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8日電 18日,國新辦舉(ju) 行《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礦山安全生產(chan) 工作的意見》新聞發布會(hui) 。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政策法規和科技裝備司司長薛劍光表示,下一步,將推動礦山安全信息化建設,推動信息化係統真正落地應用,著力提升煤礦監測預警係統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
薛劍光表示,近幾年,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通過建設全國礦山安全風險監測預警信息化係統,不斷擴大礦山安全感知數據覆蓋麵,大力推進風險監測預警和核查處置,堅決(jue) 防範化解礦山重大安全風險。
在煤礦方麵,基本建成了煤礦安全風險監測預警“一張網”,以防範化解煤礦瓦斯、火災、水害、衝(chong) 擊地壓等重大安全風險為(wei) 目標,構建了煤礦企業(ye) 到地方監管監察部門到國家監察機關(guan) 的互通網絡,已經聯網接入了所有正常生產(chan) 建設煤礦的安全監控、人員定位、視頻監控等感知數據。可實時監測全國60餘(yu) 萬(wan) 個(ge) 傳(chuan) 感器、80餘(yu) 萬(wan) 名入井作業(ye) 人員、3.9萬(wan) 戶作業(ye) 視頻監控數據,共享了氣象和電力大數據,用電監測現已覆蓋了全國75%的煤礦企業(ye) ,開發了多種風險分析預警功能,可以有效地監測瓦斯和一氧化碳濃度超限、異常波動、高值報警,以及井下作業(ye) 人數、用電量異常等情況,並可對未來24小時受台風以及50毫米以上強降雨等極端天氣威脅的礦山企業(ye) 進行分析預警。
在非煤礦山方麵,以危險程度較高、易發生事故的尾礦庫、地下礦山、高陡邊坡露天礦山為(wei) 監測重點,正在推進建設全國非煤礦山安全風險監測係統,並安排部署將全國露天礦山邊坡監測、水害監測、視頻監控全部納入“一張網”。目前,全國所有在用尾礦庫和全部“頭頂庫”都已經建設了在線監測係統,絕大部分都已經聯網接入國家平台,邊坡現狀高度200米以上的金屬非金屬露天礦山都建設了邊坡在線監測係統。
薛劍光表示,下一步,將按照《意見》要求,以防範礦山安全生產(chan) 事故為(wei) 根本點,以提高監管監察效能為(wei) 立足點,按照“先進、適用、集成”的原則,推動礦山安全信息化建設,推動信息化係統真正落地應用,著力提升煤礦監測預警係統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設非煤礦山安全風險監測預警係統,為(wei) 礦山風險防控和監管監察能力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