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呼和浩特4月29日電 題:陰山岩畫離遠播海外還有多遠?
——專(zhuan) 訪河套學院黃河幾字彎文創研究基地客座教授張誌國
中新社記者 李愛平
岩畫是沒有國籍的語言。陰山岩畫是古代陰山先民創作的千姿百態藝術畫卷,記錄了各族先民的生產(chan) 生活情形與(yu) 發展曆史。作為(wei) 世界級別的文化名勝之一,陰山岩畫離真正意義(yi) 上的遠播海外還有多遠?中新社“東(dong) 西問”近日專(zhuan) 訪河套學院黃河幾字彎文化傳(chuan) 播創新研究基地客座教授張誌國,予以解答。
在張誌國看來,目前發現的數以萬(wan) 計的陰山岩畫作品,多層麵展示了陰山各民族生存環境、生產(chan) 方式、宗教信仰、精神風貌和曆史發展進程,未來定會(hui) 在國際上放出應有的光彩。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請您簡單談談陰山岩畫概況。
張誌國:陰山山脈坐落於(yu) 內(nei) 蒙古自治區中部,東(dong) 西綿延約1200公裏。其坐落在巴彥淖爾市境內(nei) 的部分又分3段,依次為(wei) 狼山、色爾騰山和烏(wu) 拉山。這裏岩畫遍布山脈,狼山一帶尤為(wei) 突出。
狼山山脈的岩石多為(wei) 太古代各類變質岩,岩石堅硬,植被稀疏。自古以來,這裏就是遊牧民族的生活家園與(yu) 繁衍之地。陰山先民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了燦爛的精神財富,陰山岩畫是其傑出代表。
陰山岩畫主要集中在巴彥淖爾地區的山壑中,現已發現150多個(ge) 分布群、5萬(wan) 餘(yu) 幅岩畫。其創作年代上限不晚於(yu) 新石器時代早期,下限至近代。創作題材非常豐(feng) 富,有動物、人物圖案,狩獵、放牧、舞蹈、征戰、巫師作法等圖景,還有日月星辰等符號。由於(yu) 年代久遠,陰山先民的早期生產(chan) 生活情形幾乎無從(cong) 考證,陰山岩畫恰恰彌補了空白。
陰山岩畫內(nei) 容質樸、生動,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創作藝術精湛,刻法有敲鑿、磨刻、線刻等,在全世界岩畫遺跡中頗有特色。
中新社記者:能否簡要談談陰山岩畫的發現過程?
張誌國:最早對陰山岩畫進行考察並作記述的是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他在《水經注》中寫(xie) 道:“河水又東(dong) ,北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裏,山石之上,自然有文,盡若虎馬之狀,粲然成著,類似圖焉,故亦謂之畫石山也。”“河水自臨(lin) 河縣東(dong) 經陰山南,東(dong) 流經石跡阜西,是阜破石之文,悉有鹿馬之跡,故納斯稱焉。”
20世紀70年代末,著名考古學家蓋山林對陰山岩畫進行了全麵考察,拓描陰山岩畫1500幅,並出版《陰山岩畫》一書(shu) ,使陰山岩畫走出大山,聞名於(yu) 世。
2002年蓋山林、蓋誌浩合著《內(nei) 蒙古岩畫的文化解讀》,深刻挖掘陰山岩畫文化內(nei) 涵,對比研究了動物岩畫與(yu) 古代生態環境,車輪、太陽神岩畫與(yu) 古代神話,岩畫與(yu) 古代宗教,神獸(shou) 岩畫與(yu) 《山海經》等一係列課題。
陰山岩畫的大量發現與(yu) 係統研究,是中國考古學和曆史學上的一件盛事。岩畫是沒有國籍的語言,不受民族語言隔閡限製,可為(wei) 世界各國人民共享,也為(wei) 同世界對話搭建起新的平台。
中新社記者:目前陰山岩畫申遺情況如何?
張誌國:陰山岩畫逐步被專(zhuan) 家學者認識後,陸續產(chan) 生一大批岩畫考察與(yu) 研究專(zhuan) 家。有關(guan) 陰山岩畫研究的論文與(yu) 專(zhuan) 著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2006年,陰山岩畫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wei)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後當地政府對陰山岩畫進行了全麵普查,並建立了陰山岩畫檔案,出版了陰山岩畫大型畫冊(ce) 。
2010年,巴彥淖爾市官方啟動陰山岩畫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an) 項目。目前,當地正出台關(guan) 於(yu) 陰山岩畫的保護條例,重點分布區還做了圍封及遠程監控,岩畫數據化的工作也正在進行。
陰山岩畫。張誌國供圖
中新社記者:陰山岩畫在國際上的傳(chuan) 播情況如何?
張誌國:陰山岩畫在先民們(men) 鍥而不舍的創作與(yu) 傳(chuan) 承中,數量不斷增加,題材不斷豐(feng) 富,創作技巧不斷提高,表現風格不斷變化,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創作曆史與(yu) 深厚的文化底蘊。
2008年7月,蓋山林與(yu) 來自美國、荷蘭(lan) 等國的11位岩畫專(zhuan) 家共同考察陰山岩畫,考察了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境內(nei) 格爾敖包溝岩畫點和烏(wu) 拉特後旗滴水溝岩畫點,參觀了河套大學陰山岩畫展廳。
2013年中國岩畫學會(hui) 成立以來,多次舉(ju) 辦或參與(yu) 國際性岩畫互訪、交流、論壇活動。如中蒙俄聯合岩畫科考活動將陰山岩畫納入考察範圍。2015年,首屆中蒙俄聯合考古論壇活動在巴彥淖爾舉(ju) 辦。
2019年12月,由中國國家藝術基金主辦的“陰山岩刻國際巡展埃及展”在埃及亞(ya) 曆山大市展出。
2020年12月,中國岩畫學會(hui) 在陰山岩畫發現地——巴彥淖爾市召開“《2015-2017中蒙俄聯合岩畫科考與(yu) 論壇論文集》首發式暨陰山岩刻申遺座談會(hui) ”。目前,關(guan) 於(yu) 陰山岩畫的申遺工作仍然在持續推進。
陰山岩畫。張誌國供圖
中新社記者:陰山岩畫為(wei) 何會(hui) 引發國際持續關(guan) 注?
張誌國:陰山岩畫之所以能在國際上引起關(guan) 注,原因有多方麵。內(nei) 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蓋之庸認為(wei) ,人類在發明書(shu) 籍之前,其遠祖曾通過歌傳(chuan) 口授、甲骨刻字、青銅器鑄銘、陶器刻繪來記錄曆史事件,但留給我們(men) 的多是記憶的片斷,難以從(cong) 中探尋曆史全貌,岩畫恰恰作了很好的補充。
蓋之庸指出,陰山岩畫以古樸、粗獷、凝練的畫風和豐(feng) 富獨特的文化內(nei) 涵,表現了遠古時期人類的生產(chan) 生活、宗教萌芽、心理狀態、審美取向、自然觀念等,成為(wei) 人類學、傳(chuan) 播學、民俗學、美學、原始宗教史、藝術史、民族史等多學科的重要研究對象,是造型生動簡樸、意境深遠的形象史詩。從(cong) 發現開始,陰山岩畫就引起世界關(guan) 注,其地點之集中、時代跨度之大、內(nei) 容之豐(feng) 富,都讓學者為(wei) 之興(xing) 奮。關(guan) 於(yu) 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生活場景、信仰、生產(chan) 力發展水平等,都可從(cong) 陰山岩畫中尋找答案。
中新社記者:陰山岩畫離遠播海外還有多遠?
張誌國:近年來,巴彥淖爾市以陰山岩畫為(wei) 依托,開展了大規模旅遊外宣活動。目前,陰山岩畫核心區所在地巴彥淖爾市積極推進陰山岩畫旅遊資源開發,已建成陰山岩畫風景區,成為(wei) 國內(nei) 外遊客打卡勝地。
以陰山岩畫為(wei) 核心,巴彥淖爾市開展陰山岩畫文化旅遊、研學、探險等活動,助力當地文旅融合發展。在保護的基礎上,將陰山岩畫的文化符號進行現代性轉化,設計開發陰山岩畫係列文創產(chan) 品、動漫電影、網絡遊戲等,形成“陰山岩畫+”新型業(ye) 態,創作陰山岩畫文藝精品,講好陰山岩畫故事,進而實現陰山岩畫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總體(ti) 來看,陰山岩畫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與(yu) 地位還有待提高,與(yu) 其實際體(ti) 量與(yu) 藝術造詣相比尚存差距。對陰山岩畫文化內(nei) 涵的研究解讀還需深入,其與(yu)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相互融合的內(nei) 涵有待進一步挖掘。
應要以更大格局深入挖掘陰山岩畫的文化內(nei) 涵,特別要著力研究解決(jue) 陰山岩畫與(yu)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同根同源的認識問題,使陰山岩畫的傳(chuan) 播跟上中華文化在世界範圍內(nei) 傳(chuan) 播的步伐。(完)
受訪者簡介:
張誌國,內(nei) 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人。現為(wei) 內(nei) 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hui) 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河套學院黃河幾字彎文化傳(chuan) 播創新研究基地客座教授。著有岩畫考察研究專(zhuan) 著《陰山歸來不見山》,編撰、校勘地方史誌文獻多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