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香港設計師的“文博”之旅:從“天馬行空”到“落地有聲”

何俊傑 方偉彬 發布時間:2023-06-14 09:1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日前,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chan) 業(ye) 博覽交易會(hui) (以下簡稱“文博會(hui) ”)在深圳舉(ju) 行。每屆文博會(hui) 都是“新老朋友”共聚一堂領略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的首選,作為(wei) 文博會(hui) 的“老朋友”,第七次參展的香港設計師黃競,他以策展人的身份積極地向來往客商推介香港設計。

  【同期】香港設計師 黃競

  大家看到的40多位香港設計師做12套不同的一些家具作品,更重要是跟我們(men) 產(chan) 業(ye) 的一些生產(chan) 方一起合作,這不僅(jin) 僅(jin) 是天馬行空,把他們(men) 的想法從(cong) 夢想變成一個(ge) 落地的行為(wei) 。

  【解說】黃競告訴記者,在製作過程中,需要設計師與(yu) 生產(chan) 商之間多次交流溝通,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不僅(jin) 要落於(yu) 圖紙,更要落於(yu) 實處,內(nei) 地的強大產(chan) 業(ye) 鏈能把香港設計師對產(chan) 品的設計概念更好地落地。

  【同期】香港設計師 黃競

  它實際上有一個(ge) 磁鐵的裝置,所以你就很隨意放,它就可以直接在這個(ge) 位置,所以躺上去很舒服。當你在看到電腦裏麵的渲染效果圖很好看,你以為(wei) 你做完設計,像一個(ge) 好的設計,好像這把椅子一樣,你看這個(ge) 東(dong) 西,你不是真的在一個(ge) 渲染效果圖裏麵看,你就知道怎麽(me) 做,你要自己去做一些認證,你要自己打一些小樣,所以這個(ge) 過程你必須要自己用手,自己去工廠去嚐試。那這個(ge) 在香港現在比較欠缺,事實上大灣區(內(nei) 地城市)就是一個(ge) 最好的配套。我們(men) 從(cong) 香港也好澳門也好等等的不同的一些設計力量,我覺得都應該要多回到內(nei) 地,去發展他們(men) 的一種更好的設計理念,因為(wei) 你能落地,能看到你的作品是太開心的事情。

  【解說】在香港創意館的電子大屏幕上,循環播放著由香港設計師參與(yu) 的“國博衍藝”文創IP作品。在今年早前舉(ju) 辦的米蘭(lan) 設計周上,香港設計師帶著這些文創產(chan) 品參展,並受到廣泛關(guan) 注。

  【同期】香港設計師 黃競

  我們(men) 跟中國國家博物館有(合作)設計一些文創產(chan) 品。今年的國際的米蘭(lan) 設計周,我們(men) 就在那邊做了一個(ge) 發布,等於(yu) 我們(men) 也在全球裏麵做了一個(ge) 說好中國故事的內(nei) 容。

  【解說】成長於(yu) 香港,又到內(nei) 地發展20多年。黃競認為(wei) ,內(nei) 地現在的市場非常成熟,從(cong) 設計、生產(chan) 、銷售,到新媒體(ti) 運營全流程的商業(ye) 模式,在全球也是領先的。他認為(wei) ,港澳青年到內(nei) 地逐夢正當其時。

  【同期】香港設計師 黃競

  因為(wei) 我們(men) 會(hui) 覺得內(nei) 地現在市場非常成熟,我告訴你現在國外的品牌沒有我們(men) 這麽(me) 激烈,在這麽(me) 激烈的過程當中,反過來我們(men) 會(hui) 覺得有很多設計的發展空間。但我們(men) 看的已經不再僅(jin) 僅(jin) 看一件單品,我的設計理念、品牌定位,我的空間搭配、銷售、新媒體(ti) ,每個(ge) 板塊我們(men) 怎麽(me) 樣去串聯起來,所以我覺得這個(ge) 空間裏麵已經不是單一的設計。比如說我作為(wei) 一個(ge) 香港設計師,但我已經跟很多內(nei) 地的創業(ye) 者,或者不同設計範疇的人一起去銜接,一起來合作。

  還有一個(ge) 我更建議的是什麽(me) ,比如好像我一樣,為(wei) 什麽(me) 在內(nei) 地二十幾年,你必須要走進來在這裏生活,找到你的朋友,對不對。這種跟(內(nei) 地)文化真的是融入在一起,你才能在這個(ge) 空間裏麵發揮。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