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2023年中國高考正式拉開帷幕,1291萬(wan) 考生奔赴考場。除中國以外,其他國家的“高考”又是如何考?
韓國高考全稱為(wei) “大學修學能力考試”,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中旬舉(ju) 行。考生需要在一天內(nei) 考完5門科目。
高考當天,整個(ge) 韓國都高度戒備。大多數企業(ye) 會(hui) 推遲上班時間,保證交通通暢。在英語聽力考試期間,除應急航班外,飛機起飛和降落都要暫停,穿過領空的飛機必須保證飛行高度高於(yu) 3000米。
日本的大學入學考試采取全國統一命題考試與(yu) 各高校自主命題招生相結合的製度。日本從(cong) 2021年開始實施改革,雖然“高考”出題方式維持不變,但題型會(hui) 較過往更重視思考力與(yu) 判斷力。
SAT考試與(yu) ACT考試均被稱為(wei) “美國高考”,它們(men) 既是美國大學的入學條件之一,又是大學發放獎學金的主要依據。兩(liang) 者在出題機構、試卷構成、題型、判分標準以及考試日期上有所不同,但在申請美國名牌大學時的作用與(yu) 效力相同。
據美媒報道,自2020年以來,包括常春藤盟校在內(nei) 的越來越多美國高校不再將SAT或ACT的標準化考試成績作為(wei) 硬性要求,而轉向“考試可選”錄取。
法國的“高考”在每年6月,已有200多年曆史,最早由拿破侖(lun) 一世在1808年定下,當時的第一堂考試就是哲學。如今,哲學是法國高中生的必修課,也是“高考”的第一道關(guan) 卡,考生要在4小時的時間裏完成一篇哲學話題的文章。
俄羅斯“高考”科目較多,共有15門考試科目,其中數學與(yu) 俄語是必考科目,另兩(liang) 門要從(cong) 地理、文學、曆史、信息學、物理、化學、生物、外語等科目中再選兩(liang) 門。
2019年俄羅斯首次將漢語科目納入國家統一考試科目,漢語成為(wei) 可供考生選擇的第五種語言。
目前印度實行“5+3+2+2”的統一學製,即5年初級小學,3年高級小學,2年初中,2年高中。由於(yu) 人口眾(zhong) 多,印度“高考”競爭(zheng) 異常激烈,甚至被認為(wei) 是“世界上最難的考試”。
印度頂尖高校印度理工學院孟買(mai) 校區機械工程係教授Amit Agrawal曾表示,“進入印度理工學院真的很困難,它的錄取率幾乎低於(yu) 2%。”(製作 劉映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