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應用深入千行百業:用戶普及率超過50%,融入71個國民經濟大類
本報記者 王 政 劉溫馨
平均海拔5373米,在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東(dong) 南部的普瑪江塘鄉(xiang) ,借助5G網絡,村民們(men) 打開手機就能流暢收看體(ti) 育賽事。
跨越近3000公裏,通過5G遠程機器人,遠在北京的外科專(zhuan) 家能操作位於(yu) 海南的手術室內(nei) 的機械臂,在幾乎無延時的情況下,順利為(wei) 患者完成一場複雜手術。
…………
截至2023年底,全國基站總數超337.7萬(wan) 個(ge) ,5G移動電話用戶達8.05億(yi) 戶,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覆蓋所有地級市城區和縣城,5G應用已深入千行百業(ye) ,深刻改變著人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數字經濟加快發展,5G用戶普及率超過50%”“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5G技術有哪些新進展,又將如何賦能經濟增長?記者進行了采訪。
網絡底座日益夯實,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穿行在玉龍雪山、哈巴雪山隧道群,透過車窗,隧道壁上兩(liang) 細一粗的黑色線纜,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粗的線纜叫漏泄同軸電纜,隧道網絡施工時,將它沿隧道壁敷設在車窗高度,可以均勻地向列車收發公網信號。”中國鐵塔雲(yun) 南省分公司項目經理趙協鬆說。
全長139.7公裏的滇藏鐵路麗(li) 香段,橋梁隧道占比超70%,中國鐵塔聯合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共同投資、同步規劃,鐵路沿線共新建基站82座、隧道分布係統92.5千米、大型車站室內(nei) 分布係統2個(ge) 。趙協鬆告訴記者,5G/4G信號隨著鐵路通車同步實現全線覆蓋,即便在20座隧道組成的隧道群裏,最高下載速率也能達到300Mb/s。
海南三沙永興(xing) 島,最遠106公裏的遠海海域上,“移動信號滿格”已不再是新鮮事。
“當前在已建成的基站中,90%以上可以實現共建共享,具備千兆網絡服務能力的端口達2302萬(wan) 個(ge)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相繼完成7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支持全國13萬(wan) 個(ge) 行政村光纖網絡建設、6萬(wan) 個(ge) 農(nong) 村4G基站建設,使得廣大農(nong) 村地區也能享受到高速、穩定的網絡服務。
截至目前,我國51.2萬(wan) 個(ge) 行政村通寬帶比例、脫貧村通寬帶比例、“三區三州”原深度貧困地區通寬帶比例均達100%,已通光纖行政村平均下載速率超過100Mb/s,實現與(yu) 城市同網同速。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堅實,5G關(guan) 鍵技術也在不斷實現新突破。
以科技創新為(wei) 引領,近年來,我國5G技術產(chan) 業(ye) 在技術標準、網絡設備、終端設備等方麵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5G標準必要專(zhuan) 利聲明量全球占比超42%,持續保持全球領先;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占移動網終端連接數的比重達57.5%,萬(wan) 物互聯基礎不斷夯實;輕量化5G核心網、定製化基站等實現商用部署,5G工業(ye) 網關(guan) 、巡檢機器人等一批新型終端成功研發,推出全球首款衛星通話智能手機,6G、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
“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加快5G網絡建設,推動重點場所實現移動網絡深度覆蓋。同時,推進5G行業(ye) 虛擬專(zhuan) 網建設,為(wei) 行業(ye) 轉型發展提供網絡支撐。”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此外,還將加快6G技術研究,開展技術試驗,強化技術儲(chu) 備,深化交流合作。
創新產(chan) 品競相湧現,快步融入日常生活
以建促用,用是關(guan) 鍵。近年來,隨著5G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5G應用也快步走進尋常百姓的工作生活,讓人們(men) 的生活更智能、更便捷、更美好。
陽春三月,在雲(yun) 南麗(li) 江開往香格裏拉的列車上,遊客們(men) 紛紛拿起手機拍攝並分享窗外的雪山美景。“真沒想到,穿越幾十公裏的隧道群,列車上的5G信號依然滿格,刷視頻、開電話會(hui) 議,都不耽誤。”許女士說。
“一鍵就能和兒(er) 子視頻聊天,每天還按時提醒我吃藥,感覺像有了個(ge) ‘生活管家’。”家住上海的趙大爺是上海聯通“暖心家園”智慧養(yang) 老產(chan) 品方案的首位預約用戶,家裏的門磁設備、燃氣警報器等已全部聯網。
基於(yu) 5G網絡,“暖心家園”將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等技術與(yu) 智慧養(yang) 老場景有機結合:可提供看護、報警、便捷呼叫等居家養(yang) 老服務,還上線了一站式陪診、一鍵叫車等功能,讓老年人生活更便利,也讓家人更安心。
隨著5G技術研發和融合應用走向深入,越來越多充滿想象、飽含溫度的產(chan) 品相繼落地。
創新業(ye) 務不斷湧現。隨著5.5G即將投入商用,數據下載的最高速率將提升到萬(wan) 兆,可以支撐擴展現實、裸眼3D等創新業(ye) 務需要的大帶寬、低時延和高可能性;數據上傳(chuan) 的最高速率提升到千兆,能支持海量數據全麵上雲(yun) 端、直播全民化。
普惠服務縱深推進。目前全國中小學聯網率達到100%,遠程醫療覆蓋所有脫貧縣,2577個(ge) 老年人、殘疾人常用網站和APP完成適老化和無障礙改造升級,借助廣覆蓋的5G網絡,優(you) 質公共服務資源向更大範圍、更廣人群拓展。
應用場景加速拓展,助推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一輛智能網聯汽車,成為(wei) 我國“5G+工業(ye) 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生動寫(xie) 照。
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總裝車間,承載著車身的智能滑板駛入工位後,左右兩(liang) 側(ce) 的兩(liang) 台7軸機器人便忙碌起來——
抓取自動導引車上的一體(ti) 式散熱模塊、掃描車身引擎蓋下的裝配單、為(wei) 左右兩(liang) 端4個(ge) 螺栓安裝孔分別拍照、模塊精準對位並擰緊螺栓……原先需要通過吊具、扭力扳手,由多人操作的工序,如今僅(jin) 需53秒便可自動完成,關(guan) 鍵參數還能同步上傳(chuan) 智能生產(chan) 係統,實現全生命周期追溯。
“得益於(yu) ‘5G+工業(ye) 互聯網’,我們(men) 不僅(jin) 實現了98.5%的產(chan) 品一次合格率、最高160%的產(chan) 能利用率,而且能為(wei) 用戶提供包含智駕、輪輞、外觀、內(nei) 飾等20多個(ge) 維度、10萬(wan) 多種個(ge) 性化配置組合。”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告訴記者,去年底,智能生態工廠在全球眾(zhong) 多新能源汽車工廠中脫穎而出,入選世界經濟論壇評出的“燈塔工廠”。
不隻是在工廠製造環節,在車路協同領域,“5G+工業(ye) 互聯網”也漸行漸近。
無頓挫感繞障、超車、躲避大車,靈活上下匝道,高效借道通行……前不久,上海嘉定區葉城路附近的城區道路上,國內(nei) 首個(ge) 采取“5G+純視覺感知算法”的高階智能駕駛車型極越01,正在邀請客戶試駕。“今年,融入占用網絡的點到點領航輔助(PPA)係統,將覆蓋超過200個(ge) 城市的城區道路。”極越數字產(chan) 品負責人潘雲(yun) 鵬說。
在工廠車間,以5G和邊緣計算技術為(wei) 依托,多地生產(chan) 數據能實現協同聯動,進一步提升生產(chan) 效率;在倉(cang) 庫,基於(yu) 5G網絡支持,操作員隻需借助監控屏幕和操作手柄,就能完成遠程精準吊裝,徹底告別“爬上爬下、冬冷夏熱”的作業(ye) 環境……近年來,“5G+工業(ye) 互聯網”加速從(cong) 生產(chan) 場景向全產(chan) 業(ye) 鏈延伸,有力助推製造業(ye) 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更加豐(feng) 富的應用場景背後,是數字技術的持續拓展。當前5G行業(ye) 應用已融入97個(ge) 國民經濟大類中的71個(ge) ,應用案例數超9.4萬(wan) 個(ge) ,5G行業(ye) 虛擬專(zhuan) 網超2.9萬(wan) 個(ge) 。5G應用在工業(ye) 、礦業(ye) 、電力、港口、醫療等行業(ye) 深入推廣,“5G+工業(ye) 互聯網”項目數超1萬(wan) 個(ge) 。其中,醫療領域的5G應用已從(cong) 遠程診斷向遠程精準治療延伸;電力領域的5G應用從(cong) 輸送環節的無人巡檢覆蓋到“發、輸、變、配、用”環節。
“5G移動電話用戶持續增長、5G流量消費快速提升,還促進了裸眼3D、雲(yun) 手機等新興(xing) 業(ye) 務蓬勃發展,有效拓展了移動通信市場的發展空間。”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5G和千兆光網“雙千兆”融合應用不斷拓展,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2023年底,我國5G網絡接入流量占比達47%,根據研究機構測算,預計2023年5G直接帶動經濟總產(chan) 出1.86萬(wan) 億(yi) 元,比2022年增長29%。
“信息技術深度融入各行各業(ye) ,正在重塑產(chan) 業(ye) 結構,加速業(ye) 態升級,成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抓手。”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會(hui) 同產(chan) 學研用各方,加強跨部門協作,持續推進5G應用規模化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有力支撐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