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關注湖南:政策精準幫扶,激發種業發展活力

發布時間:2022-01-21 16:42:00來源: 《人民日報》

  政策精準實施,各方協同支持,大力推進種源等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打好這場種業(ye) 翻身仗

  農(nong) 以種為(wei) 先。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提出,大力推進種源等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這是深入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保障種源自主可控的重要環節。如何扶優(you) 做強種業(ye) 企業(ye) ,助力攻關(guan) 核心技術,打好這場種業(ye) 翻身仗,記者就這一問題進行了采訪。

  ——編 者

  穩住生產(chan) 供給能力,築牢種源“基本盤”

  “啥叫好種子?產(chan) 量、品質、抗性得綜合考慮,選對了種子,收成就有把握。”山東(dong) 沂南縣鑫隆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王曉軍(jun) 感歎。

  種子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種了多年地,王曉軍(jun) 篩選出了適合農(nong) 場常年種植的作物品種。“小麥選‘濟麥22’,玉米用‘登海605’,這些都是本地主打品種,適應當地氣候,畝(mu) 產(chan) 量基本穩定在1200斤左右。”

  企業(ye) 是種子生產(chan) 的主力軍(jun) 。“把我國種子企業(ye) 的生產(chan) 供給能力穩住了,種源的‘基本盤’就能牢靠。”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業(ye) 管理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農(nong) 作物常年用種100億(yi) 公斤,80%來自企業(ye) 。

  從(cong) 世界範圍看,種業(ye) 曆經3次技術迭代,正迎來新的技術革命。做大做強種業(ye) ,必須做優(you) 做強一批具備集成創新能力、適應市場需求的龍頭企業(ye) 。當前,我國種業(ye) 企業(ye) 數量多,但競爭(zheng) 力還不夠強。7000多家農(nong) 作物種子企業(ye) ,規模前十家市場份額僅(jin) 占13%左右。

  2021年,中央製定了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方案,為(wei) 打好種業(ye) 翻身仗提供了路線圖、任務書(sh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總農(nong) 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說:“我們(men) 力爭(zheng) 一年開好頭、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十年實現重大突破,逐步實現種業(ye) 科技的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扶優(you) 企業(ye) 是打好種業(ye) 翻身仗的關(guan) 鍵一招。種業(ye) 振興(xing) 要求,實施企業(ye) 扶優(you) 行動。日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從(cong) 全國7000多家種業(ye) 企業(ye) 中選出70家,擬予重點支持,著力打造優(you) 勢龍頭企業(ye) ,逐步形成領軍(jun) 企業(ye) 、特色企業(ye) 、專(zhuan) 業(ye) 化平台企業(ye) 協同發展的種業(ye) 振興(xing) 企業(ye) 集群。

  政策精準幫扶,激發種業(ye) 發展活力。在湖南,近5年省級審定雜交水稻品種中,90%以上由企業(ye) 培育。湖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黨(dang) 組副書(shu) 記賀麗(li) 君介紹,省財政投入1.37億(yi) 元,在海南陵水建設2000畝(mu) 南繁科研育種園,42家企業(ye) 和科研單位入駐,每年創製育種材料6萬(wan) 份以上。同時,通過實行“縣企共建”,每個(ge) 製種大縣拿出1000餘(yu) 萬(wan) 元,支持龍頭企業(ye) 建設科研示範基地、數據平台和烘幹設施。

  新技術不斷湧現。湖北省襄陽市農(nong) 科院內(nei) ,科研人員正在完善一項新的水稻花藥培養(yang) 技術。“傳(chuan) 統技術培育一個(ge) 新品種,大概需要3年,而水稻花藥培養(yang) 技術1年就夠了。”科研人員趙沙沙說。

  看田選種,看種種田,健全商業(ye) 化育種體(ti) 係

  下一季種啥品種,曾經是農(nong) 民最愁的事。山東(dong) 德州市陵城區豐(feng) 潤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王文昌,卻早已有了答案。在他的農(nong) 場裏,專(zhuan) 門劃出百畝(mu) 試驗田,用來觀察各個(ge) 品種表現。

  看田選種,看種種田,莊稼人最有話語權。王文昌侃侃而談:“有的品種產(chan) 量高,但後期需肥量大,適合較為(wei) 肥沃的地塊;有的雖不那麽(me) 高產(chan) ,但適應性強,好地孬地都能種。”王文昌坦言,對他這樣的規模種植戶來說,種子價(jia) 格是重要考量因素,“肯定選價(jia) 格實惠的,一畝(mu) 地種子投入能差出20來元呢。”今年,王文昌選用適合籽粒直收的玉米品種,提高抗災能力,節約收獲成本。

  好種子是怎麽(me) 培育出來的?“以市場化為(wei) 導向的育種模式,是種業(ye) 研發的大勢。”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業(ye) 管理司二級巡視員謝焱表示,推動種業(ye) 振興(xing) ,必須提升企業(ye) 的創新主體(ti) 地位,讓企業(ye) 整合聚集各方資源,建立健全產(chan) 學研融合、育繁推一體(ti) 的商業(ye) 化育種體(ti) 係。

  強化企業(ye) 與(yu) 科研單位合作。據悉,我國八成左右的種業(ye) 科技資源和人才集中在科研單位,加強科企聯手,有助於(yu) 快速提升種業(ye) 企業(ye) 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中國農(nong) 科院黨(dang) 組書(shu) 記張合成表示,“針對種業(ye) 企業(ye) 研發短板,我們(men) 將全麵開放種質資源、育種平台、知識產(chan) 權和種業(ye) 人才等,並探索‘企業(ye) 出題’科研機製,從(cong) ‘研學產(chan) ’的線性創新轉為(wei) ‘產(chan) 學研’的體(ti) 係創新。”

  科企聯手,合作共贏。“企業(ye) 育種,最頭疼的是人才,咱得學會(hui) ‘借腦’。”山東(dong) 省青豐(feng) 種子有限公司總經理侯元江說,與(yu) 青島市農(nong) 業(ye) 科學研究院的合作嚐到了甜頭,“農(nong) 科院提供小麥品質檢測設備,還有專(zhuan) 家指導,我們(men) 合作繁育的‘青豐(feng) 1號’小麥種子,深受市場歡迎。”

  種業(ye) 基地、產(chan) 業(ye) 園區是重要平台。以全國52個(ge) 製種大縣和100個(ge) 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為(wei) 骨幹的種業(ye) 基地“國家隊”,保障了全國70%以上作物用種需求。去年,國家發改委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聯合印發《“十四五”現代種業(ye) 提升工程建設規劃》,提出支持企業(ye) 牽頭建設種業(ye) 基地。中央財政專(zhuan) 門安排20億(yi) 元,支持製種大縣與(yu) 龍頭企業(ye) 共建。通過完善育種研發、生產(chan) 加工等配套設施和專(zhuan) 業(ye) 服務,讓優(you) 勢企業(ye) 安心紮根,帶動生產(chan) 經營主體(ti) 協同發展。

  江西遂川縣禾源鎮是雜交水稻製種基地。“參與(yu) 製種的稻農(nong) 都是老熟人了,今年又為(wei) 他們(men) 選了幾個(ge) 好品種。”隆平高科種業(ye) 有限公司代理商、遂川縣農(nong) 興(xing) 水稻生產(chan)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劉近生介紹,接到訂單後,通過管理、收割、晾幹、除雜、統一收購,提供製種一條龍服務。“跟單純種地相比,製種對於(yu) 田管、烘幹、除雜等要求更高,效益也更好。”禾源鎮禾源村農(nong) 民郭建英說,去年管理了78畝(mu) 製種田,毛收入達20萬(wan) 元左右。

  我國持續推進海南南繁、甘肅玉米、四川水稻等育製種基地建設。海南南繁基地光熱條件得天獨厚,育種周期可以縮短1/3到一半,全國有700多家科研生產(chan) 單位與(yu) 高等院校活躍在這裏。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華澤田說:“我們(men) 篩選出了一些在高溫條件下、不同環境下米質相對穩定的資源。”如今,全國近70%的農(nong) 作物新品種都經過南繁培育。

  謝焱說:“2022年將在主糧,包括大豆、油料等方麵,新認定一批基地,支持一批基地來滿足我們(men) 糧食安全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的需求。”

  優(you) 化製度供給,為(wei) 企業(ye) 原始創新營造好環境

  近年來,一批高產(chan) 、綠色、優(you) 質、專(zhuan) 用品種脫穎而出,為(wei)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同時,種業(ye) 創新也麵臨(lin) 新課題。

  “新修改的種子法擴大了植物新品種權的權利內(nei) 容及保護範圍。”中國農(nong) 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錄祥說,全鏈條保護植物新品種權,能夠解決(jue) 種子侵權很多現實問題,從(cong) 而更好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規範市場秩序是加快現代種業(ye) 發展的必然要求。相關(guan) 部門全麵強化品種管理和事中事後監管,推動品種向“多專(zhuan) 優(you) ”轉變。國家農(nong) 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hui) 發布《國家級稻玉米品種審定標準(2021年修訂)》,引導培育突破性品種,推動解決(jue) 品種同質化問題。

  日前,新品種權侵權案件審理最新司法解釋出台,為(wei) 種業(ye) 侵權者戴上了“緊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組織開展種業(ye) 監管執法年活動和知識產(chan) 權專(zhuan) 項整治,截至目前,全國已查辦種業(ye) 違法案件6000餘(yu) 起。

  下一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將繼續加大執法監管力度,保持高壓態勢,在製度完善、管理服務、執法監管等方麵加力,不斷提升種業(ye) 保護能力水平。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一方麵,要健全激勵創新的知識產(chan) 權保護製度,擴大知識產(chan) 權保護範圍和保護環節。另一方麵,積極鼓勵種業(ye) 企業(ye) 維權,支持企業(ye) 建立打假維權聯盟,為(wei) 企業(ye) 申請植物新品種權提供快速便利服務。

  現代種業(ye) 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中國農(nong) 業(ye) 發展銀行明確,5年內(nei) 安排1000億(yi) 資金,支持優(you) 質種業(ye) 企業(ye) 帶動產(chan) 業(ye) 提升。農(nong) 發行董事長錢文揮說,針對種業(ye) 核心技術攻堅難、研發及投資期長、擔保資源不足等特點,將進一步加大政策傾(qing) 斜,強化金融服務創新,為(wei) 民族種業(ye) 振興(xing) 提供有力的政策性資金保障。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鼓勵金融機構與(yu) 優(you) 勢企業(ye) 對接,通過創新適合種業(ye) 特點的金融保險產(chan) 品,強化投貸聯動,探索融資擔保方式,發揮產(chan) 業(ye) 基金、股權投資等引導孵化作用,形成長期穩定的金融支持。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