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企業我的家”
在巨大的倉(cang) 庫裏,複核員郭小鳳是大包小包藥品出倉(cang) 之前的“最後一道防線”——有的藥箱多達幾十種藥品,她需要逐一複核品種數量、生產(chan) 廠家、有效期等信息,整齊碼放,確保客戶所需的合格藥品配送到位。
工作重複枯燥,還得保持專(zhuan) 注,不能分心,但郭小鳳卻樂(le) 此不疲,在這個(ge) 崗位幹了15年。這正是得益於(yu) 山西順天立大健康產(chan) 業(ye) 集團有限公司為(wei) 員工“私人訂製”的關(guan) 愛,才讓郭小鳳心有所安。至今,她們(men) 一家三口還住在免費的員工宿舍。前些年,父母從(cong) 老家趕來照顧小孩,企業(ye) 還為(wei) 這對雙職工多提供了一間宿舍。
“實習(xi) 生和新入職員工都有輪崗機會(hui) ,幫助我們(men) 挖掘職業(ye) 興(xing) 趣,實現學校到職場的‘軟著陸’。”在藥科職業(ye) 學院畢業(ye) 前,李潔就在順天立集團實習(xi) 一年,經曆了多崗位鍛煉。
入職時,企業(ye) 原計劃安排李潔到銷售部門,但她選擇了調崗,從(cong) 事文員工作。“集團工會(hui) 還邀請我的家人到公司參觀,對我的工作特別放心、特別支持,相信我一定能有所作為(wei) 。”李潔說。
十幾年來,從(cong) 十多個(ge) 人的小團隊,發展到現在近500人,順天立集團在市場競爭(zheng) 激烈的醫藥物流行業(ye) 不斷發展壯大。
無論是在條件簡陋的南坪頭村物流集散地,還是遷入條件更好的醫療產(chan) 業(ye) 園,順天立集團堅持為(wei) 員工提供免費食宿。在集團如今租賃的辦公樓內(nei) ,用於(yu) 宿舍、食堂、健身房、閱覽室等場地的麵積,是辦公場所麵積的數倍大。
“企業(ye) 把員工放在心上,員工才會(hui) 把責任扛在肩上。”順天立集團董事長胡瑾瑜表示,公司年輕人多,大多單身,食宿甚至健身、考駕照等都是“剛需”,企業(ye) 想方設法予以解決(jue) ,並通過柔性化、人性化管理,打造一個(ge) “有溫度”的大家庭。
“在順天立工作5年以上的員工約占三分之一,還有35對夫妻檔‘安營紮寨’,在企業(ye) 大家庭嵌套員工小家庭,有效提升了企業(ye) 凝聚力和戰鬥力。”胡瑾瑜說。
為(wei) 了讓員工住得舒心,順天立集團建立了宿舍分配製度,設立崗位、作息時間、打鼾程度、容煙度、宿舍內(nei) 進食習(xi) 慣、最佳舍友人選等多項參考指標,幫助員工分配、調整宿舍,讓性格、誌趣相投的人住在一起,從(cong) 一個(ge) 人變為(wei) 一家人。
“既然是企業(ye) 大家庭,就要把員工的意見當回事。”員工普遍反映食堂不好吃,胡瑾瑜牽頭開展了“天匙行動”,讓大家把想法寫(xie) 在紙上,用“卡片法”歸類,敲定了“按需製餐”改進方式。
2016年,順天立集團自主研發的訂餐係統上線。早餐時,員工需在手機下單午餐,方便食堂按照“員工想吃什麽(me) ,就做什麽(me) ;員工想吃多少,就做多少”的原則備餐。
順天立集團旗下的藥品倉(cang) 庫,層高11米,兩(liang) 層總麵積相當於(yu) 7個(ge) 足球場大小,各類機器人和70多名員工在6萬(wan) 個(ge) 貨位上往返穿梭,每天將大約3.5萬(wan) 個(ge) 藥箱分揀打包,然後運往山西各地的零售藥店。
“如果兩(liang) 步為(wei) 一米的話,根據手機步數統計,過去倉(cang) 庫分揀員每天作業(ye) 需要行走25公裏。”整件區分揀主管申宇斌介紹說,通過自動化分揀係統,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員工們(men) 還自行動手改了電動平板車、補貨台車等設備,解決(jue) 了行走作業(ye) 、登高不便等問題。
從(cong) 支持員工創新,到鼓勵員工內(nei) 部創業(ye) ,這是企業(ye) 增強內(nei) 生動力的又一舉(ju) 措。
近日,範利花將多年積攢的25萬(wan) 元收入,注入順天立集團的創業(ye) 平台。她直接與(yu) 藥品生產(chan) 企業(ye) 合作,利用集團成熟的藥品流通體(ti) 係,擴大客戶群體(ti) 。為(wei) 此,她申請調崗,全權負責這條銷售渠道的維護。“如果達成銷售預期,每月不僅(jin) 拿提成工資,還有分紅,月收入有望增加三分之一以上。”範利花告訴記者。
其實,範利花的這筆積蓄,也是受益於(yu) 企業(ye) 發展壯大,不斷增值的。這些年,不少企業(ye) 員工自願把積蓄借貸給企業(ye) ,既緩解了企業(ye) 麵臨(lin) “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也獲得了資產(chan) 增值,實現了雙贏。
“以滿足員工的發展需要為(wei) 主,我們(men) 堅持將雇傭(yong) 與(yu) 被雇傭(yong) 的觀念,轉變為(wei) 企業(ye) 員工共築利益共同體(ti) 、命運共同體(ti) 、事業(ye) 共同體(ti) 的觀念,推動企業(ye) 不斷發展壯大。”胡瑾瑜表示。
劉建林 李彥斌(來源: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