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代表委員熱議能源、產業、消費綠色轉型

發布時間:2024-03-12 16:20:00來源: 工人日報

  以發展的“含綠量”提升產(chan) 業(ye) 的含金量

  本報記者 楊召奎 趙琛

  《工人日報》(2024年03月12日 04版)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綠色低碳經濟再次成為(wei) 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推進產(chan) 業(ye) 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城鄉(xiang) 建設發展綠色轉型。

  在代表委員看來,綠色低碳經濟是大勢所趨,也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必然方向。要著力推進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chan) 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chan) 力。”福建社會(hui) 科學院副院長黃茂興(xing) 代表對記者表示,“一方麵要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減少汙染和浪費。另一方麵要積極推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綠色轉型升級,發展與(yu) 生態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以發展的‘含綠量’提升產(chan) 業(ye) 的含金量。”

  治理“白色汙染”點亮綠色生活

  今年,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月明代表十分關(guan) 注綠色低碳經濟話題。鄭月明代表表示,隨著“禁塑令”輿論熱度下降,傳(chuan) 統塑料製品消費習(xi) 慣有所反彈,可降解產(chan) 品的推廣力度減弱。一些商場超市、農(nong) 貿市場、快遞包裝等領域所用的一次性包裝仍以傳(chuan) 統塑料製品為(wei) 主。他建議,加大“禁塑令”執行和監管力度,提高日常執法檢查、不定期專(zhuan) 項抽查頻次。

  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鍾波代表也表示,外賣包裝包括一次性餐盒、塑料袋等,這些塑料製品在使用後很難降解,並且伴隨有“過度包裝”等問題,大量的塑料製品長期堆積在環境中造成了嚴(yan) 重汙染。

  “監管部門和外賣平台應該繼續加強對餐飲商戶的合規指引,同時采用配套政策鼓勵支持餐飲環保包材的研發,降低環保材料成本,加快推動外賣包裝的統一和簡化,並通過補貼機製對包材供應商及使用商家進行獎勵,提高商家使用環保材料的積極性。”鍾波代表說。

  對於(yu) “白色汙染”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係教授李景虹委員認為(wei) ,從(cong) 源頭治理來看,產(chan) 品的生態設計和材料的綠色替代僅(jin) 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塑料汙染而不能根治,化學循環則可以有效突破物理回收應用場景限製,突破廢塑料材料回收利用的發展瓶頸,從(cong) 而為(wei) 徹底解決(jue) 塑料汙染提供根本出路。他建議,應明確將化學循環作為(wei) 廢塑料回收利用的重要技術路線,在產(chan) 業(ye) 布局上,將化學循環作為(wei) 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優(you) 先在化工園區集中布局。

  產(chan) 業(ye) 向“綠”轉型激活綠色消費

  “紡織業(ye) 是我國發展最早且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之一,也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水耗、高汙染行業(ye) 。”萬(wan) 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代表告訴記者,如今紡織業(ye) 積極通過數字化等前沿技術探索綠色轉型,成效顯著。

  去年杭州亞(ya) 運會(hui) 期間,浙江絲(si) 綢展示了綠色生產(chan) 的新場景:從(cong) 現場設計到生產(chan) 再到成品交付僅(jin) 需兩(liang) 小時,而且全程無汙水排放。“這背後得益於(yu) 一台集噴印、後整理等全工藝流程於(yu) 一體(ti) 的無水印染一體(ti) 機。它的核心技術在於(yu) 無水印染,不僅(jin) 大大提高了生產(chan) 效率,更通過人工智能精確控製染料用量,實現了汙水排放減少99%,印染節能40%~50%,染料用量降低20%~30%的顯著成果。”屠紅燕代表說。

  為(wei) 進一步推進紡織業(ye) 綠色轉型,屠紅燕代表建議,政府能像支持新能源產(chan) 業(ye) 一樣支持無水印染技術和無水印染一體(ti) 機等紡織行業(ye) 綠色化高新科技的推廣,在財政補貼、稅收優(you) 惠、金融服務、產(chan) 業(ye) 規劃等方麵給予政策支持。

  鍾波代表十分關(guan) 注家電行業(ye) 的綠色低碳發展。他指出,目前,家電行業(ye) 在綠色產(chan) 品標準認證、綠色營銷渠道和消費市場培育等方麵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jue) 。他建議,加強綠色智能家電認證與(yu) 監管,盡快拓展《綠色產(chan) 品評價(jia) 標準清單及認證目錄》,讓綠色家電產(chan) 品涵蓋更多傳(chuan) 統大家電與(yu) 創新小家電產(chan) 品,形成統一的綠色認證標識體(ti) 係,幫助消費者更加清晰明確地選擇綠色智能家電產(chan) 品。

  “多年來,TCL一直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企業(ye) 轉型,通過布局綠色產(chan) 業(ye) 、打造綠色工廠、研發綠色產(chan) 品、構建綠色產(chan) 業(ye) 鏈等,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生產(chan) 與(yu) 運營的全過程。”TCL創始人李東(dong) 生代表表示,下一步,企業(ye) 將持續研發綠色產(chan) 品,推動產(chan) 品全生命周期環境管理,激活綠色消費,探索綠色消費市場增長點。

  能源革命澎湃綠色發展動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控製化石能源消費,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發展新型儲(chu) 能,促進綠電使用和國際互認。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代表告訴記者,未來新型電力係統中,以風電、光伏為(wei) 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占比將大幅提升,電力行業(ye) 將實現深度低碳、零碳。同時,工業(ye) 、交通和建築等部門的用電需求將進一步增加,全社會(hui) 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低碳電力將推動消費端持續降碳、脫碳。

  為(wei) 此,劉漢元代表建議,建立電網碳排放因子數據庫,完善綠色電力交易機製,開展監測和精準量化電力消費的碳排放,推動企業(ye) 綠色低碳轉型。

  “我國電力係統以煤電為(wei) 主,水電及燃機等靈活性資源嚴(yan) 重不足,儲(chu) 能的發展是支撐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其中,新型儲(chu) 能響應速度快、配置靈活、建設周期短,裝機增長更加迅猛。”國網無錫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主任何光華代表說。

  何光華代表建議,加大對新型儲(chu) 能共性技術、前沿技術的研發支持和投入力度,通過設立專(zhuan) 項科研資金、深化產(chan) 學研用協同創新等措施,解決(jue) 安全、循環壽命、電池狀態監測和度電成本等問題,重點推動大容量、長周期、構網型儲(chu) 能核心技術裝備研發和係統集成。對各類先進儲(chu) 能技術示範應用給予政策傾(qing) 斜,以示範應用帶動產(chan) 業(ye) 提升。(本報北京3月11日電)

  楊召奎 趙琛(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