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

龔 鳴 禹麗敏 發布時間:2024-01-23 08:5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經濟、技術、產(chan) 業(ye) 、社會(hui) 發展普遍規律和時代大勢,穩妥開展綠色、數字、創新、健康等新領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長點,為(wei) 共建國家人民美好生活注入更多動力、帶來更多希望。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多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理念引領不斷增強,交流機製不斷完善,務實合作不斷深化。中國智慧、中國技術、中國方案正不斷轉化為(wei) 行動和成果,為(wei) 共建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為(wei) 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注入蓬勃動力。

  共建“一帶一路”的綠色實踐不斷深化

  蒙內(nei) 鐵路,是共建“一帶一路”的眾(zhong) 多綠色名片之一。

  全長約480公裏的蒙內(nei) 鐵路穿越肯尼亞(ya) 多個(ge) 野生動物保護區。全程共建大型野生動物通道14個(ge) 、橋梁百餘(yu) 座和涵洞數百處,所有橋梁式動物通道淨高6.5米以上,長頸鹿可“昂首挺胸”穿橋而過,斑馬等動物可俯身在涵洞飲水……鐵路貫通以來,客貨運列車在蒙內(nei) 鐵路上往來穿梭,珍稀野生動物、特有的綠色植被不但沒有受到不斷增多的經濟活動影響,而且得到了更為(wei) 精心的嗬護。

  “中國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方麵的成就值得關(guan) 注。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推動下,相關(guan) 國家綠色低碳轉型步伐顯著加快。”世界自然基金會(hui) 總幹事蘭(lan) 貝蒂尼表示。

  從(cong) 歐洲到拉丁美洲,從(cong) 撒哈拉沙漠到南太平洋海域,共建“一帶一路”的綠色實踐不斷深化。水電、風電、光伏電站等清潔能源基礎設施點亮共建國家萬(wan) 家燈火,電氣化列車、新能源汽車等低碳交通工具滿載綠色發展與(yu) 幸福生活的希望,綠色貿易、綠色金融、綠色物流等助推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更大成果。

  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wei) 目標,綠色低碳發展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各領域全過程——

  幾內(nei) 亞(ya) 灣畔,加納集裝箱碼頭項目建設對標國際標準,嚴(yan) 格遵守加納土壤、海水水質和生物多樣性等領域法律法規,還建立海龜孵化基地,聘請專(zhuan) 業(ye) 養(yang) 育團隊,大大提高海龜孵化率。

  中亞(ya) 戈壁草原上,巨型白色風機徐徐轉動,源源不斷地將綠色電力送入千家萬(wan) 戶。哈薩克斯坦劄納塔斯風電站采用智能物聯網技術,可敏銳感應實際風況,性能更加高效可靠,發電量比傳(chuan) 統風機增加10%。

  紅海之濱,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設定入園“綠色門檻”,對項目專(zhuan) 項環評報告進行評估,嚴(yan) 格核實入園項目能耗和廢棄物排放情況,禁止資源消耗大、環境汙染重的項目入園。

  …………

  英國經濟學家科林·斯皮克曼表示,全球經濟複蘇需要更多基礎設施、新技術、綠色經濟等方麵的投入,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對世界的未來至關(guan) 重要。

  為(wei) 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更加開放的合作平台

  共建綠色“一帶一路”,要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也要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設,深化生態環境和氣候治理合作。中國與(yu) 各方凝心聚力,推動建設更加緊密的綠色發展夥(huo) 伴關(guan) 係,匯聚起全球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與(yu) 合力。

  從(cong) 共建低碳示範區到開展能力建設培訓,再到援助氣象衛星、光伏發電係統和照明設備、新能源汽車、環境監測設備等應對氣候變化相關(guan) 物資,“一帶一路”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計劃持續落地。通過實施綠色絲(si) 路使者計劃,中國為(wei) 上百個(ge) 發展中國家培訓了上萬(wan) 名環境與(yu) 氣候專(zhuan) 業(ye) 人才。

  2023年以來,中方向哥斯達黎加援助電動公交車,為(wei) 哥斯達黎加低碳交通發展提供助力;向基裏巴斯援助戶用光伏發電係統,幫助當地解決(jue) 用電問題;向博茨瓦納援助一套多星一體(ti) 化衛星數據移動接收處理應用係統(氣象機動站),用於(yu) 支持博方加強氣象監測,提高其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南太島國可持續發展路線圖可與(yu) 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對接,與(yu) 中國開展綠色可再生能源、智能交通、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合作,對保護環境、管控氣候危機、創新綠色合作等大有裨益。”斐濟南太平洋大學學者凱什米爾·馬昆表示。

  中國無償(chang) 援助埃塞俄比亞(ya) 的微小衛星通過獲取多光譜遙感數據,用於(yu) 農(nong) 林水利、防災減災等領域;“阿拉伯國家防沙治沙技術培訓班”培訓學員累計300多名,中國經驗與(yu) 技術為(wei) 阿拉伯國家防治荒漠化、發展沙產(chan) 業(ye) 提供重要借鑒;老撾、柬埔寨、塞舌爾等國與(yu) 中國合作建設低碳示範區,推廣使用太陽能照明、新能源交通,采用低碳生產(chan) 技術,踐行生態環保理念,成為(wei)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典範……

  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前院長魏仲加表示,共建“一帶一路”有助於(yu) 共建國家落實自主貢獻目標,彌補低碳融資缺口,共同邁向零碳未來,中國正同各方一道完善“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合作機製。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聯合主席安德魯·斯蒂爾表示,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yu) 推動麵向未來的、可持續的投資,為(wei) 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更加開放的合作平台。“麵對氣候變化挑戰,各國繼續攜手合作,將增進人類福祉,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將真正成為(wei) 建設綠色地球的主要推動力量

  中國著眼長遠,持續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wei) 世界經濟綠色複蘇、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新的貢獻。中國先後發布《關(guan) 於(yu) 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關(guan) 於(yu) 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等,提出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的宏偉(wei) 目標。

  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中國和非洲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和政策協調,建立起新時代中非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宣言》提出,中非雙方將在南南合作和“一帶一路”框架下,進一步深化中非應對氣候變化交流合作,有效推動非洲綠色低碳轉型與(yu) 可持續發展。非洲氣候基金會(hui) 執行主任薩利姆·法基爾表示,非中合作可為(wei) 非洲地區能源轉型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非洲氣候基金會(hui) 願與(yu) 中方開展廣泛合作,擴大非洲可再生能源部署規模,探索新的可再生能源合作商業(ye) 模式,促進可再生能源技術交流。

  在第二十屆中國—東(dong) 盟博覽會(hui) 上,以“綠色低碳,共建中國東(dong) 盟命運共同體(ti) ”為(wei) 主題的環保合作展區,展示中國和東(dong) 盟生態環境合作成果,推進國際環境環保領域合作示範。新加坡永續發展與(yu) 環境部部長傅海燕表示,建設綠色低碳的未來需要各國在科技、產(chan) 業(ye) 領域加強合作,期待“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繼續推進綠色發展領域對話。

  在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hui) 上,中方提出中阿務實合作“八大共同行動”,提出願同阿方設立中阿幹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國際研究中心,共建中阿清潔能源合作中心,支持中國能源企業(ye) 和金融機構在阿拉伯國家參與(yu) 總裝機容量超過500萬(wan) 千瓦的可再生能源項目等。

  …………

  放眼世界、綠色發展合作如火如荼,綠色絲(si) 綢之路越走越寬廣。“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谘詢委員會(hui) 主任委員、聯合國前副秘書(shu) 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裏克·索爾海姆表示,中國承諾推動各方全麵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與(yu) 共建國家加強應對氣候變化交流合作,將加速金融機構綠色轉型和全球綠色經濟發展步伐,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真正成為(wei) 建設綠色地球的主要推動力量。

  斯蒂爾表示,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將幫助相關(guan) 國家補齊短板,為(wei) 世界經濟注入新動能。“從(cong) 應對氣候變化、汙染防治到生物多樣性保護,各國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才能共建清潔美麗(li) 的世界,為(wei) 地球播撒綠色發展希望。”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