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探訪山東馬氏柴燒技藝 尋傳承千年的“製瓷密碼”

沙見龍 丁梅 發布時間:2023-07-10 09: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圖為(wei) 馬士常帶領客人參觀柴窯。 薛城宣傳(chuan) 部 供圖

  中新網棗莊7月8日電 題:探訪山東(dong) 馬氏柴燒技藝 尋傳(chuan) 承千年的“製瓷密碼”

  作者 沙見龍 丁梅

  盛夏時節的山東(dong) 棗莊薛城區中陳郝村,被擁抱在翠綠蔥蘢之中,坐落其中的一座紅牆小屋內(nei) ,不時傳(chuan) 出瓷器互觸的叮當輕響。該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馬氏陳郝古陶瓷製作技藝”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馬士常,正在這裏用瓷壺煮茶,請客人品茗賞瓷。

  中陳郝村不僅(jin) 是棗莊薛城區的一個(ge) 古老村落,更是一處中國北方地區瓷窯燒製的發祥地。早在1500多年前的北朝時期,這裏就開始燒製陶瓷,曆經發展,瓷窯遍布村莊周邊,有72座陶瓷窯之說,並在該村形成了交易市場,一度成為(wei) 北方陶瓷生產(chan) 中心。

  圖為(wei) 馬士常的工作室一角。 薛城宣傳(chuan) 部 供圖

  伴隨著縹緲的水氣嫋嫋升騰,茶的清香在瓷杯的沁潤中撲麵而來。“柴燒杯子盛的水喝起來更溫軟,後味更甜香”是品茶後的客人們(men) 一致表達的感受。相同的水源,隻是用不同的壺燒、不同的杯盛,卻顯現出不同的效果,這也成為(wei) 人們(men) 想要探尋馬氏柴燒背後的“製瓷密碼”。

  馬氏柴燒是馬士常傳(chuan) 承陶瓷製作技藝的看家本領。所謂柴燒,就是在燒製瓷器的時候,不再把瓷坯用罩罩住,而是直接放置到窯中燒製。熊熊的烈火燒起,火焰流竄在胚體(ti) 表麵烙印下了“吻痕”,木材燃燒後留下的灰燼讓瓷器產(chan) 生了天然的落灰釉。“入窯一色,出窯萬(wan) 彩,每一件都是孤品。”

  “柴燒不僅(jin) 僅(jin) 是燃燒薪柴,更是人與(yu) 窯的對話,火與(yu) 土的共舞。”馬士常告訴記者,在燒製過程中,窯爐要保持1300℃左右的溫度,每當燒製一窯大窯,他和家人需要每隔20分鍾左右添一次柴。“這是一次持續地拱火、持續地升溫、持續地升華的過程。”

  馬氏柴燒之所以有自己的特色,是因為(wei) 每一個(ge) 細節都有推敲和講究。據馬士常介紹,製瓷泥土要選擇地下1.2米左右的土層,既幹淨又富含鐵等微量元素;燒柴要選用富含柏油和果膠的鬆柏、桃木;製坯則要保持厚薄均勻、造型優(you) 美。“正是這些選材和燒製的精打細算、精工細作,最終造就了妙然天成、獨一無二的馬氏柴燒陶瓷。”

  圖為(wei) 柴窯瓷器成品。 薛城宣傳(chuan) 部 供圖

  手工製作和柴燒的工藝,很好地保護了陶土中的天然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把陶土中所含的鐵元素都“趕”到了器物表麵,因此具有柔水和軟水的效果,從(cong) 而提高茶湯中的溶氧量,使茶香更濃,提升茶湯的口感和韻味。馬士常稱,長期使用柴燒茶具泡茶可以健身養(yang) 顏,增強機體(ti) 免疫能力。

  盡管柴燒陶瓷質地粗獷自然、色澤拙樸敦厚、風格深沉內(nei) 斂,擁有著傳(chuan) 承千年的深厚底蘊,但這項技藝曾隨著時代的變遷一度黯淡。作為(wei) 土生土長的中陳郝村人,年輕時的馬士常時常會(hui) 在農(nong) 田裏看到一片片古瓷碎片,在祖輩獨具匠心的手藝和精益求精精神的影響下,慢慢在心中種下了傳(chuan) 承瓷文化的“種子”。

  經過多年努力,馬士常創辦起了傳(chuan) 統柴窯陶瓷作坊,複興(xing) 失傳(chuan) 千年的中陳郝古瓷傳(chuan) 統燒製技藝,並且使其具備了一定生產(chan) 規模。他創新的馬氏柴燒傳(chuan) 統製作技藝和開坯壺,提升了陳郝陶瓷品質,成為(wei) 當地傳(chuan) 統文化的亮點之一。

  馬氏柴燒第四代傳(chuan) 人馬沛翔在製作陶瓷坯。 薛城宣傳(chuan) 部 供圖

  近年來,馬士常的作品獲得山東(dong) 省工藝美術獎等多項榮譽。由他參演、以馬氏柴燒為(wei) 原型的製瓷技藝專(zhuan) 題片《千城一絕·千年古瓷中陳郝》等更是在美國時代廣場播出。

  伴隨著製坯機的輕響,一件陶罐的雛形慢慢在馬氏柴燒第四代傳(chuan) 人、馬士常的兒(er) 子馬沛翔的手中展現優(you) 美身姿。“馬氏柴燒已接力到這代年輕人手中,希望他們(men) 在傳(chuan) 承技藝的同時,在瓷器造型上有更多創新,在瓷文化傳(chuan) 播上有更多突破,讓傳(chuan) 統技藝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馬士常表示。(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