 在邏輯。我們(men) 堅信,中國經濟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世界也將不斷從(cong) 中受益。
鄭 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