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維爾紐斯峰會(hui) 近日在立陶宛落幕,日本、韓國、澳大利亞(ya) 、新西蘭(lan) 四個(ge) 亞(ya) 太地區國家領導人再次獲邀參會(hui) 、北約提升亞(ya) 太地區在其全球戰略中的地位等動向備受各方關(guan) 注。北約加速東(dong) 進亞(ya) 太是逆時代潮流、悖國際道義(yi) 之舉(ju) ,隻會(hui) 增加地區安全風險,終不得人心。
東(dong) 進亞(ya) 太早有跡象
北約加快東(dong) 進亞(ya) 太並非突發奇想,過去一年間一直在緊鑼密鼓地展開輿論造勢和實際運作。北約去年批準的《北約2022戰略概念》將亞(ya) 太地區標記為(wei) “新的戰略關(guan) 切區域”,東(dong) 進亞(ya) 太業(ye) 已成為(wei) 其在“援烏(wu) 抗俄”之外著力推進的重點政策。從(cong) 去年的馬德裏峰會(hui) 開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ya) 、新西蘭(lan) 四國頻繁成為(wei) 北約外長會(hui) 議等高規格多邊會(hui) 晤的“特邀嘉賓”。邀請亞(ya) 太國家領導人和政府高官參加內(nei) 部會(hui) 議,正逐漸成為(wei) 北約將雙方合作機製化的固定模式。北約有意借此加強與(yu) 其亞(ya) 太戰略夥(huo) 伴國家之間的政策協調。因此,上述四國領導人受邀參加本次峰會(hui) 的全部議程並不令外界感到意外。
北約視日本和韓國為(wei) 重點拉攏對象。今年年初,北約秘書(shu) 長斯托爾滕貝格出訪日本和韓國,開啟北約最高行政官員對亞(ya) 太地區的首次正式訪問,通過拉近與(yu) 兩(liang) 國關(guan) 係鞏固北約在東(dong) 亞(ya) 和西太平洋的地緣政治支點。北約亦在積極進行內(nei) 部協調,試圖加快推動設立日本聯絡處。本次峰會(hui) 結束後,北約又分別與(yu) 日本和韓國簽訂“個(ge) 別針對性夥(huo) 伴關(guan) 係計劃(ITPP)”,進一步提升合作製度化水平。
挑起對華敘事戰
本次峰會(hui) 公報涉及亞(ya) 太地區的相關(guan) 內(nei) 容充分折射出北約試圖加快東(dong) 進步伐,快速完成“歐洲+亞(ya) 太”地區戰略整合與(yu) 對華製衡體(ti) 係構建的巨大戰略野心。競爭(zheng) 與(yu) 製衡將是北約當前和未來東(dong) 進的兩(liang) 大主題,而中國則是其各類政策和行為(wei) 的“假想敵”和目標靶向。有分析認為(wei) ,北約的亞(ya) 太政策企圖以跨大西洋地區為(wei) 基礎,以日本、韓國、澳大利亞(ya) 、新西蘭(lan) 四國為(wei) 戰略抓手,加強向亞(ya) 太地區投射力量並在該地區形成穩固的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體(ti) 係,從(cong) 以下兩(liang) 方麵服務於(yu) 北約的全球戰略。
第一,打通跨大西洋和亞(ya) 太區域界限,形成一個(ge) “東(dong) 西並舉(ju) 、雙向聯動”的整體(ti) 戰略架構。峰會(hui) 公報重申亞(ya) 太地區“對北約而言很重要,因為(wei) 該地區的發展會(hui) 影響歐洲-大西洋安全”,呼籲亞(ya) 太夥(huo) 伴國在烏(wu) 克蘭(lan) 問題等方麵提供幫助,為(wei) 歐洲安全作出貢獻,同時也要求歐盟在東(dong) 亞(ya) 事務上為(wei) 北約及其夥(huo) 伴國提供支持。
第二,應對所謂中國崛起帶來的“係統性挑戰”,以“集團化對抗”的冷戰思維打造有利於(yu) 對華競爭(zheng) 與(yu) 遏製的國際環境。表麵上看,本次峰會(hui) 大體(ti) 延續了馬德裏峰會(hui) 確立的對華政策——“競合並進”,即在無端指責中國對其構成所謂“係統性挑戰”的同時,宣稱“仍對與(yu) 中國進行建設性接觸持開放態度”。從(cong) 本質看,北約顯然有意升級對華戰略競爭(zheng) 的烈度和廣度。峰會(hui) 公報涉華內(nei) 容多達15處,大量使用飽含敵意的詞語意圖將中國“汙名化”,例如公然宣稱“中國的野心和強製政策”挑戰了其利益、安全和價(jia) 值觀,無中生有地指責“中國運用廣泛的政治、經濟和軍(jun) 事工具來增加全球影響力”和“試圖顛覆基於(yu) 規則的國際秩序”。有分析指出,北約此舉(ju) 本質上是一種對華敘事戰,即通過刻意歪曲事實和肆意渲染不實消息等抹黑手法,對華施加巨大國際輿論壓力,妄圖使中國承受修複國際形象和聲譽的高昂外交成本。
亞(ya) 太安全風險陡增
細思北約全球戰略以及雛形初顯的亞(ya) 太政策背後的深層邏輯,不難發現北約加快東(dong) 進步伐真正滿足的是作為(wei) 北約“指揮棒”的美國升級對華戰略競爭(zheng) 的利益需求。令美國困擾的是,在烏(wu) 克蘭(lan) 危機背景下,以北約目前擁有的資源總量很難實現在歐洲和亞(ya) 太方向對俄羅斯和中國的同步遏製。如能以北約為(wei) “聯絡中介”,把原本分散、缺乏聯動的資源進行優(you) 化整合使其互為(wei) 補充,則可有效“降本增效”,盤活戰略資源,緩解“兩(liang) 線作戰”壓力。
在美國的主導下,北約以“新棋手”的身份介入亞(ya) 太地緣政治博弈或將基於(yu) 以下兩(liang) 個(ge) 抓手。一是以美國為(wei) 中心支點,整合亞(ya) 太盟友資源,實現北約-亞(ya) 太四國合作機製、美國亞(ya) 太國家雙邊聯盟(美日、美韓、美澳等)、亞(ya) 太小多邊聯盟和準聯盟(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美英澳三邊安全夥(huo) 伴關(guan) 係)的融合對接,建立多種正式和非正式的政策溝通協調機製。二是推動北約與(yu) 亞(ya) 太國家建立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從(cong) 而形成政策協調網絡。上述兩(liang) 種情況都可能推動亞(ya) 太大國戰略競爭(zheng) 向著“集團化對抗”的危險方向發展,將會(hui) 顯著提升大國戰略競爭(zheng) 烈度、加劇地區安全治理困境、增大地緣衝(chong) 突風險。
歐洲國家對美國的迎合雖有在烏(wu) 克蘭(lan) 危機背景下換取美國安全保護和外交支持的需要,但仍會(hui) 給亞(ya) 太地區安全帶來極大風險和不確定性。一旦北約的戰略預期最終成為(wei) 政治現實,屆時激烈的大國戰略競爭(zheng) 將很可能摧毀自由、和平、繁榮的亞(ya) 太地區秩序,各國間互不信任、彼此戒備將取代當前相互促進的經貿往來、科技合作和人文交流,為(wei) 追逐短期私利迎合北約卻罔顧地區整體(ti) 利益的部分亞(ya) 太國家也絕不可能獨善其身。
倒行逆施招致廣泛譴責
在當今世界各國普遍崇尚和平共贏、摒棄對抗與(yu) 戰爭(zheng) 的時代背景下,北約加速東(dong) 進步伐、加劇地緣緊張顯然是倒行逆施,充分暴露其受美國控製、高度意識形態化、抱守冷戰對抗思維且狹隘自利的政治軍(jun) 事集團的本質。北約相關(guan) 做法已遭到不少負責任國家的反對。7月12日,中國外交部敦促北約立即停止對華歪曲抹黑、編造謊言。中國駐歐盟使團則表示北約峰會(hui) 公報連篇累牘、老調重彈,充斥著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公報涉華內(nei) 容罔顧基本事實,肆意歪曲中方立場和政策,刻意抹黑中國。另外,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北約維爾紐斯峰會(hui) 期間重申反對設立日本聯絡處,表示“北約是北大西洋組織。北約相關(guan) 文件明確了‘北大西洋’這一地理範圍,而日本並不在北大西洋”。
北約的所作所為(wei) 還引發了歐亞(ya) 多國學者和民眾(zhong) 的不滿。英國倫(lun) 敦大學亞(ya) 非學院教授吉爾伯特·阿卡指出,“在美國的推動下,北約不斷擴大且已發生質變”。印尼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韋羅妮卡·莎拉斯瓦蒂表示,“如果允許美西方將亞(ya) 太變成自己的主場,將嚴(yan) 重危害地區國家利益”。7月11日,日本民眾(zhong) 在東(dong) 京街頭自發組織抗議活動,反對首相岸田文雄參加北約峰會(hui) ,認為(wei) 北約可能會(hui) 把日本拖入戰爭(zheng) 。
北約以往的斑斑劣跡表明,其觸角所及之處往往伴隨著地緣政治對抗加劇和安全治理失序風險的上升。誠如印度尼西亞(ya) 防長普拉博沃在香格裏拉對話上所言,“亞(ya) 洲國家曾被大國支配、奴役和剝削的共同經曆,迫使區域國家致力於(yu) 創造一個(ge) 和平友善的環境,以‘亞(ya) 洲方式’解決(jue) 分歧和挑戰”。亞(ya) 太安全事關(guan) 所有地區國家,各國理應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麵,切不可“引狼入室”。
(作者:徐若傑,係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來源: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