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25日電(張鈺惠 邵萌)在首都兒(er) 科研究所(以下簡稱“首兒(er) 所”)兒(er) 童保健中心,有這樣一個(ge) 特色門診——語言言語門診,是國內(nei) 率先開設並診治兒(er) 童語言言語發育相關(guan) 問題的專(zhuan) 業(ye) 門診。
兒(er) 童語言言語障礙有何表現、如何幹預?兒(er) 童口吃如何治療和訓練?兒(er) 童語言幹預應注意哪些時間點?首兒(er) 所保健科副主任醫師王建紅向中新健康介紹了語言言語門診的情況,並解答了兒(er) 童語言言語障礙症狀及診療的相關(guan) 問題。
兒(er) 童語言言語障礙有何表現?
據首兒(er) 所介紹,語言和言語障礙是兒(er) 童期常見的發育障礙,可影響兒(er) 童將來的閱讀、寫(xie) 作、學習(xi) 和社交能力。
語言發育遲緩、障礙主要表現為(wei) 兒(er) 童的語言發展異常、語言理解或語言表達落後於(yu) 同齡兒(er) 童語言水平;言語障礙是語言表達過程中清晰度、流暢度、可理解度的異常,主要包括語音障礙、嗓音障礙及流暢性障礙。
“在臨(lin) 床工作中,孩子經常因‘說話說得不好’來就診,但這種‘不好’需要分析具體(ti) 情況。孩子說話的內(nei) 容不好,表達比較簡單,這種屬於(yu) 語言問題,而發音不清楚、不流暢,屬於(yu) 言語問題,需要針對不同問題具體(ti) 評估。”王建紅向中新健康介紹。
王建紅表示,兒(er) 童開口說話晚,對語言的理解、閱讀和口語表達上的落後,發音不清、不流暢等問題,都是語言言語門診診療的範疇。
兒(er) 童語言言語障礙如何幹預?
王建紅建議,對於(yu) 發育中的孩子,如果家長對其語言言語發展情況拿不準,應到臨(lin) 床門診進行評估及篩查,一旦發育異常及早幹預。
她談到,針對語言發育正常的孩子,家長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與(yu) 孩子一起仿讀繪本,朗讀、閱讀後敘述故事或情節,來提升其語言能力。當然,一些孩子參加的適齡的主持人班、閱讀班,也可一定程度上提升其語言表達或理解能力。
她介紹,在門診中因“發音不清”就診的孩子,首先需要排除聽力障礙、口腔畸形,同時評估孩子的語言發展曆程,還要針對其語音問題進行測試,測試孩子是哪些語音說錯了、錯的形式是什麽(me) ,並指導家長和孩子如何訓練錯誤的語音。錯誤語音的訓練通常從(cong) 一個(ge) 單音開始,到一個(ge) 音節,再到字、詞、句子。
她還指出,特定性的語言、言語障礙是單獨的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但對於(yu) 患有孤獨症譜係障礙或其他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的兒(er) 童,語言言語障礙是其中一個(ge) 表現,這不僅(jin) 需要對兒(er) 童進行全麵評估,也需要對其語言、認知、行為(wei) 等進行係統的康複訓練。
王建紅表示,在語言言語門診的診療中工作當中,不僅(jin) 對兒(er) 童的症狀進行幹預治療,對病因進行探究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對兒(er) 童進行全麵評估和臨(lin) 床指導。
據首兒(er) 所介紹,兒(er) 童語言-言語的發展會(hui) 受到各種因素影響,且病因錯綜複雜,涉及兒(er) 童保健科、耳鼻喉科、神經科、康複科等多個(ge) 專(zhuan) 業(ye) 學科,規範化的診治流程是為(wei) 了尋找病因、明確診斷、合理指導幹預。
兒(er) 童口吃如何治療和訓練?
王建紅表示,針對兒(er) 童口吃,家長和孩子自身在生活中對口吃行為(wei) 的監測是很重要的。通過監測,可了解孩子語言表達中是否存在卡頓、拖音、重複的情況及其出現的頻次,是否伴隨身體(ti) 變化,例如表達不流暢時是否伴隨擠眼睛、聳肩以及口、麵部扭曲等,以此判斷孩子的口吃程度。同時需要了解口吃持續的時間,通常上述症狀持續半年以上,考慮存在口吃。
她介紹,口吃的發生機製是非常複雜的,具體(ti) 的幹預方式也要結合兒(er) 童自身特點。如果是“真正的”口吃,即在詞語之間出現停頓,或者在特定的發音之後出現卡頓,持續時間比較長,自我控製調整差,就需要進行言語訓練;如果是發育性口吃,間斷出現,持續時間短,並能自我調控,則需要家長多與(yu) 孩子溝通互動,創造一個(ge) 自然交流的狀態,提高孩子的語用能力,讓孩子了解什麽(me) 情況下使用什麽(me) 語言,增強提取詞語的能力,生活中也需要家長多多描述,幫助孩子擴展詞匯量。
王建紅強調,當孩子出現表達不流利的問題時,一些家長會(hui) 批評孩子,或者讓孩子重複不流利的話,可能會(hui) 對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影響,從(cong) 而造成他們(men) 對自己的不認可或者社交上的退縮。“家長應做好良好的示範,給孩子合理的引導,不要因為(wei) 說話不流暢的問題批評孩子。”
她還指出,如果家裏隻有一個(ge) 小孩子,其他都是大人或年長的孩子,家人的語言能力、語速遠高於(yu) 小孩子,可能會(hui) 造成“高需求”的語言環境。例如,家裏人說話語速都比較快,而小孩子的語速沒那麽(me) 快,就會(hui) 受到周圍語言環境的影響,自動把語速加快,而小孩子對語言或語音的加工及提取能力相對不足,會(hui) 造成口吃表現。“所以,評估口吃兒(er) 童家庭的語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兒(er) 童語言幹預應注意哪些時間點?
王建紅指出,一些家長認為(wei) ,孩子長大了都能說話,或認為(wei) “貴人語遲”,沒有對語言問題早早進行評估和幹預,如果孩子的語言問題持續存在,將對其將來的社交和學業(ye) 產(chan) 生影響。
她強調,兒(er) 童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是0-6歲,口語表達啟動的最佳時期是0-3歲,應在發育早期,就對語言發育問題盡早發現、及早幹預。
她表示,在0-1歲前語言發展期,如果孩子出現了眼神交流、肢體(ti) 交流或特定發聲等非口語表達能力的落後,就需要幹預,加強對孩子的眼神、肢體(ti) 表達和口語刺激;在1歲之後的語言發展期,如果孩子到了1歲半還不能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到了2歲還不能說短語,詞匯量非常少,就需要幹預和糾正了。
“在臨(lin) 床中,通常4歲前的語言發育問題會(hui) 診斷為(wei) 語言發育遲緩,到了4歲之後,如果孩子仍然存在語言發育問題,會(hui) 診斷為(wei) 語言障礙。但建議對於(yu) 語言發育遲緩的篩查及幹預要關(guan) 口前移,盡早發現,及早幹預,不要等到3歲多、到了4歲再來看是不是語言發育問題。”王建紅表示。(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