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晚,近百名日本民眾(zhong) 在福島第一核電站運營方東(dong) 京電力公司(下稱東(dong) 電公司)總部前舉(ju) 行集會(hui) ,抗議福島核汙染水排海計劃。此前一天,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公布針對福島核汙染水的綜合評估報告。日媒稱,岸田文雄將在評估該報告內(nei) 容的基礎上,最終決(jue) 定啟動核汙染水排海的時間。4日上午,中國駐日本大使吳江浩就日本福島核汙染水問題召開專(zhuan) 題記者會(hui) 指出,IAEA評估報告證明不了排海的正當性、合法性,免除不了日方應承擔的道義(yi) 責任和國際法義(yi) 務。
日本政府強行推進福島核汙染水排海,引發了廣泛的國際關(guan) 切和擔憂。大量的核汙染水從(cong) 何而來?日本為(wei) 什麽(me) 冒天下之大不韙單方麵強行向海洋排放核汙染水,此舉(ju) 將帶來哪些危害?記者采訪了相關(guan) 專(zhuan) 家。
每天產(chan) 生約130噸核汙染水,事故後積存的核汙染水已有130多萬(wan) 噸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dong) 北部太平洋海域發生裏氏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福島第一核電站因海水灌入發生斷電,1至3號機組堆芯熔毀,造成災難性核泄漏。這場事故等級被定為(wei) 核事故最高分級7級(特大事故)。
為(wei) 了控製核反應堆的溫度,東(dong) 京電力公司持續向1至3號機組安全殼內(nei) 注入冷卻水以防止堆芯進一步熔融損毀。“這些冷卻水再加上滲入反應堆的地下水、雨水等,便形成大量的核汙染水。從(cong) 公開信息看,冷卻過程每天產(chan) 生約130噸核汙染水,事故後積存的核汙染水已有130多萬(wan) 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教授、中國輻射防護學會(hui) 常務理事陳誌告訴記者。
日本政府在2021年4月宣布核汙染水排海計劃,2022年7月正式推出排海方案。目前,這些核汙染水被收集在福島第一核電站中上千個(ge) 金屬儲(chu) 存罐中。根據測算,這些儲(chu) 存罐將在2024年初達到容量峰值。正如太平洋島國論壇秘書(shu) 長亨利·普納所說,日本要“打開潘多拉的盒子”。
日本國內(nei) 反對核汙染水排海的聲音從(cong) 未中斷。據日本《福島民報》報道,福島縣漁業(ye) 協會(hui) 聯合會(hui) 日前召開全體(ti) 會(hui) 議,全票通過特別決(jue) 議強調,反對福島核汙染水排海立場“沒有絲(si) 毫改變”。這是繼日本全漁聯前不久通過反對核汙染水排海特別決(jue) 議後,再有日本漁業(ye) 團體(ti) 通過同樣內(nei) 容的特別決(jue) 議。
來自國際社會(hui) 的反對聲音更加強烈。韓國市民團體(ti) “阻止日本放射性汙染水排海全國行動”近日在首爾市政府附近舉(ju) 行今年5月以來第三次大規模集會(hui) ,數千人參加。人們(men) 高舉(ju) “保護太平洋”“向國際海洋法法庭起訴日本”等標語,要求日方采取在陸地上保管福島核汙染水的替代方案。
韓國水產(chan) 業(ye) 經營者聯合會(hui) 等漁業(ye) 團體(ti) 日前在全羅南道莞島郡莞島港的碼頭周邊舉(ju) 行了抗議集會(hui) 活動,譴責日本推進核汙染水排海計劃勢必嚴(yan) 重損害韓國漁民和水產(chan) 業(ye) 從(cong) 業(ye) 者的生計,威脅民眾(zhong) 身體(ti) 健康和生命安全。
受地理位置和洋流影響,太平洋島國預計受福島核汙染水排放影響較大。6月26日,亨利·普納發表聲明,日本向太平洋排放放射性廢物計劃不僅(jin) 是核安全問題,更事關(guan) 海洋環境、漁業(ye) 、民眾(zhong) 健康以及子孫後代利益。此舉(ju) 具有明顯跨國界、跨代際影響,可能構成人為(wei) 故意向海洋排放核廢物的國際先例,應尋求其他處置方式。
在菲律賓,多個(ge) 團體(ti) 表達了對日本排放核汙染水的擔憂。菲律賓全國性漁業(ye) 非政府組織帕馬拉卡亞(ya) 發言人羅內(nei) 爾表示:“與(yu) 亞(ya) 洲許多國家一樣,我們(men) 強烈反對日本將核汙染水排入太平洋,這將汙染我們(men) 豐(feng) 富的海洋資源,給菲律賓漁業(ye) 造成廣泛災難。”
近日,韓國媒體(ti) 等持續報道日本官員通過各種方式對國際原子能機構綜合評估報告結論施加不當影響。這加劇了國際社會(hui) 對日本核汙染水排海的疑慮和擔憂。
“機構報告不能成為(wei) 日方排海的‘護身符’和‘通行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IAEA發布日本福島核汙染水處置綜合評估報告答記者問時表示,這份報告未能充分反映所有參加評估工作各方專(zhuan) 家的意見,有關(guan) 結論未能獲得各方專(zhuan) 家一致認可。機構因授權所限,沒有審查日方排海方案的正當合法性,沒有評估日方淨化裝置的長期有效性,沒有確證日核汙染水數據的真實準確性,相關(guan) 結論存在較大局限性和片麵性。
福島核汙染水總量之大、成分之複雜、處置周期之長史無前例
麵對各方疑慮和反對,日本始終未就排海方案正當性、核汙染水數據真實性、技術可靠性、淨化裝置有效性、環境影響不確定性等關(guan) 鍵問題作出科學、可信的說明,也沒有同包括鄰國在內(nei) 的各利益攸關(guan) 方進行充分和有意義(yi) 的協商,反而不斷糾纏“核汙染水”這一稱謂,聲稱要排放的是經過所謂“多核素去除係統”(ALPS)淨化的“處理水”,甚至把福島核汙染水等同於(yu) 全球核電站正常運行下的排放水,千方百計“洗白”排海行為(wei) 。
“福島核汙染水和壓水堆核電站正常運行時排放的水有本質區別。”陳誌說,正常運行的壓水堆核電站通常有2套水循環係統,即一回路係統和二回路係統,正常運行時這兩(liang) 個(ge) 回路的水均不向外排放。其中,用於(yu) 二回路凝汽器冷卻的海水以及設備冷卻水係統的水均不具有放射性或具有極少量的放射性。而福島核汙染水來源於(yu) 注入受損反應堆堆芯的冷卻水和雨水、地下水等,這些水直接與(yu) 受損的核燃料或核廢料接觸,帶有大量高放射性核素。
據日本廣播協會(hui) 報道,ALPS處理後的核汙染水將被注入一個(ge) 遊泳池大小的水槽中,每一秒鍾約有6升處理水被一次性注入約4噸海水中,之後這些被稀釋後的水將通過海底管道排入太平洋。
經過ALPS係統淨化和海水稀釋,核汙染水是否變得安全無害了呢?
“福島核汙染水總量之大、成分之複雜、處置周期之長史無前例。”陳誌認為(wei) ,排海將持續30年甚至更久,未來還將新產(chan) 生大量的核汙染水,日本無法證明核汙染水淨化裝置的長期可靠性以及淨化能力的有效性,也沒能拿出係統全麵的環境監測方案,監測範圍太小,點位太少,頻率不足,難以及時發現核汙染水超標排放等異常情況。
福島核汙染水含有60多種放射性核素,現階段很多尚無有效處理技術。美國伍茲(zi) 霍爾海洋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肯·布塞勒幾乎每年都要前往福島進行相關(guan) 研究。“東(dong) 電公司隻檢測了上千個(ge) 儲(chu) 水罐中的少數幾個(ge) 罐子,並沒有進行徹底的檢測分析。”肯·布塞勒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說,每個(ge) 罐子的檢測結果都不一樣,有的罐子可能氚含量很高、銫含量較低,有的罐子銫含量較低、鍶-90的濃度很高,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長期以來,東(dong) 電公司在核電站安全運行方麵劣跡斑斑,曾多次隱瞞核電機組故障事故、篡改技術數據以及提交虛假報告等。日本東(dong) 京大學研究生院學者小豆川勝見對《東(dong) 京新聞》表示,至今第三方仍無法確認福島第一核電站內(nei) 的放射性數值等數據,隻能拿東(dong) 電公司單方麵發布的數據來討論。“每當看到東(dong) 電公司的各類故障和問題時,就不由得懷疑該公司能否長期遵守規則處置核汙染水。”
6月5日,一份來自東(dong) 電公司的報告被公開:5月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nei) 捕獲的海魚許氏平鮋體(ti) 內(nei) 放射性元素銫的含量達到每千克18000貝克勒爾,超過日本食品衛生法所定標準180倍。同日,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國際原子能機構中國理事張克儉(jian) 在維也納出席國際原子能機構6月理事會(hui) 時,就福島核汙染水排海問題發言,嚴(yan) 厲抨擊日本排放福島核汙染水。
“ALPS處理後的核汙染水中仍有多種放射性核素含量超標,成熟性和有效性有待驗證;ALPS係統需要在長達30年周期內(nei) 處置超過130萬(wan) 噸核汙染水,長期高負荷運行的性能與(yu) 效率令人存疑。”張克儉(jian) 說,很多核素尚無有效處理技術、部分長壽命核素可能隨洋流擴散並形成生物富集效應,這將給海洋生態和人類健康帶來不可預測的影響。
核汙染水入海構成的環境威脅將影響幾代人
核汙染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短則十幾年,最長的能有數千年。陳誌提到,日本福島事故產(chan) 生核廢水傾(qing) 倒在海裏,會(hui) 造成局部海域放射性核素濃度偏高,並在該區域的海洋生物體(ti) 內(nei) 富集後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ti) ,使人體(ti) 受到內(nei) 照射的影響。
“從(cong) 食品安全角度看,若海產(chan) 品中放射性核素量超出我國法律法規的限製要求,將被禁止銷售。從(cong) 輻射防護角度看,我們(men) 重點關(guan) 注癌症等疾病發生的風險。這是一個(ge) 具有隨機性的概率問題,但發生概率與(yu) 輻射劑量有直接關(guan) 係。”陳誌說。
“銫-137和銫-134等物質可能需要數周或數月的時間才能排出,還有鍶-90或鈈會(hui) 沉積在骨骼中,它們(men) 可能會(hui) 在你攝入後數年才被排出體(ti) 外,造成長時間的損害。”肯·布塞勒說。
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曾指出,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從(cong) 排放之日起57天內(nei) ,放射性物質就會(hui) 擴散到太平洋的大半區域,3年後美國和加拿大將遭到核汙染影響,10年後蔓延到全球海域,影響到全球魚類遷徙、遠洋漁業(ye) 、人類健康、生態安全等方方麵麵,對人類社會(hui) 和海洋生態環境健康的潛在威脅難以估量。
不少科學家與(yu) 環保組織表示,由於(yu) 核廢水的巨大體(ti) 量和現有技術的局限,無法完全預知排放的廢水將給海洋環境和人類安全造成什麽(me) 潛在傷(shang) 害。就算日本所謂“經過大量海水稀釋後實現汙染物濃度達標”的說辭成立,也隻意味著有關(guan) 元素產(chan) 生即時毒性的概率降低,而隨著大量核廢水持續流入太平洋,放射性物質總量並不會(hui) 減少,核汙染水入海構成的環境威脅將影響幾代人。
2021年、2022年,我國生態環境部先後組織開展了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摸清了目前相關(guan) 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的本底情況。“針對日本福島核汙染水排海後的海洋輻射環境監測,我部已經作出部署,如果發現異常將及時預警,切實維護我國家利益和人民健康。”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
“核汙染水的問題、輻射的健康危害問題,可能在100年後才會(hui) 進一步顯示出影響。核汙染水問題必須考慮500年、1000年後的影響。”日中共同市場促進會(hui) 代表理事五十嵐義(yi) 隆近日在日本明治學院大學演講時呼籲日本政府在核汙染水處置問題上加強同國際社會(hui) 合作,匯集全球智慧以研究排海以外的更好的處置方案。“大海是世界的共同財產(chan) ,不是日本單獨就能決(jue) 定的。”
向全世界轉嫁核汙染風險,既不道德,也不合法
“我有一個(ge) 不得不問的問題,如果經過ALPS處理過的核汙染水如此安全,那日本為(wei) 何不將其再利用或用在本國製造業(ye) 和農(nong) 業(ye) 方麵?”斐濟副總理(時任斐濟代總理)卡米卡米加曾發出“靈魂之問”。
從(cong) 上世紀中葉開始,太平洋島國所處海域成為(wei) 美西方國家的核試驗場,遭受了令人觸目驚心的核輻射汙染和生態災難。“根據我們(men) 在核汙染方麵的教訓,日本在這個(ge) 時候繼續推進排海計劃簡直不可想象。我們(men) 不能用40年時間來‘弄清楚’日本的排海後果。”亨利·普納強調,任何核汙染水處置決(jue) 定不是、也不應該隻是日本的國內(nei) 問題,而是一個(ge) 全球性和跨國性問題,應該在國際法義(yi) 務範圍內(nei) 受到審查。
事實上,日本經濟產(chan) 業(ye) 省最初提出過5種核汙染水處置方案,包括地層注入、排入海洋、蒸汽釋放、氫氣釋放和地下掩埋。2020年2月,日本經濟產(chan) 業(ye) 省組織的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提交報告書(shu) ,認為(wei) “最實際的解決(jue) 方法”是將核汙染水稀釋排放入海或蒸發排入大氣。
排海絕不是最安全、最優(you) 化的處置手段,日本為(wei) 什麽(me) 還是決(jue) 定要向海洋排放核汙染水?答案顯而易見:經濟成本最低、對日本自身的汙染風險最小。
“日本政府在沒有充分論證其他處置方案的情況下,單方麵決(jue) 定將核汙染水向海洋一排了之,這種為(wei) 了本國私利損害全人類共同利益的做法,說服不了國內(nei) 外民眾(zhong)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
向全世界轉嫁核汙染風險,既不道德,也不合法。陳誌表示,核汙染水排海計劃違背輻射防護正當性原則。此舉(ju) 還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規定的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的義(yi) 務,以及1972年《倫(lun) 敦傾(qing) 廢公約》禁止通過海上人工構築物向海洋傾(qing) 倒放射性廢物的規定等。
地球上,三分陸地,七分海洋。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搖籃,麵對百萬(wan) 噸的核汙染水,日本理應尊重事實、尊重科學,本著對全人類高度負責的態度和精神慎重妥善處理。(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 柴雅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