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各地各部門持續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 以百年黨史砥礪初心使命
黨(dang) 的百年曆史,蘊含著豐(feng) 富的政治營養(yang) 和精神瑰寶。去年以來,江蘇各地各部門將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持續推進、不斷深化,全省廣大幹部群眾(zhong) 不斷從(cong) 黨(dang) 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學”“做”結合,有力推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走深走實、常態長效。
百年初心成大道,踔厲奮發向未來。以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引領奮鬥新征程,江蘇上下正持續鞏固拓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成果,堅決(jue) 扛起“爭(zheng) 當表率、爭(zheng) 做示範、走在前列”光榮使命,奮力譜寫(xie) “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融入日常,以學固本錘煉堅強黨(dang) 性
一年來,全省各地各部門常態化開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持續拓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新路徑,引導廣大黨(dang) 員幹部從(cong) 黨(dang) 的奮鬥曆程、偉(wei) 大成就、曆史經驗中汲取智慧力量。
南通在全省首創巡學、考學、賽學“三學”機製,通過聽、看、考、訪、賽等方式形成閉環,係統提升學習(xi) 教育實效,有力推動黨(dang) 員幹部加強理論武裝、感悟思想偉(wei) 力;連雲(yun) 港突出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這個(ge) “關(guan) 鍵少數”,堅持“一月一主題、每月讀書(shu) 班”,推動學在日常、融入經常;蘇州推行跨地區、跨層級、跨係統的聯學新模式,各級黨(dang) 組織主動與(yu) 先進地區、先進單位開展對標對表、互訪互學、聯創聯建,有效拓展了基層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廣度深度。
做實規定動作,又在方式方法上積極創新,增強了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實效,讓廣大黨(dang) 員幹部得到思想上的教育、精神上的洗禮。
“一個(ge) 紅色地名背後就是一段難忘故事。這次我們(men) 騎行了30公裏,雖然天氣很冷,但心是火熱的,仿佛穿越時光隧道,回到那段崢嶸歲月。”近日,揚州職業(ye) 大學“曉軒”先鋒隊隊員騎著自行車,一路尋訪曹起溍故居、許曉軒故居等,感受紅色精神。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開展以來,揚州創新開展“跟著地名學黨(dang) 史”活動,200多萬(wan) 人次黨(dang) 員群眾(zhong) 主動“打卡”,在“足跡裏”學深悟透,於(yu) “行走中”接受教育。
一係列“沉浸式”黨(dang) 課,營造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濃厚氛圍,推動人人學黨(dang) 史、人人講黨(dang) 史。宜興(xing) 開設“田野上的黨(dang) 課”,進農(nong) 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ye) 、進醫院、進景點,邀請專(zhuan) 家、組建宣講誌願服務隊等,把紅色課堂搬到老百姓“家門口”,把紅色精神傳(chuan) 遍街巷小區、村莊小院、田間地頭。
厚植青少年愛黨(dang) 愛國愛社會(hui) 主義(yi) 情感,全省各地各部門把黨(dang) 史教育融入課堂、融入實踐。為(wei) 引導青少年傳(chuan) 承和弘揚好“新安旅行團”的光榮傳(chuan) 統,淮安組織開展“小好漢宣講員”專(zhuan) 題宣講,舉(ju) 辦“我們(men) 都是收信人”“重走新旅路”等主題活動,編創圖書(shu) 《一群小好漢》、舞台劇《烽火小號手》等作品,掀起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新高潮。除了“青年學習(xi) 社”“青年講師團”等具有江蘇特色的思想引領品牌,江蘇持續開展“馬克思主義(yi) ·青年說”係列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開展“請黨(dang) 放心、強國有我”大學生主題實踐活動,引導青年學生牢記囑托、做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
搭平台、建機製,有力推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熱在基層。宿遷建立流動黨(dang) 員信息庫和結對幫學機製,組建39支“黨(dang) 史送學”誌願者服務隊,分赴南京、蘇州等流動黨(dang) 員聚集地,提升流動黨(dang) 員身份意識。鎮江市建設亞(ya) 夫廣場、亞(ya) 夫基地,依托戴莊有機農(nong) 業(ye) 園區,真實呈現趙亞(ya) 夫奮鬥曆程,引導廣大黨(dang) 員學習(xi) 先進、爭(zheng) 當先進。
出政策、促長效,各地推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有聲有色開展。淮安市清江浦區製定出台《清江浦區紅色黨(dang) 史宣講“六進”工作方案》,“紅色輕騎兵”宣講隊成為(wei) 活躍在淮安大地上傳(chuan) 承紅色精神的一支先鋒力量。蘇州市委黨(dang) 校製訂《關(guan) 於(yu) 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融入理論教育和黨(dang) 性教育全過程的工作製度》,持續將“好聲音”傳(chuan) 播出去,宣講1650場次,受眾(zhong) 逾12萬(wan) 人次,受到基層單位廣泛歡迎。
建章立製,用心用情解決(jue) “急難愁盼”
融合推進“兩(liang) 在兩(liang) 同”建新功行動與(yu) “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實踐活動,全省各地各部門積極將這一過程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以製度形式固化下來、堅持下去,推動實踐活動常態長效。
石榴新村位於(yu) 有著“中華第一商圈”之稱的南京新街口,始建於(yu) 上世紀50年代,由於(yu) 曆史原因,長期以來這裏功能配套嚴(yan) 重不足。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中,南京市把危房治理作為(wei) “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實踐活動的發力點,石榴新村僅(jin) 用45天就實現97%的簽約率。南京市將85幢危險房屋列入治理目標任務,已完成70幢治理任務,完成率達82%,直接受益群眾(zhong) 有5000餘(yu) 戶。
打造工作閉環,確保實事辦實,南京創新常態化機製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解難題,通過有計劃分步驟開展走訪調研、領辦督辦、媒體(ti) 監督、動態管理,形成“基層群眾(zhong) 出題目、黨(dang) 員幹部做答卷、辦理過程群眾(zhong) 監督、結果成效群眾(zhong) 評判”的工作格局。
圍繞怎麽(me) 辦實事,建立健全“知民情、察民意”工作機製,全省各地各部門綜合運用實地走訪、集體(ti) 座談、民意調查、網絡征求意見、信訪渠道和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手段,排查梳理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
徐州市賈汪區用活“十必聯”機製學黨(dang) 史辦實事,以人民群眾(zhong) 所需所盼為(wei) 重心,堅持誰家有喜事、喪(sang) 事、難事、急事、病事必組織誌願者上門聯係,誰家有矛盾糾紛、信訪事項、當兵入伍、空巢老人、留守兒(er) 童必組織誌願者上門聯係的“十必聯”工作法,把學黨(dang) 史與(yu) 辦實事結合起來。
“我剛剛反映了28號小區樹木遮擋采光的問題,街道就安排了樹木修剪,真沒想到這麽(me) 快!”居民劉阿姨高興(xing) 地說。蘇州市姑蘇區創新建立“社情民意聯係日”工作製度,將每月第二個(ge) 星期日定為(wei) “社情民意聯係日”,最大限度為(wei) 群眾(zhong) 排憂解難,提升百姓幸福感。
一項項硬招實招,全麵彰顯民生溫度。省教育廳全麵推進中小學課後服務,按照每周開展5天、每天至少提供2小時的標準,全麵推進課後服務“5+2”模式。省醫保局組織建設全省“15分鍾醫保服務圈”,傾(qing) 力打通醫保經辦“最後一公裏”。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聯合省供銷合作總社建成的江蘇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消費幫促體(ti) 驗中心和線上“鮮豐(feng) 匯”幫促采購平台,讓經濟薄弱地區農(nong) 特產(chan) 品與(yu) 城市之間有了“直通車”。
實事辦得好不好,群眾(zhong) 說了算。江蘇積極探索實事項目效果評估製度,除了省級層麵製定出台“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實踐活動評估辦法,各地也探索建立民生實事項目評估機製,確保需求由群眾(zhong) 提出、過程由群眾(zhong) 監督、成效由群眾(zhong) 評價(jia) 。無錫采取“四六加”評估工作法就是其中一個(ge) 典型,把“閱卷權”交給群眾(zhong) ,有效提升“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實踐活動質效。
此外,江蘇還建立健全黨(dang) 員幹部誌願服務常態化製度,組織黨(dang) 員、幹部與(yu) 弱勢群體(ti) 、重點人群進行結對幫扶,通過實踐活動建強組織、鍛煉黨(dang) 員、凝聚群眾(zhong) 。
以學促行,“紅色基因”激蕩“發展基因”
及時總結好經驗好做法,提煉形成規律性認識,才能鞏固拓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成果,推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整體(ti) 提升。一年來,全省各地各部門探索製訂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相關(guan) 製度機製,以製度促常態長效,持續引導全省黨(dang) 員幹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努力做到學黨(dang) 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讓“紅色基因”真正變成可持續的“發展基因”,全省各地各部門統籌研究力量,積極開展革命史料的搶救、征集和研究工作,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蘊藏的思想內(nei) 涵。著力築牢文物保護的紅線、底線和生命線,製定完善各地紅色資源保護名錄,穩步推進紅色資源保護立法,用法律武器為(wei) 紅色資源“保駕護航”。揚州專(zhuan) 門製定紅色教育基地保護、提升與(yu) 利用工作實施方案,召開紅色資源保護與(yu) 利用專(zhuan) 題會(hui) 議,有效推進紅色資源保護傳(chuan) 承。徐州統籌推進140處紅色遺址的保護利用,改造提升淮海戰役紀念館、“八號門事件”舊址等14處重要遺址遺跡。
運用數智化賦能紅色資源,全省持續不斷推出綜合應用場景,設計一批“網上紅色展館”,製作一批“紅色地圖”、標注一批“紅色地標”,將現場打卡與(yu) 網上打卡結合起來,形成穿越時空的熱點效應。將革命傳(chuan) 統尤其是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融匯到展陳展示、瞻仰體(ti) 驗和文藝創作之中,詮釋紅色文化既有深度又有溫度。“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江蘇曆史展”人氣爆棚,淮安建成“蘇北小延安軍(jun) 旅小鎮”,梳理40餘(yu) 處紅色文化遺存、紅色景區、黨(dang) 性教育基地,“淮安黨(dang) 史地圖”上線運行,引導幹部群眾(zhong) 就近開展體(ti) 驗式學習(xi) 。泰州開展文藝精品黨(dang) 課,組織淮劇《楊根思》、錫劇《紅梅花兒(er) 開》、原創京劇《梅蘭(lan) 芳·蓄須記》巡演。常州策劃錄製“秋白課堂”雲(yun) 端課,開發《初心與(yu) 抉擇》等數十個(ge) 情景黨(dang) 課、故事黨(dang) 課、音樂(le) 黨(dang) 課,開設《常州三傑生平事跡展覽》,讓觀眾(zhong) 沉浸式感受紅色力量。
以製度促常態長效,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成效,正成為(wei) 江蘇大地上可見可感的高質量發展成果——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更有活力。溧陽市上興(xing) 鎮牛馬塘村去年來了位“第一書(shu) 記”,這是一名駐村規劃師。他還有一批來自江蘇省規劃設計集團的青年小夥(huo) 伴,為(wei) 村裏的規劃建設出謀劃策。現在的牛馬塘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成為(wei) 眾(zhong) 多遊客“打卡地”。這是江蘇省自然資源係統深入開展“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實踐活動的縮影。針對鄉(xiang) 村規劃人才匱乏現狀和改善農(nong) 民住房條件、建設美麗(li) 村莊等實際需要,江蘇積極探索建立責任規劃師製度。目前,近千名規劃師活躍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第一線,為(wei) 建設“美麗(li) 江蘇”添磚加瓦。
青年追夢,更有動力。團省委打造百條“青年學習(xi) 社”主題線路,讓青少年在遊中學、學中悟,接受沉浸式、體(ti) 驗式教育。通過發布建設標準、過程跟蹤輔導、開展年度考核,在全省集中命名、授牌一批示範型“青年學習(xi) 社”線路,省級層麵在項目、資金、資源等方麵予以扶持,推動學習(xi) 社線路持續良性發展。
民生溫度,更加暖心。蘇州市不斷改進完善養(yang) 老服務供給保障體(ti) 係,分類促進養(yang) 老機構管理與(yu) 建設,帶動全市養(yang) 老服務和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向縱深發展。鹽城市建立12345“一哨聯辦”工作機製,及時感知、精準解決(jue) 群眾(zhong) 所需,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百年黨(dang) 史,是取之不盡的精神寶庫和用之不竭的動力源泉。汲取奮進力量、堅決(jue) 扛起使命,全省黨(dang) 員幹部將繼續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奮力譜寫(xie) “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以優(you) 異成績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