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各種危機層出不窮 四年來全球新增1.22億饑餓人口

周懷宗 發布時間:2023-07-14 08:58:00來源: 新京報

  北京時間2023年7月12日晚上10點,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和國際農(nong) 業(ye) 發展基金、聯合國兒(er) 童基金會(hui) 、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共同發布了《2023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yang) 狀況》報告,報告指出,自2019年以來,各種危機層出不窮,全球新增1.22億(yi) 饑餓人口。目前全球約有7.35億(yi) 饑餓人口,而2019年,這一數字為(wei) 6.13億(yi) 。

  五家機構警告稱,如果放任態勢發展,世界各國或將無法如期實現到2030年消除饑餓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關(guan) 注 1

  非洲饑餓人口比例是全球平均的兩(liang) 倍多

  2023年報告指出,2022年全世界有6.91億(yi) 至7.83億(yi) 人麵臨(lin) 饑餓,中位數高達7.35億(yi) 。也就是說,較新冠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全球增加了1.22億(yi) 饑餓人口。

  盡管在2021至2022年間,全球饑餓人口的增加態勢已經得到遏製,但全世界還有很多地區在糧食危機中越陷越深。報告顯示,2022年,亞(ya) 洲和拉丁美洲在減少饑餓方麵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但西亞(ya) 、加勒比和非洲各次區域的饑餓水平仍在攀升。在饑餓人口比例方麵,非洲依舊首當其衝(chong) ,每五個(ge) 人中就有一人食不果腹,饑餓人口比例是全球平均的兩(liang) 倍多。

  聯合國秘書(shu) 長安東(dong) 尼奧·古特雷斯在發布會(hui) 上指出:“目前看來還有一線希望,部分區域穩步推進,有望到2030年如期實現部分營養(yang) 目標。因此,國際社會(hui) 應全力以赴,快速果斷付諸行動,努力重回正軌,如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我們(men) 必須加強韌性建設,有力應對危機和衝(chong) 擊,減輕衝(chong) 突和氣候等不利因素影響,消除造成糧食不安全的根源。”

  在報告前言中,糧農(nong) 組織總幹事屈冬玉、農(nong) 發基金總裁阿爾瓦羅·拉裏奧、兒(er) 基會(hui) 執行主任凱瑟琳·拉塞爾、糧食署執行幹事辛迪·麥凱恩和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指出:“到2030年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關(guan) 於(yu) ‘零饑餓’的具體(ti) 目標,無疑是一項艱巨挑戰。事實上,到2030年,全世界預計仍將有近6億(yi) 人麵臨(lin) 饑餓。這些都是糧食不安全和營養(yang) 不良背後的主要因素,已成為(wei) 全世界‘新常態’。我們(men) 別無選擇,唯有加倍努力,推動農(nong) 業(ye) 糧食體(ti) 係轉型,堅實依托農(nong) 業(ye) 糧食體(ti) 係,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各項具體(ti) 目標。”

  關(guan) 注 2

  1.481億(yi) 五歲以下兒(er) 童發育遲緩

  報告發現,2022年,糧食安全形勢和營養(yang) 狀況依然嚴(yan) 峻,按照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發生率衡量,全世界有24億(yi) 人無法持續獲取食物,約占全球人口的29.6%,其中約有9億(yi) 人處於(yu) 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

  同時,世界各地民眾(zhong) 獲取健康膳食的能力出現減弱,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超過31億(yi) 人無力負擔健康膳食,比例高達42%,總人數較2019年增加1.34億(yi) 。

  在營養(yang) 攝取能力更弱的兒(er) 童中,營養(yang) 不良困擾尤為(wei) 明顯,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1.481億(yi) 五歲以下兒(er) 童發育遲緩,4500萬(wan) 消瘦,3700萬(wan) 超重。

  就兒(er) 童營養(yang) 不良問題而言,城鄉(xiang) 之間差別明顯,報告顯示,農(nong) 村地區兒(er) 童發育遲緩發生率為(wei) 35.8%,高於(yu) 城市地區的22.4%。農(nong) 村地區消瘦發生率為(wei) 10.5%,高於(yu) 城市地區的7.7%,城市地區超重發生率為(wei) 5.4%,略高於(yu) 農(nong) 村地區的3.5%。

  值得欣喜的變化是,純母乳喂養(yang) 率穩步提高,報告顯示,48%的六個(ge) 月齡內(nei) 嬰兒(er) 從(cong) 中受益,接近2025年具體(ti) 目標。不過,仍需再接再厲、攜手並進,爭(zheng) 取到2030年如期實現各項消除營養(yang) 不良的具體(ti) 目標。

  關(guan) 注 3

  城市化推動農(nong) 業(ye) 糧食體(ti) 係變革

  報告還指出,在全球,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城市化進程是“大勢所趨”,這直接影響著人們(men) 的膳食模式和食物結構。到2050年,預計每10人中就有近7人在城市生活,各國政府和其他有關(guan) 各方在努力應對饑餓、糧食不安全和營養(yang) 不良的同時,必須積極把握城市化趨勢,在政策製定過程中加以重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能再以簡單的城鄉(xiang) 二元分割觀念看待城市化對農(nong) 業(ye) 糧食體(ti) 係的變革作用。隨著人際交往日益頻繁,城市與(yu) 農(nong) 村互通持續加深,亟須轉換思路,確立城鄉(xiang) 輻射區域這一更為(wei) 立體(ti) 的視角。報告首次係統性記錄了11個(ge) 國家的城市化變遷。報告表明,除了城市家庭,城鄉(xiang) 輻射區域家庭的食物采購支出比例同樣頗高,遠離城市中心的家庭也是如此。此外,報告還得出新發現,指出深加工食品也在一些國家城郊和農(nong) 村地區逐漸普及。

  遺憾的是,空間不平等現象依然存在,農(nong) 村地區糧食不安全狀況更為(wei) 嚴(yan) 峻。報告顯示,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影響農(nong) 村地區33%的成年居民,城市地區的比例則為(wei) 26%。

  報告建議,為(wei) 有效加強糧食安全、改善營養(yang) 狀況,必須全麵把握城鄉(xiang) 輻射區域與(yu) 農(nong) 業(ye) 糧食體(ti) 係之間複雜多變的關(guan) 係,為(wei) 政策幹預、行動和投資奠定基礎。

  關(guan) 注 4

  後疫情時代怎樣消除饑餓

  《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yang) 狀況》報告每年由聯合國糧食及農(nong) 業(ye) 組織(糧農(nong) 組織)、國際農(nong) 業(ye) 發展基金(農(nong) 發基金)、聯合國兒(er) 童基金會(hui) (兒(er) 基會(hui) )、世界糧食計劃署(糧食署)和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聯合編寫(xie) 。1999年創刊以來,報告持續監測和分析世界各國消除饑餓、實現糧食安全和改善營養(yang) 的進展。

  在今年的報告發布會(hui) 上,糧農(nong) 組織總幹事屈冬玉指出,“全球進入後疫情時代,各國複蘇步伐不盡相同,在這一‘新常態’下,氣候變化、衝(chong) 突和經濟動蕩疊加共振,使得本已脆弱不堪的群體(ti) 更加岌岌可危。我們(men) 不能再走過去的老路。”

  農(nong) 發基金總裁阿爾瓦羅·拉裏奧表示,“我們(men) 仍有希望建設一個(ge) 沒有饑餓的世界。缺的是投資和政治意願,難的是全麵施策。隻要各國給予高度重視,我們(men) 就能消除饑餓。”

  糧食署執行幹事辛迪·麥凱恩表示,“饑餓問題不斷加劇,而我們(men) 迫切需要保護最弱勢群體(ti) 的資源。全人類正在麵臨(lin) 有史以來最為(wei) 嚴(yan) 峻的挑戰。我們(men) 需要全球社會(hui) 同情弱勢群體(ti) 遭遇,立即采取積極有效的行動,促進扭轉形勢,遏止並減少饑餓現象。”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針對兒(er) 童營養(yang) 問題表示:“兒(er) 童消瘦發生率之高,始終讓人無法釋懷,減少兒(er) 童超重的工作並無進展。亟須製定針對性公共政策、投資和行動方案,構築更健康的食物環境,惠及所有人。”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