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兩岸學者對談田野調查:從“看得到卻想不到的”說起

孫虹 發布時間:2023-03-20 09:3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泉州3月19日電 (記者 孫虹)位於(yu) 福建泉州的中國閩台緣博物館,19日下午舉(ju) 辦今年首場“知行大家談”研學講座,以“金門田野報告:看得到卻想不到的”為(wei) 題,邀請全國台灣研究會(hui) 會(hui) 長汪毅夫、台灣成功大學中文係特聘教授陳益源展開互動交流。

  作為(wei) 此次講座主講人,陳益源自1990年起就開始從(cong) 事金門民間文學田野調查工作。運用30多年的田野調查經驗,他生動風趣又不失學術深度地展現了文獻研究與(yu) 田野考察的魅力。

  講座上,陳益源從(cong) 金門蔡厝古道口一座刻錯字的“複一亭”說起,將一個(ge) 老舊的戲箱子、一尊腰間有洞口的關(guan) 公神像、兩(liang) 封未能送達的兩(liang) 岸家書(shu) 等背後“看得到卻想不到的”動人故事,娓娓道來。

  “在金門,大家都看得到的廟宇、神像、建築、碑刻等,往往背後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奧妙玄機和精彩故事。”陳益源以此印證兩(liang) 岸間曆史、宗教、人口遷徙的深厚情緣,並分享了他對於(yu) 兩(liang) 岸民間歌謠、家書(shu) 等文化的考察過程和田野調查方法。

  “田野調查不僅(jin) 是收集口述的曆史,也要用心收集散落民間的文字材料。”在汪毅夫看來,田野調查中,陳益源不僅(jin) 善於(yu) 追問,還在采訪人與(yu) 受訪人之間建立了良性關(guan) 係,讓大家對田野調查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領悟。

  作為(wei) 反映大陸與(yu) 台灣曆史關(guan) 係的國家級專(zhuan) 題博物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長期著力構建兩(liang) 岸學術交流合作平台,注重對台灣社會(hui) 曆史和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等祖地文化研究。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館長陳偉(wei) 平說,兩(liang) 岸知名專(zhuan) 家學者麵對麵開展學術交流,從(cong) 細微之處見真知;閩台兩(liang) 地文脈相承的背後那些“看得到卻想不到的”,正是閩台兩(liang) 地民眾(zhong) 的日常所見和動情之處,彰顯了“兩(liang) 岸一家親(qin) ”的共同理念。

  “期待兩(liang) 岸能迎來更多的文化、學術交流機會(hui) ,增進兩(liang) 岸學者相互熟悉、彼此了解,攜手認識共同的過去,朝向一個(ge) 更和諧美好的未來。”陳益源說。(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