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新春走基層|“小故事”講出“大道理”,這支講師團不一般

發布時間:2022-01-26 11:05:00來源: 人民網-上海頻道

  “都說上海兩(liang) 會(hui) ,兩(liang) 會(hui) 是什麽(me) ?他們(men) 一講我就知道了,原來是參政議政”“講師團不斷為(wei) 我們(men) 充電、為(wei) 我們(men) 創造條件、為(wei) 我們(men) 補充營養(yang) ,把我們(men) 的精氣神都調動出來了”“太震撼了,學完百年黨(dang) 史,覺得我們(men)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太偉(wei) 大、太堅強了”……來自社區居民的反饋,熱烈而洋溢。

  在浦東(dong) 唐鎮誠禮居民區有這樣一支講師團,通過8場主題宣講,逐漸打出了名氣,覆蓋居民聽眾(zhong) 近400人次,惠及網友1600餘(yu) 人次。他們(men) ,就是用“小故事”講出“大道理”,讓黨(dang) 的創新理論“實”起來、“熱”起來、“活”起來、“潮”起來的——“誠禮講師團”。

  都說,基層理論宣講是深入群眾(zhong) 的最後一公裏。他們(men) 是如何推動黨(dang) 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歲末年初,人民網走近這支11人的團隊,挖掘其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有到優(you) 的精彩征程。

  “小課堂”鋪就“大路線”

  “有時候新政策一出來,半知半解,看不明白。和子女一交流,有代溝了,我就覺得我要迎頭趕上。”講師團的成立,解了社區居民朱洧的燃眉之急,讓她在退休後也感受到黨(dang) 的溫暖。

  2021年4月21日,《黨(dang) 建聚合力,生態家園共守護》第一講,正式掀開了“誠禮講師團”初心向黨(dang) ,立足本職的序幕。

  

  誠禮講師團第二講。誠禮講師團供圖

  5月15日,師敏之帶來第二講《黨(dang) 旗所指 我心所向 抗擊疫情 守衛東(dong) 大門》,在他的講述下,大家看到了一個(ge) 個(ge) 感人的戰疫故事、一篇篇催人淚下的戰疫日記,展示了特殊時期青年一代的擔當作為(wei) ……8場講座,場場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內(nei) 容多樣。

 

  誠禮居民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蔡燕華。姚思婕攝

  “起初並沒有很完善的講師團概念。還得感謝季美娟等黨(dang) 員同誌的提議。”誠禮居民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蔡燕華如是分析:轄區內(nei) 三個(ge) 小區資源豐(feng) 富,誌願者隊伍中能人輩出,以及共建單位的大力支持,可以很好動員並加以整合,更好服務社區居民。她說,經過不斷討論並深入挖掘轄區內(nei) 各行各業(ye) “雙報到”黨(dang) 員、區域內(nei) 共建單位等資源,這才有了“誠禮講師團”的概念。

  

  誠禮講師團第五講。誠禮講師團供圖

  就這樣,從(cong) 拋出想法到講師團成型,從(cong) 第一期到第八期,從(cong) 生態文明建設、抗疫日常到百年黨(dang) 史、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精神等,每一期均以學習(xi) 教育活動為(wei) 主線,以身邊人講身邊事,用群眾(zhong) 語言將黨(dang) 的理論帶進家家戶戶。

  “小團隊”煥發“大能量”

  從(cong) 9個(ge) 人到目前11個(ge) 人的黨(dang) 員誌願者隊伍,“誠禮講師團”雖然規模不大,卻正能量滿滿。

  “我現在退休了,除了家務小事情外,精力很充沛,我特別願意過來做貢獻。”“社區、黨(dang) 支部有需要,我就去參與(yu) ,不努力、不學習(xi) 就等於(yu) 倒退。”“我是黨(dang) 校老師,宣傳(chuan) 黨(dang) 的政策是我的本職工作。所以,將工作延伸到社區來,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誠禮講師團第七講。誠禮講師團供圖

  講師中有多次榮獲浦東(dong) 新區青年崗位能手、局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等榮譽稱號的公共管理學碩士;有從(cong) 國企領導崗位上退休的老幹部;有首屆上海檢察風雲(yun) 人物、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三級高級檢察官、部門副主任;還有獲得“浦東(dong) 新區首屆三好兩(liang) 滿意幹部”稱號的在任浦東(dong) 新區人大常委會(hui) 辦公室專(zhuan) 工委工作處副處長……他們(men) 同“將士”一樣在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陣地上衝(chong) 鋒陷陣,保持黨(dang) 員本色。

 

  誠禮講師團講師續學功。姚思婕攝

  從(cong) 太原到上海,講師續學功帶孫之餘(yu) ,又融入了黨(dang) 群工作。“生命在於(yu) 運動,組織在於(yu) 活動。”他認為(wei) ,有活動,黨(dang) 員就能融合在一起,黨(dang) 員力量也能充分發揮。“從(cong) 報名、聽課到反饋,我能感受到他們(men) 的精神力量。”講師張繼宏認為(wei) ,通過宣講的形式,調動了集體(ti) 的力量,讓大家凝聚成一股繩。“在給社區黨(dang) 員同誌上課的同時,自己對百年黨(dang) 史的認識也得到了升華。”講師謝強說:“後麵的路還很漫長,我們(men) 要做好他們(men) 堅強的後盾。”

  就是這麽(me) 一群人,他們(men) 用樸實的語言與(yu) 真摯情感,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他們(men) 深挖掘細打磨,形成了高質量的宣講課程,讓老百姓願意聽、受感動。就是這樣一支隊伍,“聚起來一團火,散開去滿天星”,成為(wei) 黨(dang) 的理論傳(chuan) 薪播火的堅強力量。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