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汽車廠商倒閉 我買的車該怎麽辦

發布時間:2024-03-14 15:3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每次看到我的那輛威馬EX5,心裏總是五味雜陳。它現在不僅(jin) 二手車價(jia) 格像跳水似的往下跌,甚至就連最普通的售後維修保養(yang) ,也成了大難題……”自從(cong) 去年10月,威馬汽車宣布申請破產(chan) 重組後,家住海南省海口市的許帆都會(hui) 憂心忡忡。

  近幾年,隨著中國汽車市場從(cong) “增量時代”轉入“存量時代”,一方麵銷量增速放緩,競爭(zheng) 日益激烈,淘汰速度加劇;另一方麵,人們(men) 的消費能力升級,對於(yu) 汽車品質、品牌、性能、外觀等方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些無不考驗著汽車產(chan) 業(ye) 和車企發展的質量,這一過程中,身處末位的車企“破產(chan) 倒閉”成為(wei) 必然。

  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中國汽車市場共有超過15家車企因經營不善破產(chan) ,超過10家經銷商集團倒閉,超過2000家4S店關(guan) 門或暫時停業(ye) 。

  一邊是涉事汽車廠商依法合規進行破產(chan) 申請,處理相關(guan) 資產(chan) 和債(zhai) 務;另一邊則是像許帆一樣的普通消費者,麵臨(lin) 汽車廠商倒閉後車機係統無法升級、車輛維修保養(yang) 難、售後無門、二手車貶值等一係列問題。

  在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13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因經營不善而申請破產(chan) 、退出曆史舞台的汽車廠商數量眾(zhong) 多。如今,為(wei) 了保障每一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wei) 了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持續健康地向上發展,汽車廠商破產(chan) 倒閉所帶來的一係列連鎖反應,亟待全行業(ye) 的共同關(guan) 注並努力解決(jue) 。

  “終身質保”究竟能否“保終身”

  “大約五六年前,市場上流通的汽車品牌和車型,種類數量都非常多,有的品牌和車型我們(men) 甚至都不認識。”回憶起汽車市場的發展,在北京東(dong) 方基業(ye) 汽車城從(cong) 事二手車買(mai) 賣的周立凡感慨地說,隨著汽車市場淘汰賽的到來,不少參與(yu) 者如流星般迅速走下了曆史舞台。“從(cong) 2019年開始,很多小眾(zhong) 和冷門品牌的車型不怎麽(me) 流通了,德係、日係和國產(chan) 頭部品牌的車型則越來越多,‘贏家通吃’的感覺越發明顯。”

  事實上,“強者愈強,弱者愈弱”並非周立凡一個(ge) 人的感受。

  早在2020年年初,原中國機械工業(ye) 聯合會(hui) 會(hui) 長王瑞祥就曾預言,在中國消費增速下滑和行業(ye) 去產(chan) 能、去庫存的多重因素疊加效應下,2020年將是落後產(chan) 能的淘汰整合之年,產(chan) 業(ye) 集中度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威馬汽車的發展隻是產(chan) 業(ye) 淘汰整合過程中的一個(ge) 縮影。作為(wei) 成立於(yu) 2015年、國內(nei) 最早入局造車的新勢力之一,威馬汽車曾與(yu) 蔚來、小鵬、理想合稱“新勢力四小龍”。自成立以來,威馬汽車累計完成12輪融資,已公布額度的融資規模累計達到410億(yi) 元。

  然而,在2019年至2021年,威馬汽車共虧(kui) 損了約177億(yi) 元。到2022年,威馬汽車更是頻頻傳(chuan) 出降薪、停產(chan) 、總部大樓拖欠租金、經銷商大麵積退網等消息。最終,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威馬汽車的破產(chan) 重整申請。

  家住浙江杭州的曲振濤於(yu) 2021年購買(mai) 了威馬W6,當時最吸引他的莫過於(yu) 威馬官方給出的“首任車主不限年限/裏程的終身質保”服務。在曲振濤看來,這個(ge) 承諾對擔心三電質保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顆定心丸。

  然而,隨著威馬汽車破產(chan) 重整,曲振濤和其他威馬車主“終身質保服務”的願望落空了。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車主們(men) 發現,威馬汽車各地的售後服務中心陸續關(guan) 門停止服務,有些門店已經改頭換麵,成為(wei) 其他汽車品牌的4S店。

  “我們(men) 既找不到官方售後,又聯係不上官方客服,甚至在汽修店中都找不到威馬汽車的相關(guan) 配件。”曲振濤無奈地說,“車友們(men) 隻能調侃自己,威馬率先完成了終身質保,因為(wei) 威馬終身質保指的是威馬的終生,而非汽車本身。”

  記者撥打了威馬汽車用戶支持中心的電話,截至發稿前,電話中的智能語音客服一直提示“目前線路正忙,請稍等”。同時,威馬汽車官網顯示的多家門店,在高德、騰訊地圖上也已沒有相關(guan) 信息和聯係方式。

  “原價(jia) 18萬(wan) 元左右的威馬汽車,現在在二手車市場的回收價(jia) 可能不到6萬(wan) 元,車價(jia) 損失了三分之二以上。”曲振濤告訴記者,還有一些威馬車主當時為(wei) 了跑網約車才買(mai) 車。現在車一旦壞了很可能無法維修,他們(men) 不僅(jin) 需要承擔車輛貶值的風險,甚至連賺錢糊口的工具都沒了。

  企業(ye) “主動擔責”方能破局

  同樣陷入困境的,還有寶沃汽車、知豆汽車、前途汽車等品牌的車主們(men) 。一方麵,用車過程中可能隨時會(hui) 麵臨(lin) 無法維修的窘境;另一方麵,二手車市場給出的回收價(jia) 格也令他們(men) 無法接受。“繼續用也不是,賣車也不是”成為(wei) 這些車主最真實的寫(xie) 照。

  2022年年末,寶沃汽車正式宣告破產(chan) 。而早在當年年初,寶沃官方渠道已全麵停售,剩餘(yu) 的庫存車則轉到二級經銷商手中,他們(men) 在抖音等短視頻平台進行“揮淚大甩賣”。在官方銷售停擺的同時,零配件的缺失也讓售後網點形同虛設。

  “由於(yu) 廠家已無法提供質保服務,不給店內(nei) 提供零配件也不支付相應費用,因此即便車主購買(mai) 的寶沃車輛在質保期內(nei) ,也無法享受免費質保服務,更換配件都需支付相應費用。”麵對多名寶沃車主的追問,寶沃汽車售後維修網點工作人員這樣回複道。麵對汽車廠商的破產(chan) ,消費者往往遭遇維修難、維權難的困境。

  去年5月,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汽車投訴情況專(zhuan) 題報告》顯示,車企倒閉退市,消費者車輛售後無保障問題頻發。新能源汽車行業(ye) 快速發展,一些新能源汽車廠家由於(yu) 經營不善麵臨(lin) 退市,相關(guan) 車輛的定期保養(yang) 、售後維修以及原廠零配件服務等難以繼續提供,導致車輛使用安全堪憂。

  不過,與(yu) 上述車企不同,也有一些車企在退市或者破產(chan) 後,仍較為(wei) 穩妥地處理了消費者後續用車的相關(guan) 問題。

  記者盤點後發現,當年薩博和歐寶汽車退出中國市場後,通用汽車接手了其售後服務;西雅特品牌停止在中國銷售業(ye) 務後,售後由大眾(zhong) 汽車接手;謳歌退出中國市場後,廣汽本田提供其後續服務;廣汽菲克退市後,母公司Stellantis集團宣布為(wei) 廣汽菲克車主進行售後維保工作。

  “我們(men) 可以看到,背靠大集團的車企或品牌,在遇到破產(chan) 或者退市危機時,通常能比較完備地交接車主後續的車輛維修、保養(yang) 工作。”汽車行業(ye) 分析師劉誌超表示,如果企業(ye) 在破產(chan) 前就已資不抵債(zhai) ,自然無暇顧及消費者的利益,容易造成車主維權無門的情況。

  為(wei) 此,劉誌超建議,消費者在選購車的過程中,不要輕易被“終身質保”或者“多年質保”這樣的宣傳(chuan) 語所左右,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用車需求,進行合理選擇。此外,如果擔心車企倒閉破產(chan) 會(hui) 帶來一係列損失,可以選擇一些母公司實力雄厚、產(chan) 品市場占有率較高的汽車品牌,以此降低風險。

  多方協作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盡管有謳歌、廣汽菲克、廣汽三菱這樣願意在退市後主動交接汽車維修、保養(yang) 業(ye) 務的車企。但要保護每一位老車主的合法權益,僅(jin) 靠車企的‘自律’是遠遠不夠的。”劉誌超認為(wei) ,在汽車市場競爭(zheng) 加劇,未來淘汰速度更快的大環境下,多方協作形成一套更能保護車主核心利益的體(ti) 係尤為(wei) 關(guan) 鍵。

  針對這一問題,記者采訪了廣東(dong) 世紀人律師事務所律師於(yu) 大釗。他表示,當車企破產(chan) 後,汽車處理方式取決(jue) 於(yu) 破產(chan) 程序的類型和進展。

  一方麵,如果車企在破產(chan) 後被其他車企收購或並購,可以找收購方負責後續的維養(yang) 和零件供應;另一方麵,如果車企倒閉且沒有被收購,可能會(hui) 有第三方介入合作,承接車輛的售後業(ye) 務。因此,車主應關(guan) 注受理破產(chan) 的法院公告,及時向破產(chan) 管理人反映相關(guan) 情況並尋求解決(jue) 措施。

  “像威馬汽車這樣,倒閉後沒有第三方介入解決(jue) 車主售後業(ye) 務的情況,會(hui) 比較棘手。”於(yu) 大釗建議,“消費者可以仔細查閱購車合同,確認合同是否對車企破產(chan) 的相關(guan) 事宜進行了約定,如果有相關(guan) 的條款,消費者可以按約定內(nei) 容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車主們(men) 還可以通過車友群、論壇等建立聯係,然後向當地消費者協會(hui) 進行投訴,或將書(shu) 麵材料整理後,依托消費者協會(hui) 或者司法機關(guan) 進行維權。”於(yu) 大釗補充說。

  記者查詢《汽車銷售管理辦法》發現,其第二十一條規定,供應商應當及時向社會(hui) 公布停產(chan) 或者停止銷售的車型,並保證至少10年的配件供應和相應的售後服務。同時,大多數新能源車企對整車及關(guan) 鍵零部件保修期也都作了明確規定。

  然而,與(yu) 燃油車市場上較為(wei) 成熟的第三方維修、保養(yang) 體(ti) 係不同,當前新能源汽車維修售後服務技術及資源均掌握在車企、零部件廠商手中。大部分車輛電池、電機、電控的售後服務還是要靠主機廠的渠道來解決(jue) ,獨立的第三方售後體(ti) 係尚未建立。

  對此,劉誌超建議,新能源車企應向第三方服務商合理開放權限,同時應要求主機廠在破產(chan) 清算之前,解決(jue) 車輛配件的供應問題,保障車主後續最基礎的用車需求。

  “業(ye) 內(nei) 不少報告預測稱,未來5-8年,不少汽車品牌將麵臨(lin) 關(guan) 停並轉。”劉誌超提醒說,一家車企在破產(chan) 倒閉之前,往往要經曆較長的銷售低迷、業(ye) 務縮減周期。在這一過程中,消費者應及時關(guan) 注最新進展,尤其要關(guan) 注後續維修保養(yang) 應該由誰負責,不讓手中的汽車成“棄兒(er) ”。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真齊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