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近萬件珍貴文物將走出“深閨”

發布時間:2022-01-26 15:48:00來源: 四川日報

  原標題:近萬(wan) 件珍貴文物將走出“深閨”

  作為(wei) 三蘇故居,三蘇祠博物館一直是文人墨客和廣大民眾(zhong) 拜謁聖賢的地方。遺憾的是,由於(yu) 缺乏展陳條件,三蘇祠近萬(wan) 件館藏文物基本上是“鎖在深閨”。

  日前,曆經三年建設,三蘇祠式蘇軒文物展廳改造提升項目已順利完工。這也標誌著,這批珍貴文物將逐步走進普通大眾(zhong) 的視野。

  式蘇軒文物展廳位於(yu) 三蘇祠博物館北側(ce) ,占地麵積約3500平方米,建築為(wei) 院落式布局,分為(wei) 地上和地下兩(liang) 層,地上部分主要儲(chu) 藏珍品文物,地下部分儲(chu) 藏一般文物或對建築物理環境要求較為(wei) 寬鬆的瓷器等文物。

  改造式蘇軒文物展廳過程中,一些事項值得一提。三蘇祠曆史悠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wei) 了讓改造後的式蘇軒與(yu) 三蘇祠現有島居特色相匹配,最大程度地保護原生植物,項目方大膽設計,對原有水係進行了局部改造,將水體(ti) 引入式蘇軒庭院前,同時連接三蘇祠其餘(yu) 建築,形成了西池-式蘇軒-東(dong) 坡盤陀像-東(dong) 池-中池-八娘伴母-船塢-西池的環水格局。

  式蘇軒文物展廳改造提升項目實施前,原址植有4株名貴古樹。為(wei) 保護式蘇軒原有古樹,項目方還圍繞樹木靈活設置了院落天井,使古樹與(yu) 建築相輔相成,形成了良好的景觀院落空間。

  三蘇祠博物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提檔升級後的式蘇軒不僅(jin) 填補了三蘇祠博物館沒有展陳中心的曆史空白,還將為(wei) 不同種類的文物提供一個(ge) 更貼心的“居住環境”,吸引更多遊客來三蘇祠參觀。

  李幸 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樊邦平 整理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