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自媒體 有德有規方能致遠

發布時間:2022-01-12 11:03:00來源: 山西日報

  “開局一張圖,內(nei) 容全靠編。”這是網友對某些自媒體(ti) 人信口開河、炮製謠言的形象吐槽。自媒體(ti) 信息發布的低門檻使得其內(nei) 容生產(chan) 良莠不齊、泥沙俱下,也讓一些行業(ye) 痼疾滋生蔓延。近一段時間以來,山西省網信和公安部門向自媒體(ti) 失範及違法行為(wei) 頻頻亮劍,對違規公眾(zhong) 賬號和違法“網紅”接連施以重拳,封號、禁言、拘留,一係列果斷、強硬的懲處措施釋放出明確的信號:絕不允許違規賬號混淆視聽、絕不縱容劣跡“網紅”興(xing) 風作浪。自媒體(ti) 行業(ye) 的“紅線”在哪裏?自媒體(ti) 人應恪守怎樣的職業(ye) 規範?新年伊始,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找準痛點重拳出擊

  自媒體(ti) 不是“自由體(ti) ”

  1月5日,省委網信辦聯合市縣網信部門對27款違規公眾(zhong) 賬號作出依法處置。“呂梁人家”“清風廉政時訊”“時尚精彩人生”“我在這個(ge) 莊zjh”等微信和微博賬號,因存在未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違規采編轉載新聞信息、惡意營銷炒作、發布低俗色情信息、“標題黨(dang) ”現象嚴(yan) 重等違規行為(wei) ,被處以永久關(guan) 閉或禁言 90天的嚴(yan) 肅懲治。

  省委網信辦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作為(wei) 互聯網信息內(nei) 容監管部門,近年來,省委網信辦高度重視對自媒體(ti) 賬號的監管工作,嚴(yan) 格落實《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和《互聯網用戶公眾(zhong) 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對屬地利用時政新聞和社會(hui) 事件“蹭熱點”、借勢炒作渲染負麵報道、發布標題黨(dang) 文章煽動網民情緒、炒作娛樂(le) 八卦製造群體(ti) 對立的違規賬號予以重點清理處置。下一步,省委網信辦將一手抓清理整治,一手抓規範管理,持續加強對屬地自媒體(ti) 賬號內(nei) 容巡查監管,嚴(yan) 懲問題嚴(yan) 重賬號,打擊違法違規行為(wei) ,進一步規範網上傳(chuan) 播秩序,清朗網絡空間。

  在淨化公眾(zhong) 賬號的同時,一場直播領域的全網“大掃除”也在接力進行。2021年12月29日,3名太原本地“網紅”便因自己的不當言行徹底“翻了車”,並為(wei) 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jia) 。據太原網警巡查執法官方微信介紹,被大量網友舉(ju) 報的3名抖音博主均擁有數萬(wan) 名粉絲(si) ,其中,“大表哥”“太原東(dong) 環十二少”多次在上千人在線的抖音直播間辱罵他人,在網上造成惡劣影響;“賓利哥”則涉嫌破壞通訊設施,嚴(yan) 重影響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從(cong) 太原網警官方抖音發布的視頻來看,三人語氣囂張、態度蠻橫,與(yu) 網友連麥過程中,煽動不良情緒、人為(wei) 製造矛盾,言語間頻繁出現侮辱性詞匯,最終均被依法處以行政拘留十日。

  山西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李彩霞表示,這一連串舉(ju) 措及時有效,彰顯了我們(men) 維護清朗網絡空間的堅定決(jue) 心。新技術、新業(ye) 態的層出不窮開啟了全新的生活樣態,卻也淪為(wei) 某些自媒體(ti) 人非法牟利的工具。持之以恒、毫不懈怠地將“淨網”進行到底,既能對不法分子形成強大震懾和警示,也能夠引導、督促自媒體(ti) 行業(ye) 正本清源。

  有情懷 勇擔當

  “網紅”要有新姿態

  博取眼球、挑戰公德、捏造事實、惡意中傷(shang) ……一部分被流量裹挾的自媒體(ti) 人不惜越界,各種伎倆(lia) 輪番上場,在破壞行業(ye) 生態的同時也汙濁了網絡空間,驅散這股“烏(wu) 煙瘴氣”勢在必行。

  山西晉商行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總監劉斌表示,就直播而言,一些主播們(men) 投機取巧大打“擦邊球”,與(yu) 平台特定的盈利模式不無關(guan) 係。通常來說,直播的盈利模式有兩(liang) 種:一種是帶貨型主播,通過抽成賺取傭(yong) 金;另一種是娛樂(le) 型主播,主要依賴用戶打賞,“翻車”的三位主播均屬於(yu) 後者。打賞型主播通過語言刺激、表演節目、才藝PK等方式挑動氣氛,積攢人氣,“榜一”“榜二”大哥在炫富心理作用下,常常不吝千金,爭(zheng) 先恐後刷禮物,為(wei) 主播貢獻了不菲的收入,激情打賞、高額打賞比比皆是。

  何為(wei) 真正的“網紅”?所謂流量越大責任越大,自媒體(ti) 人在享受流量帶來的豐(feng) 厚紅利時,又應輸出怎樣的作品和價(jia) 值?

  根據“新抖”數據平台的統計,記者發現,長期霸榜我省前十的人氣短視頻博主“阿強一然”“陶陶麻麻”“笑笑悟”等,內(nei) 容均以記錄日常生活的美好片段為(wei) 主,風格或輕鬆活潑,或幽默搞笑,或溫馨感人,無不是對市井百態、人間煙火的生動刻畫,傳(chuan) 遞出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李彩霞認為(wei) ,枉顧公序良俗、有悖倫(lun) 理道德、踐踏法律尊嚴(yan) ,這類自媒體(ti) 不僅(jin) 是對網絡真善美的消解,也是對公眾(zhong) 善意的透支,不顧吃相、不理法度、不講羞恥無異於(yu) 飲鴆止渴,終究不能致遠。隻有反映真實生活,有溫度、求品質、講價(jia) 值的正能量作品才是人心所向,才能擁有長久旺盛的生命力。自媒體(ti) 人應是社會(hui) 責任的承擔者、網聚力量的參與(yu) 者,這樣的“人設”才立得住、走得遠。

  齊抓共管

  共護網絡空間風清氣正

  走過野蠻生長,自媒體(ti) 行業(ye) 呼喚理性,更呼喚秩序。自媒體(ti) 絕非“自由體(ti) ”,唯有全社會(hui) 凝聚合力、共築屏障,才能維護網絡環境的天朗氣清。

  山西財經大學法學院國際法教研室主任汪麗(li) 麗(li) 表示,自媒體(ti) 從(cong) 來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自由之地。對於(yu) 自媒體(ti) 言論,應從(cong) 是否損害公共利益與(yu) 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角度加以限製。如果涉嫌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構成侮辱、誹謗,則應受到法律的製裁。她建議,無論是大V還是“網紅”,要嚴(yan) 格約束自身言行,以免“禍從(cong) 口出、筆下生非”,公共利益需要全體(ti) 社會(hui) 成員的共同守護。

  “現階段,規避直播風險的主要手段是機器監控,一旦出現違規或敏感詞匯,平台便會(hui) 第一時間提示,甚至實施限流。”劉斌認為(wei) ,今後還應進一步強化平台管控,提升機器檢測的靈敏度、精準度,對於(yu) 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劣跡主播不給予流量扶持。同時,他也坦承,流量密碼由用戶喜好決(jue) 定,比如高顏值主播便天然受到粉絲(si) 青睞,如果娛樂(le) 打賞的模式不加以改變,靠吸引眼球來博出位的行業(ye) 頑疾將很難從(cong) 根本上治愈。劉斌建議,良性的主播生態應是“紡錘式”結構,隨著居於(yu) 底部的無聊娛樂(le) 消費逐步減少,自媒體(ti) 行業(ye) 也將重回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

  “平台應成為(wei) 內(nei) 容生產(chan) 和信息發布的‘守門員’‘把關(guan) 人’。”李彩霞認為(wei) ,要強化責任意識、理順審核流程,加強事前、事中、事後監管,對各類違規違法賬號一經發現立即處理、絕不姑息,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堅決(jue) 將破壞互聯網健康生態的蛀蟲清理出局。她還指出,當前麵臨(lin) 的一個(ge) 現實難題是,擁有龐大粉絲(si) 基數的自媒體(ti) 賬號往往伴隨著商業(ye) 力量的助推,此類賬號各平台間相互轉換的能力更強、監管難度更大,這也是今後有關(guan) 部門著力的重點。

  此外,李彩霞表示,自媒體(ti) 人也要主動作為(wei) ,一方麵樹立規則意識,並主動轉化為(wei) 內(nei) 在自覺,對照道德底線和法律紅線,自我加壓、自我審視。另一方麵還應積極提升自身媒介素養(yang) ,善用互聯網語言,充分運用網絡傳(chuan) 播規律,講述一個(ge) 個(ge) 可信、可愛的動人故事。(記者郭慧)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