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兩岸學者麵對麵”暢談戲曲交融 鄉音鄉情心連心

李思源 盧曉娜 翁曉熙 發布時間:2023-07-10 09: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由廈門大學和中華文化學院共同主辦的“兩(liang) 岸學者麵對麵”係列活動第五場7月9日在福建廈門舉(ju) 行。台灣成功大學名譽教授王三慶與(yu) 廈門市閩南文化保護發展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副主任陳耕以“維係海內(nei) 外的共同心聲:從(cong) 閩南歌謠到歌仔、南音和戲劇”為(wei) 主題展開對談,吸引近百位兩(liang) 岸專(zhuan) 家學者、兩(liang) 岸學子現場聆聽。

  【解說】為(wei) 了準備好這場對談,會(hui) 前王三慶與(yu) 陳耕全程用閩南語交流,仔細推敲每一個(ge) 對談細節。作為(wei) 熟識12年的老友,麵對麵時,他們(men)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在濃濃的茶香中鄉(xiang) 音嫋嫋,餘(yu) 韻悠長。

  【同期】廈門市閩南文化保護發展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副主任 陳耕

  鄉(xiang) 音的交流,各自一講,我一講,他馬上響應,原來他沒有提到,我提到我們(men) 閩南的歌謠,(閩南語)哦哦搖,哦哦困,一覺大一寸。他馬上呼應出來,他們(men) 小的時候也是念這樣的歌謠。這個(ge) 鄉(xiang) 音確實能夠拉近鄉(xiang) 情,那麽(me) 我們(men) 現在講的歌仔、南音還有閩南的戲曲,都是用方言來表達,所以我覺得最能拉近兩(liang) 岸親(qin) 情的是鄉(xiang) 音。

  【同期】台灣成功大學名譽教授 王三慶

  我們(men) 是因為(wei) 有共同的背景,共同的語言,還有相同的研究,因此在溝通方麵可以說毫無障礙,而且很容易。

  【解說】活動開始後,兩(liang) 位學者從(cong) 當代研究新發現談起,介紹“音樂(le) 活化石”——南音在兩(liang) 岸的創造性新發展,提出各自對歌仔及歌仔戲的見解。在對談中,王三慶教授披露了其對明刊戲本《新選合併明朝三春演義(yi) 大全》的新發現,該戲本明代在福建出版不久後可能即被商人或傳(chuan) 教士攜去歐洲,此書(shu) 中的會(hui) 館錦曲等為(wei) 南音戲劇提供新的材料。

  【同期】台灣成功大學名譽教授 王三慶

  每一個(ge) 人說話的形式和要表達的內(nei) 容,表達的感情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層次上的不同,因此劇種的交往,當然會(hui) 讓自己的劇種更豐(feng) 富,或者同樣一個(ge) 劇種在發展過程裏頭,因為(wei) 隨著地方性而有自己地方的特色,我想這也是很自然的。

  【解說】兩(liang) 位學者特別強調兩(liang) 岸民間藝術的交流合作的重要價(jia) 值及現實意義(yi) 。兩(liang) 位學者期待未來兩(liang) 岸民間藝術交流合作繼續深化,讓中華文化在兩(liang) 岸融合發展中綻放璀璨光彩。

  【解說】據悉,廈門大學和中華文化學院共同發起和打造“兩(liang) 岸學者麵對麵”這一兩(liang) 岸學術交流的新品牌,旨在通過兩(liang) 岸知名學者之間的深度對話,鮮活地呈現兩(liang) 岸同文同種、根葉相連的文化親(qin) 緣,不斷喚起兩(liang) 岸民眾(zhong) 休戚與(yu) 共的生活體(ti) 驗。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