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月31日電 (陳靜 王根華)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醫療技術發展,目前主流的前列腺癌根治手術,盡管創傷(shang) 逐漸減小,術後恢複不斷加快,但仍然有相當數量的患者,被術後的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礙等並發症困擾。
記者31日走訪海軍(jun) 軍(jun) 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獲悉,該院泌尿外科任善成教授,陰雷副教授團隊,創新采用“磁共振超聲融合靶向活檢”加“高頻不可逆電穿孔局灶治療”技術,為(wei) 早期、低危前列腺癌患者實施診治,實現腫瘤控製及功能保護二者兼得。這種精準的“毫米級導航”手術,為(wei) 眾(zhong) 多前列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任善成教授介紹,前列腺癌被認為(wei) 是一種相對“惰性”的惡性腫瘤,對於(yu) 特定的“早期、低危”患者,臨(lin) 床上可以選擇“觀察等待”“放療”或“根治手術”,但這些常規治療方式無法兼顧腫瘤控製和功能保護,使得患者在選擇時常陷入兩(liang) 難狀況。一直以來,對於(yu) “早期、低危、範圍局限”的前列腺癌,醫生和患者都期待能有新治療手段:“更加微創”“格外精準”,既能夠消滅尚未形成氣候的腫瘤病灶,又可擺脫外科手術“大炮打蚊子”的擔憂。
任善成教授團隊開展精準的“毫米級導航”手術,為(wei) 眾(zhong) 多前列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上海長征醫院供圖)
陰雷副教授介紹,高頻不可逆電穿孔,目前被認為(wei) 是一種很有希望的新技術。該技術利用置入前列腺腺體(ti) 內(nei) 的纖細電極針,準確包圍腫瘤病灶,然後在相鄰的電極針間激發微高壓電場,擊破腫瘤細胞外壁,導致腫瘤細胞死亡,同時病灶周圍的正常組織功能可以得到有效保護。
68歲的劉先生(化名)就是這一創新技術的受益者之一。去年10月,他在體(ti) 檢中發現前列腺腫瘤指標升高,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前列腺增生,局部可疑腫物。任善成教授表示:“對於(yu) 可疑前列腺癌病例的診斷,我們(men) 采用‘磁共振超聲融合,靶向加模板’無痛穿刺活檢技術,不但可以有效判斷患者前列腺內(nei) 是否存在腫瘤,而且可以了解腫瘤病灶的準確位置和範圍,為(wei) 後續精準治療奠定基礎。”任善成教授團隊利用這種靶向活檢方法為(wei) 劉先生確認了前列腺癌病灶性質及病變範圍。
任善成教授,陰雷副教授為(wei) 他製定了采用高頻不可逆電穿孔技術,進行微創局部精準治療的手術方案。手術中,根據患者病灶分布特點,陰雷副教授依次置入5根消融電極針,精準包圍病灶,而後設定消融參數依次進行消融,僅(jin) 用半個(ge) 小時,手術順利完成。次日,劉先生恢複進食,下床活動,並於(yu) 當天順利出院。
據悉,術後複查顯示,劉先生的病灶消融效果滿意,腫瘤指標得到有效控製;同時劉先生的性功能和排尿控製能力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
長征醫院泌尿外科是中國國內(nei) 最早開始探索前列腺癌局灶治療技術的中心之一,至今已完成40餘(yu) 例利用高頻不可逆電穿孔技術治療早期、低危前列腺癌的臨(lin) 床案例。據悉,最長隨訪病例超過4年,患者的腫瘤控製,控尿功能、性功能保護結果都令人滿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