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上海市道教協會會長姚樹良:道行天下,無外東西

範宇斌 發布時間:2023-09-07 08:5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上海9月6日電 題:上海市道教協會(hui) 會(hui) 長姚樹良:道行天下,無外東(dong) 西

  作者 範宇斌

  “身處新時代,上海道教界麵對一場全新的全球化過程,應積極為(wei) 推動全球治理體(ti) 係變革、促進新型國際關(guan) 係貢獻中國智慧,進而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近日,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道教協會(hui) 會(hui) 長、上海白雲(yun) 觀管委會(hui) 主任姚樹良道長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在新時代全球化進程中,上海道教界應“進而有為(wei) ”,積極參與(yu) 不同文明間的對話,包括與(yu) 海外道教間的交流互鑒。

  道教是中國唯一產(chan) 生於(yu) 本民族文化的宗教,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蘊含著華夏文明的精髓,沉積了曆代祖師先賢的哲思,是中華傳(chuan) 統社會(hui) 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海市道教協會(hui) 成立於(yu) 1985年4月,推動上海道教界在加強自身建設、人才培養(yang) 、宮觀管理、對外交流、服務社會(hui) 等方麵開啟新篇章。

  “上海開埠後,一直是中國參與(yu) 全球化進程的中心之一。改革開放後,上海道教界與(yu) 港澳台地區道教界及國際社會(hui) 交流不斷深入,涉及音樂(le) 、民俗、養(yang) 生、科儀(yi) 等領域。”姚樹良說。

  

  2008年9月25日,上海城隍廟道教樂(le) 團在英國利茲(zi) 市政廳演出現場。 (上海市道教協會(hui) 供圖)

  據介紹,1989年,上海道教界已接待台灣道教代表團來訪。1991年,香港道教聯合會(hui) 代表團訪滬。1998年,澳門道教代表團訪滬。此外,法國道教修道者團體(ti) 、日本道教友好協會(hui) 、法國道教協會(hui) 、馬來西亞(ya) 道教總會(hui) 訪問團等均曾訪滬交流。

  “上海道教界以道教音樂(le) 和科儀(yi) 而聞名,經常赴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ya) 、印度尼西亞(ya) 、日本及歐洲等地,展示當代中國道教風采。”姚樹良告訴記者,在交流過程中,上海道教界秉持“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敢想敢試、進而有為(wei) ,運用道教獨特的信仰和文化資源優(you) 勢,與(yu) 港澳台地區道教界及國際社會(hui) 積極開展互訪交流,增進友誼,深化合作,促進多元文化共榮。

  

  2012年4月8日,上海城隍廟道樂(le) 團與(yu) 日本觀眾(zhong) 在萬(wan) 福寺大雄寶殿前合影。 (上海市道教協會(hui) 供圖)

  “在持續不斷地交流往來中,上海道教界得以開眼界、應新潮,思想因此而多彩,內(nei) 涵因此而豐(feng) 富,與(yu) 港澳台地區及海外各類道教團體(ti) 間的傳(chuan) 統道誼不斷加深,合作不斷深化。”在姚樹良看來,上海道教界與(yu) 港澳台道教界的交流,有利於(yu) 增強民族凝聚力;與(yu) 國際社會(hui) 交流中,道教為(wei) 中外文化交流搭起橋梁,促進不同宗教交流互鑒,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貢獻智慧和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0月,由華盛頓美國華人博物館與(yu) 上海市道教協會(hui) 共同舉(ju) 辦的“道教:追尋天人合一”文化展取得良好的社會(hui) 反響。據不完全統計,在5個(ge) 月的展覽期間約有13000人次觀展。

  

  2022年10月,華盛頓美國華人博物館與(yu) 上海市道教協會(hui) 共同舉(ju) 辦“道教:追尋天人合一”文化展。 (上海市道教協會(hui) 供圖)

  姚樹良告訴記者,上海市道教協會(hui) 除了提供法衣服飾、科儀(yi) 樂(le) 器、神仙畫像、道教符籙、書(shu) 法作品等實物展品,還結合中國農(nong) 曆春節,推出描福字、請門神、貼春聯等互動活動,幫助參觀者更真切形象地了解道教,了解中華傳(chuan) 統文化。

  談及未來,姚樹良表示,深入推進宗教中國化,首先要認識到,道教國際化也是“道教中國化”的重要內(nei) 容之一。現代中國發展的特色就是全球化,國際化既是中國化發展的自然結果,也是對中國化成果的一次檢驗。

  道德經有言:“事善能,動善時。”上海道教雖不屬於(yu) 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洞天福地”,卻占據著現代國際大都會(hui) 的地利,匯聚來自全球的人才和資源。上海道教界將積極利用自身優(you) 勢,探索現代都市道教的發展方向,走出一條具備上海特色的中國化實踐路徑。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姚樹良認為(wei) ,人才是做好宗教工作的關(guan) 鍵所在。“在人才培養(yang) 方麵,上海道教界要不斷拓展教職人員的視野,從(cong)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和全球化維度認識道教的發展方向,注意人才隊伍的多元化培養(yang) ,尤其是培養(yang) 有語言專(zhuan) 長的人才,並提供與(yu) 海外道教界、學界互相交流的機會(hui) 。”

  “在夯實自身基礎上,我們(men) 鼓勵道教界人士抓住機會(hui) ,向海內(nei) 外展現上海道教的獨特麵貌,講好中國道教故事,展示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則自然‘道行天下,無外東(dong) 西’。”姚樹良說。(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