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新能源汽車一路疾馳 專家學者共議如何構建良好的消費環境

發布時間:2024-03-13 10:59:00來源: 新京報

  中國新能源汽車一路疾馳。截至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近一年來新能源汽車的維權投訴案例明顯增多,實際續航裏程打折、功能失靈頻現、第三方檢測機構缺位等問題困擾著新能源汽車前進的步伐。3月1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共實施新能源汽車召回72次,涉及車輛160.3萬(wan) 輛,占全年召回總數量的23.8%;新能源汽車召回數量同比增長32.3%,創曆史新高。實施遠程升級 (OTA)召回6次,涉及車輛117.3萬(wan) 輛,同比增長32.2%,OTA逐漸成為(wei) 汽車召回實施的重要方式。

  在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與(yu) 維權投訴案例增多矛盾凸顯的當下,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邀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hui) 名譽理事長付於(yu) 武、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中國流通協會(hui) 新能源汽車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委員章弘、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夥(huo) 人律師盧鼎亮,圍繞我國新能源汽車如何應對當前的發展困境、如何構建良好的汽車消費環境等問題,共同探討如何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

  付於(yu) 武表示,智能電動新賽道的發展前景廣闊,但也麵臨(lin) 著一些挑戰和問題;我們(men) 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心,積極應對各種挑戰,推動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持續健康發展。

  新能源車特有的安全問題集中在電池和智能係統

  新京報貝殼財經:近一年來新能源汽車的維權投訴案例明顯增多;在現有的汽車消費者維權案件中,哪類矛盾糾紛較多?

  付於(yu) 武: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men) 麵臨(lin) 著一些特有的安全問題。例如,電動化的過程中,動力電池的熱管理熱失效問題就可能導致汽車燃燒事故的發生。這是一個(ge) 需要我們(men) 高度重視和解決(jue) 的問題。同時,由於(yu) 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急劇增長,滲透率不斷提高,與(yu) 過去相比,事故發生的概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這更加提醒我們(men) ,必須時刻保持警覺,認真對待每一個(ge) 可能的安全隱患。

  新能源汽車作為(wei) 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的新生力量,它的崛起標誌著汽車產(chan) 業(ye) 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我們(men) 必須把安全放在首位,這是不容忽視的。無論是動力電池的生產(chan) 企業(ye) ,還是整車生產(chan) 企業(ye) ,都應該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強技術研發和質量管理,確保產(chan) 品的安全性能達到最高標準。

  盧鼎亮:現有的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維權案件多集中在新能源汽車行駛安全、電池質量糾紛、售後服務爭(zheng) 議、汽車數據存儲(chu) 爭(zheng) 議等領域。例如,消費者維權中對新能源汽車行駛中斷電、汽車自燃、自動駕駛係統失靈、充電故障、續駛裏程縮水、不兌(dui) 現承諾、價(jia) 格快速變動、售後服務及維修體(ti) 係配套滯後等問題尤為(wei) 關(guan) 注。

  曹鶴:消費者對於(yu) 電池問題、智能化產(chan) 品與(yu) 配置等問題關(guan) 注較多。電池技術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性,太冷或太熱的環境因素下都會(hui) 受到影響。

  章弘:目前問題主要集中在電池和智能係統,電池因溫度差異時常會(hui) 出現裏程縮短現象,冬天電池受寒不僅(jin) 裏程縮短甚至還會(hui) 出現電池不工作狀態。即便是夏季,車內(nei) 空調也會(hui) 給續航裏程造成影響。

  此外,智能係統功能繁多,但也會(hui) 出現性能不靈或反應遲鈍的現象。比如無法及時準確預報紅綠燈變化,無法提醒前後車輛行駛狀況,無法準確介紹交通路況和準確尋找目的地等多種狀況。

  從(cong) 消費者角度看 車企應更加重視安全問題

  新京報貝殼財經:續航裏程打折、功能頻頻失靈等問題困擾著新能源汽車前進的步伐,我國新能源汽車如何應對當前的發展困境?

  曹鶴:從(cong) 消費者角度來看,安全問題不容忽視,汽車企業(ye) 應更加重視安全問題。

  從(cong) 行業(ye) 發展角度來看,隨著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規模、保有量的不斷增長,未來投訴問題及投訴率也會(hui) 隨之增加,這也是一個(ge) 新興(xing) 行業(ye) 發展過程中必然會(hui) 出現的問題。目前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還未完全定型,更需要技術進步進而推動行業(ye) 良性發展,需要靠企業(ye) 共建良好的市場環境。

  章弘:由於(yu) 新能源汽車發展過快,很有可能出現技術不穩定的現象。車企在研發新車型時,在策略上要對準消費者群體(ti) ,瞄準消費者需求,但安全應該是每家企業(ye) 造車的基本要求。車企需要在各種測試中心和實驗場地,對新車反複試驗,並廣泛聽取業(ye) 內(nei) 外的意見和建議,才能確保產(chan) 品質量和安全性能。目前一些車企有些急於(yu) 求成,未在實驗場地和檢測機構做充足的測試就匆忙上市,導致後續車輛出現一係列問題。

  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上看,減緩迭代頻率也是維護車型穩定和安全的重要措施,迭代太快同樣會(hui) 造成技術應用的不穩定性。

  加強標準法規製定 充分保障新能源車安全性能

  新京報貝殼財經:當車企和車主矛盾不可調節,且第三方檢測機構缺位時,監管部門應如何補位、協調?

  付於(yu) 武:我認為(wei) ,首先,我們(men) 應該加強標準法規的製定和執行,確保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能得到充分的保障。隻有建立了嚴(yan) 格的標準法規體(ti) 係,才能有效規範市場行為(wei) ,保障消費者的權益。目前,我國針對電動汽車安全性能的標準法規已經越來越嚴(yan) 格,這是一個(ge) 很好的趨勢。我相信,隨著我們(men) 產(chan) 業(ye) 的不斷發展壯大,我們(men) 的標準法規將在國際電動汽車領域發揮引領作用。

  同時,我們(men) 也應該加強對車企和消費者的教育和引導,提高他們(men) 的安全意識和風險防範能力。對於(yu) 車企來說,他們(men) 應該積極采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手段,提高產(chan) 品的安全性能和質量水平。

  王鵬:在車企和車主矛盾不可調節,且第三方檢測機構缺位的情況下,監管部門應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一方麵,加強對車企的監管力度,製定更加嚴(yan) 格的法規和標準,規範車企行為(wei) ;另一方麵,推動建立權威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為(wei) 消費者提供獨立、公正的檢測服務。針對電池續航裏程存在誤差的問題,監管部門可以推動製定行業(ye) 統一的測試標準和方法,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

  曹鶴:首先是監管部門發揮作用,從(cong) 頂層設計、政策、法規等方麵著手,完善行業(ye) 秩序;其次從(cong) 生產(chan) 端來看,將更多精力放在產(chan) 品上,打造品質更好的汽車產(chan) 品;從(cong) 消費者層麵來看,更多明確信息認知,避免出現信息差,可以更好地選擇產(chan) 品。

  章弘:新能源車增速迅猛,相關(guan) 部門也要抓緊出台適合於(yu) 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法規。未雨綢繆,避免出現問題時,再做補救。車企要提高警惕,做好必要的自律,追求車輛的高質量和安全性,接受睿智的消費群體(ti) 的檢驗。否則,很有可能會(hui) 被淘汰出局。

  盧鼎亮:構建良好的汽車消費環境需要車企、協會(hui) 、監管機構、消費者共同努力。

  監管部門應當強化日常監管執法和專(zhuan) 項整治。針對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的特點,加強日常監管執法,不斷改進和創新監管方式,加大對損害競爭(zheng) 和消費者及其他汽車市場主體(ti) 合法權益的壟斷協議、虛假廣告宣傳(chuan) 、銷售侵權和假冒偽(wei) 劣商品、不公平合同格式條款、網絡交易違法行為(wei) 等突出問題的整治力度。

  協會(hui) 應注重車企的信用監督和建設,促進經營者守合同、重信用。運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和信息約束等手段,強化對新能源汽車市場主體(ti) 的信用建設。

  車企可以主動推廣合同示範文本,減少不平等合同條款,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和行業(ye) 協會(hui) ,按照《民法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製定公平完善的汽車銷售和汽車維修等合同示範文本。

  新京報貝殼財經:如何評價(jia) 我國新能源車的發展?

  付於(yu) 武:在這個(ge) 智能電動新賽道上,我們(men) 取得的進步堪稱顯著。猶如一列飛馳的列車,我們(men) 快速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步入了一個(ge) 嶄新的、充滿活力和機遇的發展階段。市場的滲透率持續攀升,現已突破30%的大關(guan) ,這一數字不僅(jin) 代表著市場的認可,更彰顯出新能源汽車強勁的增長勢頭。

  更令人振奮的是,我們(men) 的產(chan) 品不僅(jin) 在國內(nei) 市場贏得了廣泛的讚譽,還成功打入了海外市場,展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的強大實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我們(men) 的產(chan) 品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同樣出色,贏得了國際社會(hui) 的廣泛讚譽,為(wei)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的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然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們(men) 也深知,任何發展都不會(hui) 一帆風順。汽車產(chan) 業(ye) 作為(wei) 一個(ge) 特殊的行業(ye) ,其安全性、節能環保性一直是公眾(zhong) 關(guan) 注的焦點。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安全問題自然會(hui) 引起社會(hui) 的廣泛關(guan) 注。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因為(wei) 安全始終是人們(men) 最為(wei) 關(guan) 心的問題之一。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琳琳 林子 白昊天 張冰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