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餘杭深化“一畝山萬元錢”行動
杭州餘(yu) 杭區瓶窯鎮牛頭山早竹筍栽培基地的工人們(men) ,前些天忙著給竹林“蓋被子”。
“種出來的春筍嫩不嫩,口感好不好,跟竹子生長環境有很大關(guan) 係。”該基地負責人劉彩鳳告訴記者,種出好春筍也是一門技術活。“竹子四周覆蓋麥殼和礱糠後,能起到保溫效果,但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不行,最好維持在18℃—22℃之間。”
種竹筍,劉彩鳳已有二十多年經驗。從(cong) 2000年到現在,她把牛頭山早竹栽培基地的竹林麵積由50畝(mu) 擴建到300畝(mu) 。從(cong) 最初“摸著石頭過河”,到畝(mu) 均春筍產(chan) 量4000斤,劉彩鳳感歎,這背後得益於(yu) 政府開展的“一畝(mu) 山萬(wan) 元錢”行動,讓她成為(wei) 一個(ge) 有經驗又懂技術的種植戶。
據了解,自2018年浙江省啟動“一畝(mu) 山萬(wan) 元錢”行動以來,餘(yu) 杭區林水局通過項目驅動、服務推動、示範帶動,出台“興(xing) 林富民十條”“一畝(mu) 山萬(wan) 元錢林下經濟發展”等政策,不斷強化科技支撐,建立林業(ye) 經濟、竹業(ye) 等產(chan) 業(ye) 科技服務團隊5個(ge) ,積極搭建“四聯”工作製度,實行聯村、聯企、聯戶、聯基地,帶動種植戶致富。經過四年實踐,餘(yu) 杭區的“林下富民”模式,已成為(wei) 全省“一畝(mu) 山萬(wan) 元錢”科技富民行動十大推廣模式之一。
竹子生長需要陽光,種植間距有講究;澆灌竹林的濕潤度直接影響竹子的生長狀況,需要利用檢測儀(yi) 精準測算;麥殼和礱糠並不是簡單覆蓋,要運用溫度計一遍遍測量,記錄最佳數據……劉彩鳳告訴記者,經過專(zhuan) 家指點,她明白科學種植的重要性,春筍也越種越好。“今年春筍長勢好,過年期間至少能賣出每斤28元的好價(jia) 格。”
不僅(jin) 如此,在深化“一畝(mu) 山萬(wan) 元錢”行動過程中,餘(yu) 杭區還鼓勵種植戶開展“林下複合經營”發展模式。依托基地良好生態環境,劉彩鳳在竹林下養(yang) 雞、種大球蓋菇種。“林下雞在竹林散養(yang) ,以蟲、草為(wei) 食,足足長到200天才開始售賣,每隻價(jia) 格138元,廣受好評。”劉彩鳳說,靠著林下“複合經營”模式,她每年淨收入達60萬(wan) 元。而劉彩鳳並沒有打算停下腳步,她還主動報名參加全國竹筍研討會(hui) ,學習(xi) 先進經驗。“準備一直幹下去,幹到幹不動為(wei) 止。”這是過上了好日子的劉彩鳳對未來的態度。
截至目前,餘(yu) 杭區已累計推廣“一畝(mu) 山萬(wan) 元錢”富民模式2萬(wan) 餘(yu) 畝(mu) ,其中兩(liang) 個(ge) 基地還榮獲全省首批“一畝(mu) 山萬(wan) 元錢”科技推廣高質量示範基地。“下一步,我們(men) 將充分發揮示範基地、示範戶典型引領作用,實現村帶村、戶幫戶,切實提高受益麵和覆蓋度,帶動鄉(xiang) 村共富發展。”餘(yu) 杭區林業(ye) 水利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