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 中軸線遺產展陳方案正在編製
本報記者劉婧在新聞發布會(hui) 上提問
動態
新時代的首都發展什麽(me) 樣?在昨天舉(ju) 行的“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新聞發布會(hui) 上,市委宣傳(chuan) 部、市科委、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政務服務局、通州區委主要負責人就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等方麵,勾勒了未來首都發展藍圖。
關(guan) 鍵詞:文化中心
編製中軸線遺產(chan) 展陳方案
作為(wei) 全國宣傳(chuan) 文化領域首個(ge) 麵向2035年,展望2050年的中長期規劃,《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已全麵實施。市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市電影局局長王傑群介紹說,2021年文化領域研究重點議題60項,有效推動解決(jue) 中軸線申遺等重點難點問題,全年部署重點任務清單116項,折子工程258項。其中,全市全國愛國主義(yi) 教育示範基地位居全國第一,香山革命紀念地成為(wei) 紅色文化新地標,北大紅樓已累計接待觀眾(zhong) 超14萬(wan) 人次,相關(guan) 舊址接待量近90萬(wan) 人次。
同時,有力推進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三年行動計劃48項重點任務。中軸線申遺重點區域文物騰退和環境整治等重點任務進展順利,中軸線申遺文本提前一年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an) 中心完成審查。連續3年召開中軸線相關(guan) 國際會(hui) 議,中軸線遺產(chan) 展陳體(ti) 係方案正在編製。2021年開展中軸線主題文藝創作與(yu) 文化活動34項,北京中軸線影響力不斷擴大。
在統籌大運河、長城、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方麵,出台《北京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部署重點項目37項,出台《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規劃》,安排任務24項,以大運河、長城北京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wei) 抓手帶動三條文化帶整體(ti) 躍升。白浮泉、萬(wan) 壽寺、八裏橋等重點文物遺址已實現騰退保護。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和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正加緊建設。
影視劇方麵,今年將聚焦冬奧等重大題材重磅推出一批精品力作,著力搭建首都文化大舞台。
關(guan) 鍵詞:科技冬奧
200多項技術搭建應用場景
北京冬奧會(hui) 不僅(jin) 是展示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舞台,也成為(wei) 展現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果的重要平台。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二級巡視員王建新介紹,截至目前,在冬奧場景先後測試和使用了200多項技術,涉及信息工程與(yu) 軟件工程、公共安全、高清視頻、5G和新能源等領域,適用智慧、綠色、安全、防疫等60多個(ge) 細分應用場景。在這些技術中,已確定賽時應用70餘(yu) 項。其中20餘(yu) 項在技術先進性和應用展示度方麵極具代表性,亮點紛呈。
“比如,我們(men) 研發了公共空間氣溶膠新冠病毒檢測係統,可實現場館內(nei) 空氣的病毒監測預警和快速檢測,檢測靈敏度比傳(chuan) 統檢測手段提高了3倍,同時在國家速滑館、冰立方等場館進行了相關(guan) 測試。”王建新說,圍繞冬奧會(hui) 食品等環節,建立了以區塊鏈技術為(wei) 核心的冬奧食品安全保障平台,實現了對冬奧會(hui) 食品的可追溯。研發了冬奧場館岩土構築物災害早期識別及自動預警係統,圍繞延慶冬奧會(hui) 場地建設工程,設置預警監測點,實時采集斜坡、崩塌、邊坡土質鬆散和路側(ce) 危岩等方麵的災害信息,為(wei) 冬奧會(hui) 場地施工提供實時監測及災害早期預警。為(wei) 了提升觀賽體(ti) 驗,還研發了基於(yu) 三維空間重建技術的冬奧虛擬導覽係統,實現場景展示、VR導覽等服務功能。
關(guan) 鍵詞:數字經濟
“五子”聯動呈現新局麵
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是北京順應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趨勢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是聯動“五子”、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性安排。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王磊在發布會(hui) 上介紹說,北京數字經濟發展進一步提速,標杆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設體(ti) 係更加完善,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可以概括為(wei) 五個(ge) “新”,分別為(wei)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進入新階段;數字產(chan) 業(ye) 化邁上新台階;產(chan) 業(ye) 數字化取得新成效;數據價(jia) 值化實現新突破;“五子”聯動呈現新局麵。
在“五子”聯動方麵,科創中心建設夯實數字技術創新基礎,上線北京首個(ge) 超導量子計算雲(yun) 平台,發布智能模型“悟道2.0”,全球首個(ge) 軟硬一體(ti) 、自主可控區塊鏈平台“長安鏈”投入運營。“兩(liang) 區”建設推動數字經濟規則構建和國際化發展,爭(zheng) 取增值電信業(ye) 務的開放試點,數字貿易港倡議獲得20餘(yu) 家中歐企業(ye) 積極回應。數字消費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出台數字消費創新引領專(zhuan) 項實施方案、信息消費體(ti) 驗中心服務規範等政策標準,21個(ge) 項目入選國家新型信息消費示範項目,培育15家信息消費體(ti) 驗中心。
下一步,本市將積極打造數字時代的“北京樣板”,加快建設成為(wei) 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
關(guan) 鍵詞:市場消費
推動52個(ge) 商圈差異化發展
昨天,市商務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郭文傑介紹了本市在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方麵做的各項工作。目前,全市範圍內(nei) ,消費新地標正加速布局,王府井等22個(ge) 傳(chuan) 統商圈和長安商場等20家“一店一策”試點企業(ye) 基本完成升級改造;2021年落地首店數量901家;6個(ge) 新消費品牌孵化試點基地掛牌運營。
在便民消費供給方麵,全市八類基本便民商業(ye) 網點達到9萬(wan) 個(ge) ,基本實現全市社區便民商業(ye) 服務功能全覆蓋,130個(ge) 便利店、書(shu) 屋、藥店成功進駐地鐵站;2021年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藥品試點規模達到去年總額的5.4倍,717家離境退稅商店居全國首位。
據統計,去年1-11月全市總消費、服務消費、社零總額分別同比增長13.1%、15.5%和10.4%,預計去年全年社零總額將達到1.5萬(wan) 億(yi) 元左右,消費規模基本恢複至2019年疫情前水平。
在此基礎上,北京將繼續推動培育建設工作,如以差異化發展策略推動全市22個(ge) 傳(chuan) 統商圈和30個(ge) 新興(xing) 商圈發展,力爭(zheng) 到2025年,在國際知名度、消費繁榮度、商業(ye) 活躍度、到達便利度、消費舒適度、政策引領度等六大類關(guan) 鍵指標方麵水平顯著提升,將北京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競爭(zheng) 力和美譽度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關(guan) 鍵詞:城市副中心
今年固定投資項目超千億(yi) 元
“全區地區生產(chan) 總值、固定資產(chan) 投資雙雙突破千億(yi) 元大關(guan) 。”通州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鄭皓介紹,市區兩(liang) 級563項重點工程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梯次推進,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開園迎客,劇院、圖書(shu) 館、博物館三大公共建築主體(ti) 結構封頂,環球主題公園盛大開園,廣渠路東(dong) 延地下道路建成通車,行政辦公區、運河商務區、文化旅遊區、張家灣設計小鎮、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東(dong) 六環入地改造等重點區域和重大工程建設全麵提速,“眾(zhong) 星拱月、串珠成鏈、各美其美”的城市空間和功能布局初現雛形。
針對北京青年報記者提出的“今年副中心計劃實施哪些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的問題,鄭皓表示,今年副中心初步安排固定投資項目426個(ge) ,涉及投資超千億(yi) 元。其中,基礎投資項目208個(ge) ,包括要開工建設的軌道交通M101線,統籌實施潮白河、北運河流域的生態建設等。此外,在推動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方麵還有132個(ge) 項目,如華夏銀行、首旅集團等新總部項目。
關(guan) 鍵詞:每月一題
製定“一方案三清單”
“每月一題”是市民關(guan) 心的重要民生問題。市政務服務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孫舫介紹,2021年“每月一題”27個(ge) 問題由12個(ge) 市級部門牽頭負責,全年共完成600多項任務,出台110多項政策法規,辦成了一批實事好事。據第三方機構公眾(zhong) 滿意度調查顯示,27個(ge) 問題全年治理整體(ti) 滿意度為(wei) 91.31%。
一些和百姓密切相關(guan) 的問題得到了解決(jue) 。針對疑難複雜問題出台改革創新舉(ju) 措,如房產(chan) 證辦理難問題,創新提出“尊重曆史、無錯優(you) 先”原則;針對新業(ye) 態新領域問題加強服務監管,如網絡消費糾紛問題,製定《電子商務經營者主體(ti) 責任清單》,強化平台企業(ye) 行業(ye) 監管;針對季節性周期性規律性問題“未病先治”,如漏雨等房屋使用問題,建立房屋修繕“先應急後追償(chang) ”製度……
孫舫表示,在此基礎上,已對2021年群眾(zhong) 高頻難點訴求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聚焦職責交叉、基層難以破解、亟需改革的問題,今年選取了老樓加裝電梯、居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建設、集中供暖不熱等17個(ge) 高頻共性問題。孫舫透露,這17個(ge) 問題由13個(ge) 主責單位牽頭負責,目前均已製定“一方案三清單”,從(cong) 年初就開始同步推進。
文/本報記者 劉洋 劉婧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