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2023年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出爐,總量和人均麵積均有明顯提升

發布時間:2024-03-20 11:01:00來源: 工人日報

  本報記者 劉兵

  《工人日報》(2024年03月20日 08版)

  體(ti) 育場地設施是廣泛開展全民健身的堅實基礎。近日,國家體(ti) 育總局公布了2023年全國體(ti) 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全國體(ti) 育場地達459.27萬(wan) 個(ge) ,體(ti) 育場地麵積首次突破40億(yi) 平方米,達40.71億(yi) 平方米,全國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為(wei) 2.89平方米。

  近年來,我國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增長迅速,人民群眾(zhong) “健身去哪兒(er) ”的難題得到一定程度緩解。不過,在全國體(ti) 育場地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我國仍存在各地區和城鄉(xiang) 體(ti) 育場地資源不均衡、體(ti) 育場地設施利用率不足、部分體(ti) 育設施對外開放不充分等短板。要進一步解決(jue) 健身場地製約性問題,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健身需求,亟待盤活各方資源,形成合力。

  體(ti) 育場地增長迅速

  近日,2024年“村超”總決(jue) 賽階段的比賽在貴州省黔東(dong) 南州榕江縣開賽,比賽將持續至5月25日。據悉,從(cong) 去年開始火爆出圈的“村超”在今年全新升級後,吸引著更多草根球隊參賽,也有更多球迷前去現場觀賽。

  在鄉(xiang) 村公共活動場地配置球場,在城市的社區街巷中“擠出”空間添置健身設施,讓廢棄礦區和倉(cang) 庫“變身”體(ti) 育公園……近年來體(ti) 育場地設施的大量增加,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健身鍛煉提供了便利條件,促進了全民健身事業(ye) 蓬勃發展。

  相關(guan) 統計數據顯示,相比2022年,2023年全國體(ti) 育場地增加了36.59萬(wan) 個(ge) ,增幅為(wei) 8.7%;全國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增加0.27平方米,增幅超過10%。

  據國家體(ti) 育總局局長高誌丹介紹,近年來全國體(ti) 育場地數量和麵積快速增加,成績喜人。2019年,我國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首次突破2平方米大關(guan) ,2023年達2.89平方米,增幅近四成;健身步道2023年達到37.1萬(wan) 公裏,比2019年增長了107%。

  在北京體(ti) 育大學中國體(ti) 育政策研究院院長鮑明曉看來,全國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2.89平方米這一成績雖然與(yu) 發達國家尚有不小差距,但已提前完成2021年國家體(ti) 育總局發布的《“十四五”體(ti) 育發展規劃》中提出的“至2025年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達到2.6平方米”的目標。“可以看出,近幾年我國體(ti) 育場地在戰略政策支持、場地設施開發建設等方麵發展迅速,成績顯著。”

  場地設施仍存短板

  雖然近年來我國體(ti) 育場地設施不斷豐(feng) 富,但在場地設施的配給和利用方麵仍然存在不少短板,這些短板製約著全民健身事業(ye) 的進一步發展。

  北京體(ti) 育大學教授米靖認為(wei) ,當下公共體(ti) 育設施配置水平城鄉(xiang) 差距明顯,城鎮多而鄉(xiang) 村少。“受政策傾(qing) 斜與(yu) 資金投入等因素製約,公共體(ti) 育設施在鄉(xiang) 村地區往往室外較多,室內(nei) 場地較少。”另一方麵,由於(yu) 區域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各地體(ti) 育場地資源相差較大,東(dong) 部地區明顯多於(yu) 中西部地區。即便在同一個(ge) 城市,不同區域也存在較大差別。

  其次,目前我國體(ti) 育場地資源類型結構不甚合理。位居2023年體(ti) 育場地數量前3位的分別是籃球場、全民健身路徑、乒乓球場地,均達100萬(wan) 個(ge) 以上,占據體(ti) 育場地總數的70%。而近年來群眾(zhong) 參與(yu) 意願較強的遊泳、網球、冰雪運動等場地設施,數量仍明顯偏少。除去乒羽和“三大球”,其他球類場地比例甚至不足球類場地的5%。

  共享不充分、部分場地設施對外開放不足,也是當前健身場地資源的一大短板。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公共體(ti) 育設施分布呈現出“教育係統和政府事業(ye) 單位多,居民區少”的特點。事業(ye) 單位、機關(guan) 、企業(ye) 的體(ti) 育場地麵積約占總量的60%以上。而這些場所的體(ti) 育設施對社會(hui) 的開放程度,與(yu) 群眾(zhong) 要求顯然存在距離。

  此外,記者了解到,一些老舊小區、城市郊區的體(ti) 育設施功能不全,體(ti) 育器材的適老化程度不夠,體(ti) 育設施類型過於(yu) 單調等短板,也導致部分群眾(zhong) 的全民健身參與(yu) 度與(yu) 滿意度較低。

  盤活資源至關(guan) 重要

  從(cong) 國家體(ti) 育總局此次公布的最新調查數據來看,目前我國社區體(ti) 育場地與(yu) 行政村體(ti) 育場地設施覆蓋率已接近100%。在鮑明曉看來,目前體(ti) 育場地的配給已進入新階段,“應聚焦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健身需求,公共體(ti) 育設施建設要從(cong) 以往的‘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在轉變過程中,盤活各方資源是關(guan) 鍵”。

  鮑明曉認為(wei) ,在體(ti) 育場地設施已相對充足的地區,今後應促進場地設施的精準化供給。不同年齡段、興(xing) 趣和身體(ti) 狀況的人群,對於(yu) 健身設施的需求存在差異,需要根據這些差異進行精準供給。“應繼續充分利用城市和社區的‘邊角料’地帶,在有限的空間裏盡量滿足人們(men) 多元化的健身要求。”

  促進高校和企事業(ye) 單位體(ti) 育場館資源的進一步開放,可以有效緩解城市居民健身場地不足的痛點。對此,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陳忠雲(yun) 表示:“大學體(ti) 育場地設施相對豐(feng) 富,但在學校的非教學時段以及寒暑假並沒有得到有效利用。”陳忠雲(yun) 建言,高校應引入社會(hui) 機構運營,在保障校園秩序的同時逐步開放校園內(nei) 的體(ti) 育場地。

  由於(yu) 鄉(xiang) 村和城市在體(ti) 育場地資源上的差距突出,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預測今後一段時期相關(guan) 部門將在鄉(xiang) 村公共體(ti) 育設施的規劃和供給上著力。“今後可以在鄉(xiang) 村引入更多體(ti) 育賽事活動,通過賽事引導公共體(ti) 育設施的建設和高效化利用。”米靖告訴記者。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