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統戰故裏”李家莊:尋訪“五一口號”故事

李曉偉 翟羽佳 邢璐 發布時間:2023-05-01 08:5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石家莊4月30日電 題:“統戰故裏”李家莊:尋訪“五一口號”故事

  作者 李曉偉(wei) 翟羽佳 邢璐

  距中國革命聖地西柏坡直線距離不到10公裏的河北省平山縣李家莊村,是中共中央統戰部舊址所在地,被譽為(wei) “統戰故裏”,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以下簡稱中央城工部)在這裏改名為(wei) 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以下簡稱中央統戰部)。75年前,“五一口號”發布後,中共中央在此接待了大批民主人士,留下很多共商建國大計的佳話。今年是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5周年,當下的李家莊正迎來一批批學習(xi) 參觀的人群。

  圖為(wei) “統戰故裏”李家莊村景色。(資料圖) 翟羽佳 攝

  走進中共中央統戰部舊址,投射在進門地板上的一句“新中國統一戰線從(cong) 這裏走來”,以及一張張舊照片、一件件老物件,引領觀眾(zhong) 走進曆史深處。

  “1948年4月,中央城工部跟隨中共中央機關(guan) 進行遷移,當時中共中央機關(guan) 到了西柏坡,而中央城工部來到了李家莊。1948年9月26日,中央城工部改名為(wei) 中央統戰部。”中共中央統戰部舊址講解員李文霞說,崗南水庫修建前,李家莊與(yu) 西柏坡的距離僅(jin) 2.5公裏,這裏物產(chan) 豐(feng) 富,群眾(zhong) 基礎較好,這些都是中央城工部選駐李家莊的重要原因。

圖為(wei) 位於(yu) 李家莊的中共中央統戰部舊址。 翟羽佳 攝

  圖為(wei) 位於(yu) 李家莊的中共中央統戰部舊址。 翟羽佳 攝

  1948年4月30日,“五一口號”發布,召開新政協、建立新中國也就提上了日程。李文霞說,當時中共中央統戰部在李家莊的主要任務就是接待民主人士,以及籌備新政協。為(wei) 將民主人士安全及時地接送到解放區,當時中共中央製定了兩(liang) 條路線,一個(ge) 是南線,一個(ge) 是北線。其中北線就是上海、天津、北平的民主人士先到達石家莊,再到李家莊。

  “當初衝(chong) 破國民黨(dang) 重重封鎖,順利來到李家莊的民主人士主要是24位,他們(men) 中有20位成為(wei)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的代表,親(qin) 身經曆並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李文霞說。

  因為(wei) 這些特殊客人的到來和中共中央領導人的時常光顧,李家莊這個(ge) 寧靜的山村經常呈現“沸騰”的場麵,時任中央統戰部副秘書(shu) 長的童小鵬在回憶文章中形容為(wei) “沸騰的李家莊”。這些當時最進步的人士,也開化著閉塞的李家莊。

  那段歲月,村民穀文朝的父親(qin) 穀俊德受托用自家的老石磨為(wei) 中共中央統戰部機關(guan) 和民主人士磨麵。“李家莊家家戶戶都有石磨,但我父母都是中共黨(dang) 員,政治可靠。”穀文朝回憶說,中共中央統戰部每天提供100斤小麥,但隻要75斤麵粉,剩下的麵粉和麥麩就給他家留作酬勞。這不僅(jin) 沒有增添穀家人的負擔,還大大改善了他們(men) 的生活,家裏磨麵半年就買(mai) 下了一頭驢。

中共中央統戰部舊址裏參觀者絡繹不絕。 李曉偉(wei)  攝

  中共中央統戰部舊址裏參觀者絡繹不絕。 李曉偉(wei) 攝

  穀文朝聽村裏的長輩講,村民們(men) 熱情接待了這些客人,房屋緊張,村民就將房子讓給客人們(men) 住,還與(yu) 中共中央統戰部工作人員一起動手建新房。晚上,村民們(men) 還與(yu) 客人們(men) 一起在打麥場唱歌跳舞聯歡。

  這樣魚水情深的故事還有很多。在時任村公安員劉軍(jun) 祥的回憶裏,1949年春節,村幹部和村裏的青年分為(wei) 三組,分頭給各民主人士拜年,民主人士們(men) 給大家回拜,一起歡慶春節。村民史悅華回憶說,她因為(wei) 家貧上不起學,民主人士雷潔瓊介紹她到“工校”學習(xi) ……

  1959年,因修建崗南水庫,部分李家莊村民進行了移民,留下來的村民搬到了山坡上,就是現在李家莊所處的位置。2007年,在鄰近水庫的地方,平山縣開始逐步複原中共中央統戰部舊址。

  2015年,在中共中央統戰部和河北省、市、縣支持下,李家莊被納入西柏坡紅色生態旅遊片區。依托中共中央統戰部舊址等紅色景點,這個(ge) 小山村深入挖掘旅遊資源,打造太行風情美麗(li) 鄉(xiang) 村,開展紅色遊、生態遊、鄉(xiang) 村遊。

  經過不懈努力,如今的李家莊風景如畫,引得遊客絡繹不絕。據了解,2022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2.8萬(wan) 元。

李家莊村民穀文朝重拾父輩的手藝,做起石磨麵粉的營生。 翟羽佳 攝

  李家莊村民穀文朝重拾父輩的手藝,做起石磨麵粉的營生。 翟羽佳 攝

  “這幾年間發生的變化比以前幾十年都大。”66歲的穀文朝感慨道。因為(wei) 看好李家莊未來的發展,原本在石家莊工作的穀文朝夫婦回到家鄉(xiang) ,老宅租給企業(ye) 做精品民宿,他和老伴兒(er) 則重拾父輩的手藝,做起石磨麵粉的營生。他說,磨子會(hui) 一直轉下去,為(wei) 今天的幸福生活,也為(wei) 了紀念曆史。(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