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江湖漸遠的時代,紀念金庸
金庸筆下的江湖和俠(xia) 義(yi) ,從(cong) 未遠去。
——————————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shu) 神俠(xia) 倚碧鴛”。金庸先生的小說書(shu) 名寫(xie) 在路邊的道旗上,隨風招展。郭靖、楊過、紅花會(hui) 群雄的人物漫畫夾道相迎,廣場上回響著83版《射雕英雄傳(chuan) 》的主題曲《鐵血丹心》。3月,時值金庸先生100周年誕辰。走進他的故鄉(xiang) 浙江省嘉興(xing) 市,許多地方都能沉浸式地感受到金庸先生的武俠(xia) 江湖世界。在一個(ge) 江湖漸遠的時代,紀念金庸先生的熱潮翻湧。
山河無故人 江湖依舊在
在海寧袁花鎮,金庸故居提升改造後對外免費開放。“赤子心 家鄉(xiang) 情”的展覽,展示了許多珍貴的金庸手稿、照片、圖書(shu) 報刊、書(shu) 畫作品。
嘉興(xing) 市圍繞金庸推出一係列文化舉(ju) 措:發布《書(shu) 劍恩仇錄》故鄉(xiang) 版、金庸浙江地圖《金庸江湖28景·浙裏圖鑒》,甚至用當下最新的AI視頻技術創作了短視頻《金庸筆下的嘉興(xing) 》。
在嘉興(xing) 子城,金庸江湖主題市集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郭靖、黃蓉、韋小寶、虛竹等眾(zhong) 多金庸筆下的人物NPC遊走在市集裏。活潑的“老頑童”周伯通,走到哪裏都被觀眾(zhong) 團團圍住;市集一角,《射雕英雄傳(chuan) 》裏的穆念慈正在比武招親(qin) 。入夜,精彩的金庸江湖主題燈光秀在子城城牆上演。
除了近期舉(ju) 辦的一係列學術交流會(hui) 和分享會(hui) ,嘉興(xing) 還將陸續舉(ju) 辦武術主題的子城論劍活動、文化沙龍、戲劇、電影展。紀錄片《查良鏞》《大俠(xia) 金庸》也將發布。
紀念金庸的熱潮,不僅(jin) 在嘉興(xing) 。與(yu) 金庸有關(guan) 聯的浙江衢州、陝西等地,都舉(ju) 辦了相關(guan) 活動。紀念金庸先生的文章出現在形形色色的公眾(zhong) 號甚至美食號的推文裏。杭州純真年代書(shu) 吧舉(ju) 行了兩(liang) 場金庸主題活動,門口設置了兩(liang) 塊長長的留言板,被金庸迷寫(xie) 滿了懷念與(yu) 祝福。
隻談武俠(xia) 小說、隻把金庸當成一個(ge) 作家來看是不全麵的。必須將他置身於(yu) 一個(ge) 時代,站在時代的高度去認識、理解金庸,讀懂“金庸現象”。
金庸先生一生,留下15部武俠(xia) 小說,600多篇電影評論,20多個(ge) 電影劇本,8000篇《明報》社論,2000篇專(zhuan) 欄文章,還有國際法學、文學、佛學、新聞學、曆史學的論文和隨筆。這些其實沒有人全都讀過。金庸迷們(men) 更關(guan) 注的,是郭靖口中的“俠(xia) 之大者,為(wei) 國為(wei) 民”,是金庸先生說過的“大鬧一場,悄然離去”,是他創作的浪漫而神奇的武俠(xia) 世界。
“這樣的故事永遠都是稀世珍寶”
35歲那年,盧敦基第一次見到金庸。41歲,已經是教授的他成了金庸的關(guan) 門弟子。盧敦基回憶第一次見到金庸,“風度很好,思維非常敏捷,說的是南方普通話,對待青年非常和藹,回答問題恰到好處”。
2003年,盧敦基隨金庸先生參加“華山論劍”。金庸以大學教授的身份前往華山,希望這次“華山論劍”是一次文化人之間的對話,沒有太多的商業(ye) 廣告。他吃飯、坐車、住宿都自己掏錢,主辦方因此取消了活動冠名權。當談到今天之俠(xia) 時,金庸先生說自己不是俠(xia) ,“俠(xia) 要犧牲自己利益,主張公道正義(yi) ,打抱不平,就算傾(qing) 家蕩產(chan) ,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他說自己做不到,但他坦然承認自己有俠(xia) 氣,性格剛強,要是被別人壓迫,則絕對不會(hui) 屈服。
導演張紀中,1999年以“一元版權”便獲得了《笑傲江湖》的版權。他說:“我今天所獲得的一切成就,全部都與(yu) 金庸先生以及他的作品密不可分,是他改變了我藝術生涯的方向。”
張紀中回憶,為(wei) 了拍攝《射雕英雄傳(chuan) 》,金庸幾度輾轉來到桃花島。乘車、輪渡,登上桃花島。他剛到,請求合照、簽名、題字的書(shu) 迷也蜂擁而至,他不厭其煩,一一滿足。金庸躬身實踐,告訴後輩何為(wei) 謙,何為(wei) 功成而不居,他是真真正正把觀眾(zhong) 和書(shu) 迷放在心裏。
張紀中記得,對於(yu) 《笑傲江湖》的影視化改編,與(yu) 金庸有過一段紛爭(zheng) ,對於(yu) 男女主角的出場順序,雙方各執己見,有了不可開交的勢頭,最終由查太太給他們(men) 熄了火。金庸先生沉默一會(hui) 兒(er) ,恢複了往日的平和,決(jue) 定尊重張紀中影視創作的專(zhuan) 業(ye) 性。“君子和而不同,讓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大俠(xia) 風範。”張紀中說。
“金庸是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首屈一指的武俠(xia) 小說作家,他是一二百年來最會(hui) 講故事的作家。”中國武俠(xia) 文學學會(hui) 副會(hui) 長、金庸小說研究專(zhuan) 家陳墨說。“故事已如恒河沙數,但好故事鳳毛麟角。從(cong) 《奧德賽》到《一千零一夜》,到《哈姆萊特》到《紅樓夢》,到金庸的小說,這樣的故事永遠都是稀世珍寶。”
幾年前,有人找陳墨,請他在給金庸推薦諾貝爾獎入圍的一封公開信上簽名,還要他寫(xie) 推薦語。陳墨拒絕了。因為(wei) 金庸小說在報紙連載,它的單行本雖然經過多次修訂,仍然有很多漏洞、缺陷和錯謬。對諾貝爾獎的質量而言,精細度不夠評獎。第二個(ge) 理由是因為(wei) 金庸寫(xie) 的這樣的武俠(xia) 小說,中國文化當中很多概念是很難用西方文字來翻譯的,比如“亢龍有悔”,就是翻譯了也不能得到理解、共鳴和遐想。第三個(ge) 原因,是還沒有一套完整的金庸小說西方文字的譯本,隻有零星的譯本。
現在的年輕人還讀金庸嗎
“莫笑少年江湖夢,誰不年少夢江湖。”浪漫的金庸用自己的生花妙筆,在每個(ge) 少年的心中勾勒出一個(ge) 斑駁陸離、異彩紛呈的“江湖”。許多70後、80後都是讀著金庸小說長大的。在學校樓梯的轉角、在深夜的被窩裏,甚至在課堂上偷偷閱讀金庸小說,是一代人共同的青春回憶。但是90後、00後中,很少有人讀金庸,他們(men) 從(cong) 遊戲中了解一些金庸筆下的武俠(xia) 人物。
一位出版界人士分析,現在全國每年銷售的金庸全集約5萬(wan) 套,各種金庸小說約10萬(wan) 本。雖然是暢銷書(shu) ,但現在的年輕人很少看金庸。對於(yu) 許多00後來說,他們(men) 不讀金庸,但愛看仙俠(xia) 小說。各種閱讀網站的排名證明了這個(ge) 事實。
雖然有仙俠(xia) 小說作家表示,自己寫(xie) 作的起源,是受到金庸小說的影響。但在這個(ge) 短視頻、AI盛行的年代,年輕人還需要讀金庸嗎,讀金庸還有意義(yi) 嗎?
嘉興(xing) 市作家協會(hui) 主席楊自強,從(cong) 20歲就讀金庸,如今已經60歲。他收藏了許多不同版本的金庸書(shu) 籍,“常讀常新。正直的人有時候會(hui) 走投無路,隻有經曆了生活的毒打、挫折,才會(hui) 對金庸小說有更深刻的理解”。
“是六經注我,還是我注六經,這是很有意思的話題,金庸小說和魯迅的作品類似,通過文學的‘殼’,其實無所不包。”楊自強非常希望年輕一代讀金庸,不僅(jin) 可以學習(xi) 寫(xie) 作,更可以從(cong) 金庸小說中學習(xi) 中國文化。他舉(ju) 例說,金庸小說中,《天龍八部》裏,南院大王造反的情節,在遼史、金史中確有記載,而“天龍八部”這個(ge) 詞,本身就來源於(yu) 佛教名詞;《書(shu) 劍恩仇錄》裏陳家洛學武功的部分,與(yu) 《莊子》有關(guan) 係。
金庸先生6次回到嘉興(xing) ,並回到曾就讀過的嘉興(xing) 一中,自稱“大師兄”。如今的嘉興(xing) 一中,出了一位頗有名氣的金庸“小師弟”許青揚。現在讀高二的許青揚,早已讀完金庸全部小說。寒假裏,他又開始重讀《笑傲江湖》。對於(yu) 令狐衝(chong) 失意時大喊“我是令狐衝(chong) ,快來殺我”的呐喊,他覺得“非常有少年性”。在令狐衝(chong) 武功被廢時,他看到了麵對困境不低頭。因為(wei) 讀金庸,同學們(men) 覺得許青揚在說話時都帶著白話文那文縐縐的味道。
他是成績年級第一的“學霸”,擔任學校文學社社長,在許多詩詞、物理、體(ti) 育比賽中都拿了獎。雖然未來要讀理科,但許青揚對金庸的熱愛絲(si) 毫不減。許青揚很喜歡《孔雀東(dong) 南飛》,打算改寫(xie) 成一個(ge) 武俠(xia) 故事。說到高興(xing) 時,他雙手握拳舉(ju) 起,“我在釋放自己的靈魂”。
古代所謂“近鄉(xiang) 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中國武俠(xia) 文學學會(hui) 會(hui) 長劉國輝在金庸作品中,看到許多涉及故鄉(xiang) 、涉及少年金庸成長的痕跡。《書(shu) 劍恩仇錄》以海寧的陳閣老為(wei) 故事的重要起源。《射雕英雄傳(chuan) 》《神雕俠(xia) 侶(lv) 》裏寫(xie) 醉仙樓,寫(xie) 煙雨樓,金庸是有意識把一些武俠(xia) 中的約會(hui) 安排到嘉興(xing) 。金庸遷居香港,一度因為(wei) 時代的原因回不來故鄉(xiang) ,他對故鄉(xiang) 的懷念,許多都留在作品裏。
劉國輝說:“我們(men) 可以結合時代流行的題材元素比如遊戲、短視頻,讓更多的年輕人接觸到金庸小說中反映的文化和俠(xia) 義(yi) 精神。”他注意到,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穿漢服,那就可以設計金庸小說中那些俠(xia) 客們(men) 的服裝,讓年輕人由此了解到俠(xia) 義(yi) 思想是有助於(yu) 人提升自己、樂(le) 於(yu) 幫助人的境界。
陳墨感慨,孩子往往不聽家長的,但願意聽同齡人的。“要相信年輕人自己有能力去選擇、去創造。唯有年輕人自己去金庸的作品中找到他們(men) 感興(xing) 趣的點,去找尋曆史、去傳(chuan) 播,才會(hui) 在年輕人中形成共鳴。”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雨彤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