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5日電 近日,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發表了新加坡國立大學亞(ya) 洲研究院傑出研究員馬凱碩等人共同署名的文章《美國無法阻擋中國崛起 它應該停止嚐試》。該文指出,美國政府正試圖阻止中國在科技上的發展,然而,這不僅(jin) 阻止不了中國崛起,還將危害美國自身。惟有摒棄零和思維,以可持續合作才能推動世界發展。
該文表示,美國政府已決(jue) 定遏製中國的經濟發展,尤其是在科技發展領域。拜登政府否認這是其目標。然而,他們(men) 的行動表明事實恰恰相反。
文章指出,拜登競選美國總統時,曾批評前總統特朗普於(yu) 2018年對中國加征貿易關(guan) 稅,但其上任後非但沒有取消關(guan) 稅,反而試圖通過禁止出口芯片、半導體(ti) 設備和部分軟件以加大對華遏製。
文章注意到,近期,拜登還簽署行政命令,限製美國主體(ti) 對華半導體(ti) 、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三大領域的投資。
文章稱,這一切行動都證實了,美國政府正試圖阻止中國的發展。然而,這一企圖不大可能取得成功。對美國而言,重新調整其對華政策,使之朝著更有利於(yu) 美國人民和世界其他國家的方向發展,現在還不晚。
文章還認為(wei) ,美國決(jue) 定遏製中國的科技發展速度,無異於(yu) 諺語所揭示的愚蠢之舉(ju) :失馬鎖廄。現代中國已經多次證明,中國的科技發展是不可阻擋的。
文章表示,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美國曾多次試圖限製中國獲得或阻止中國發展各種關(guan) 鍵技術。然而,這些試圖遏製中國科技發展的行動均以失敗告終。在當前背景下,這些做法正在對美國長期的地緣政治夥(huo) 伴關(guan) 係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
文章指出,美國阻止中國獲得最先進芯片的措施,對美國大型芯片製造公司的損害,甚至可能超過對中國的損害。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ti) 消費國,過去10年來,中國從(cong) 美國公司進口了大量芯片,許多相關(guan) 企業(ye) 大約一半的營業(ye) 收入都來自中國市場。
文章提到,美國半導體(ti) 公司意識到,美國在芯片領域對華采取的行動將損害他們(men) 的利益,而不是中國的利益。美國半導體(ti) 行業(ye) 協會(hui) 7月發表聲明稱,美國政府一再采取措施,“實施過於(yu) 廣泛、模糊、有時是單方麵的限製,可能會(hui) 削弱美國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的競爭(zheng) 力,擾亂(luan) 供應鏈,造成重大的市場不確定性。”
分析稱,美國《芯片與(yu) 科學法》不可能無限期地補貼美國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全球也沒有其他市場能取代中國的需求。其他芯片生產(chan) 國將不可避免地脫隊向中國出售芯片(就像曆史上一樣),美國的行動將是徒勞的。
分析還稱,而且,禁止向中國出口芯片和其他核心技術,將迫使中國提早建立自主能力。荷蘭(lan) 光刻巨頭阿斯麥首席執行官彼得·文寧克表示,中國已經在半導體(ti) 的關(guan) 鍵應用和需求方麵處於(yu) 領先地位。
文章批評了美國的短視保護主義(yi) 政策,認為(wei) 美國現在麵臨(lin) 著失去推動美國創新所需重要收入的短期威脅,而長期威脅是,中國將不可避免地建立自己的全麵半導體(ti) 生態係統。
文章提到,既然美國不可能阻止中國的科技發展,那就應該用一種更加開明的接觸方式。美國應該摒棄零和博弈思維,可持續的合作對中美兩(liang) 國和全人類都有利。
文章最後指出,合作最初可以集中在雙方有著共同長期利益的領域,如在氣候變化、流行病預防、全球經濟穩定與(yu) 教育方麵。一旦中美雙方建立了基本信任,兩(liang) 國的對話與(yu) 合作可以逐步擴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