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淺淺的海峽與矮矮的墳墓:台灣裏長“擺渡”去台老兵魂歸故裏

穀華 葛勇 朱曉穎 發布時間:2023-07-10 09:0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鹽城7月9日電 題:淺淺的海峽與(yu) 矮矮的墳墓:台灣裏長“擺渡”去台老兵魂歸故裏

  中新社記者 穀華 葛勇 朱曉穎

  9日晨,在江蘇鹽城市射陽縣興(xing) 橋鎮青華村青華公墓,劉德文把江蘇籍去台老兵唐步良的墓碑擦了又擦,給碑前的小石獅係上紅絲(si) 帶。他輕語道:“唐叔叔,我答應你的家人要帶你回家,今天終於(yu) 實現了。”

  唐步良出生於(yu) 1931年,18歲離家當兵,後與(yu) 家人斷了聯係。唐步良的家人委托劉德文在島內(nei) 尋找。最終,他花了七八個(ge) 月時間,找到了唐步良的骨灰盒。劉德文本想盡快令唐步良魂歸故裏,不料遇上新冠疫情,隻得將唐步良的骨灰先供奉在自家。這次,劉德文順利將唐步良的骨灰帶回家鄉(xiang) 。離鄉(xiang) 多年的遊子,如今終於(yu) 安眠在父母身旁。

  落葉歸根是許多遊子的夙願。20多年來,劉德文義(yi) 務尋找、護送200多位去台老兵骨灰回到大陸安葬、魂歸故裏。他因此被稱為(wei) 去台老兵的“靈魂擺渡人”。

  劉德文是台灣高雄市祥和裏的裏長。每逢春節、清明節,他都會(hui) 走訪一些老兵。劉德文記得,“老兵們(men) 總是閑聊起海峽對岸的家鄉(xiang) ,那時大家都很健談。但在談到無法向父母親(qin) 盡孝的瞬間,他們(men) 的表情又似突然墜入冰窟、異常落寞。”

  “我死後,你把我背回家鄉(xiang) ,葬在我父母親(qin) 的墳前,讓我跟父母親(qin) 團圓。”劉德文永遠記得這一幕:2003年,一位老兵提著兩(liang) 瓶高粱酒推門進來。寒暄過後,老兵說出了這沉甸甸的囑托。劉德文答應下來。

  老兵亡故後,為(wei) 兌(dui) 現承諾,劉德文啟程前往老兵的故鄉(xiang) 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第一次背著老兵的骨灰壇到大陸,劉德文不知道要準備什麽(me) 手續,不知道石門縣在哪裏,路線也不熟。他從(cong) 台灣到香港再到長沙,從(cong) 長沙坐綠皮火車到了常德市,轉大巴後再徒步到了石門縣。幾經輾轉,最終了卻老兵歸鄉(xiang) 的心願。

  當時家裏孩子還小,劉德文持續送老兵骨灰回家的行為(wei) 遭到妻子反對。為(wei) 說服妻子,2005年,他帶上妻子,背上一位去台老兵的骨灰壇,前往老兵的家鄉(xiang) 山東(dong) 萊陽。已步入耄耋之年的老兵弟弟聞訊趕來迎接,雙方相距幾十米時,老人突然對著夫妻倆(lia) 跪下。

  “第一跪是謝謝裏長送哥哥回家,第二跪是迎接哥哥,第三跪是感恩裏長圓了家族幾代人的心願。恩人,謝謝你,把我哥哥送回家。”說完,老人抱住劉德文,兩(liang) 人放聲痛哭,劉德文的妻子也流下了眼淚。

  2019年,得知劉德文的事跡後,去台老兵唐毅奇的大陸親(qin) 友拜托劉德文在島內(nei) 尋找失散的親(qin) 人。為(wei) 此,劉德文跑遍了台灣的公墓和墳地,途中多次因高溫中暑,還摔斷了兩(liang) 根肋骨。幾經周折,劉德文終於(yu) 找到唐毅奇的骨灰和戎裝照。疫情暴發後,他同樣把唐毅奇的骨灰供奉在自己家中,每逢清明、中秋、春節都要上香祭拜。今年4月,唐毅奇魂歸故裏。

  劉德文說:“這些年來,我走遍了大陸二十多個(ge) 省市送老兵的骨灰回家。當我把他們(men) 帶回家和家人團聚時,我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海峽的骨肉親(qin) 情是那麽(me) 難以割舍。”

  在幫助去台老兵歸根的途中,劉德文也找到了自己的根。他向中新社記者回憶,一次,他送老兵的骨灰到江蘇徐州。老兵家屬發了一則訃告,訃告的親(qin) 友中有劉德文的名字。鄰村的村民看到後前去相認,並和家譜核對,發現親(qin) 友、先輩的名字都對得上。“那次我還帶了一本當地的家譜回台灣,我父親(qin) 開心極了。”

  因為(wei) 走遍了台灣的公墓、墳地,劉德文的手機中存儲(chu) 著數千張去台老兵墓地的照片。在鹽城射陽的行程中,劉德文仍不斷接到求助信息。他不時拿出手機來匹配、尋找。“遊子渴望認祖歸宗。幫助老兵‘回家’,我不會(hui) 放棄,會(hui) 一直堅持下去。”(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