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向更高水平(經濟新方位)

發布時間:2022-03-01 15:0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向更高水平(經濟新方位)

  

  圖①:複興(xing) 號列車駛過京雄城際鐵路霸雄特大橋。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圖②:卸船機在天津港進行卸貨作業(ye) 。

  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攝

  圖③:工人在北京豐(feng) 台站施工。

  本報記者 張武軍(jun) 攝

  數據來源:國家發改委、北京市發改委等

  2014年2月2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hui) ,專(zhuan) 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明確將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wei) 重大國家戰略,強調“要堅持優(you) 勢互補、互利共贏、紮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來”。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下,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幕開啟。

  8年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京津冀三省市和有關(guan) 部門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ge) “牛鼻子”,推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獲得新突破,北京新“兩(liang) 翼”建設展現新形象,重點領域協同發展迎來新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取得新進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邁向更高水平。

  廣袤的京津冀大地,活力迸發,生機勃勃。

  北京城市副中心,塔吊林立、鋼柱聳立,劇院、圖書(shu) 館、博物館等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均已封頂,外立麵初露妝容。

  渤海灣巨輪穿梭,天津港2021年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萬(wan) 標準箱,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加快建設。

  白洋澱碧波萬(wan) 頃,大鴇、骨頂雞、斑嘴鴨等珍稀野生鳥類駐足越冬。去年,白洋澱水質為(wei) 近10年來最好水平,首次加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編 者

  振“兩(liang) 翼”齊飛

  新城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展現新形象

  2021年底,34歲的包旭靖搬進雄安新區容東(dong) 片區的新房。從(cong) 容城縣大河鎮西孫村村民“變身”雄安新區新市民,搬進120平方米的三居室,包旭靖一家很滿意,“新家有地暖,幹淨又暖和”。

  截至今年2月中旬,新區安置房共交付3萬(wan) 多套。125萬(wan) 當地百姓見證了雄安新區拔節成長。

  雄安新區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也在加快推進。

  北京城市副中心,亞(ya) 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如火如荼。“春節沒停工,節後加快推進施工。”中鐵十六局集團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負責人劉長榮介紹:“樞紐建成後,由城市副中心一小時直達雄安新區,兩(liang) 座新城往來更方便。”

  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兩(liang) 個(ge) 新城,是北京新“兩(liang) 翼”。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在新的曆史階段,集中建設這兩(liang) 個(ge) 新城,形成北京發展新的骨架,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過去一年,雄安新區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高質量發展,北京新的“兩(liang) 翼”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展現新形象。

  建新城,樹新標。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shu) 館、博物館三大建築均已封頂,運河商務區16個(ge) 重點項目累計完工建築麵積413萬(wan) 平方米。雄安新區177個(ge) 重點建設項目滾動推進,2021年全年完成投資超過1400億(yi) 元。

  通新路,暢聯通。雄安新區“四縱三橫”對外高速公路骨幹路網全麵形成,與(yu) 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天津港、黃驊港等京津冀地區實現便捷聯通。京雄城際鐵路全線穩定運營,雄安新區進入北京1小時交通圈。

  栽新樹,清河湖。潮白河森林景觀帶建設工程完成全部栽植,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主體(ti) 工程完成。白洋澱澱區整體(ti) 水質由2017年的劣Ⅴ類提升到2021年的Ⅲ類。

  栽梧桐,引鳳來。2021年4月26日,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這是首家注冊(ce) 在雄安新區的央企。2021年底,首批疏解的高校、醫院也基本確定在雄安新區的項目選址。

  “新區建設攻堅克難、全麵提速,2022年將實施232個(ge) 重點項目。”雄安新區有關(guan) 負責同誌表示:“今年雄安新區建設要顯雛形、出形象,努力把雄安建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

  抓冬奧機遇

  統籌推進重點領域,加快形成互聯互促的良好態勢

  “這裏是雲(yun) 頂,有運動員受傷(shang) ,已啟動直升機轉運。”2月7日中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崇禮院區指揮中心收到接診指令,院區冬奧醫療專(zhuan) 家組立即啟動應急救援,僅(jin) 用20分鍾便完成北京冬奧會(hui) 首例航空醫療救治。

  2018年底,北醫三院全麵接管張家口崇禮區人民醫院,建設北醫三院崇禮院區。如今,張家口市有24家公立醫院與(yu) 北京的30家大醫院開展多形式合作。

  在隔壁的張北縣,一根根高聳的風力葉片隨風旋轉。電流經666公裏長的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範工程輸送至北京。

  “來自張北的風電,點亮冬奧的燈。”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部長劉玉民介紹,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期間,所有場館都采用綠電供應。據測算,到2022年冬殘奧會(hui) 結束時,冬奧會(hui) 場館預計共消耗綠電約4億(yi) 千瓦時,可減少標煤燃燒12.8萬(wan) 噸,減排二氧化碳32萬(wan) 噸。

  2016年3月18日,在聽取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籌辦工作情況匯報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把籌辦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作為(wei)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下大氣力推動體(ti) 製創新、機製創新、管理創新和政策創新,推動交通、環境、產(chan) 業(ye) 等領域協同發展先行先試,重點突破,以點帶麵,為(wei) 全麵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起到引領作用。

  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借冬奧東(dong) 風,京津冀在交通、能源、環境等多個(ge) 領域加快互通互聯、互認互促。

  交通一體(ti) 化建設大力推進。京哈高鐵北京至承德段、冬奧賽區太子城至崇禮段鐵路通車運營,“軌道上的京津冀”加快建設。京秦高速公路遵化至秦皇島段、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等項目順利實施,津石高速天津段主線貫通。

  生態聯防聯控聯治力度持續加大。2021年全年,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平均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到79.2%,192個(ge) 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麵水質達到或好於(yu) Ⅲ類斷麵比例比上年提高8個(ge) 百分點。

  能源、糧食安全保障有力。京津冀輸電通道利用效率及可再生能源輸送規模持續提升,京津冀地區儲(chu) 氣能力及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建設持續推動,三省市2021年糧食總產(chan) 量刷新曆史最高水平。

  “京津冀聚焦實現更高水平的協同發展,統籌推進交通、生態、產(chan) 業(ye) 等重點領域,加快形成相互銜接、互為(wei) 促進的良好態勢。”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guan) 負責人說。

  促產(chan) 業(ye) 協同

  依靠改革創新增動力,加快破除體(ti) 製機製障礙

  “真是太方便了!之前以為(wei) 必須得去天津,沒想到沒離開通州,就把營業(ye) 執照辦好了。”不久前,家住北京市通州區的肖先生,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跨域通辦”服務專(zhuan) 區領取了相關(guan) 證照,在天津濱海新區創辦的公司順利“準生”。

  作為(wei) 市級綜合性政務服務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承接的事項辦理輻射北京東(dong) 部甚至京津冀區域。

  “有專(zhuan) 人輔導,填了一套材料就完成了申報。”肖先生回憶,一天之後,濱海新區市場監管局和行政審批局就同步完成審核,並將相關(guan) 證照免費郵寄至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大廳窗口。“原來需要往返兩(liang) 地多個(ge) 部門辦理5天,現在一個(ge) 窗口辦理,兩(liang) 天就能辦結。”

  作為(wei)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去年1月聯匯智造落戶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並設立企業(ye) 研發總部。

  聯匯智造總經理趙福海表示,園區借鑒了北京中關(guan) 村科技園的經驗,又有濱海新區發達的製造業(ye) 作依托,進駐科技園這一年是企業(ye) 發展最快的一年。“一般來說,新產(chan) 品申報發明專(zhuan) 利時間最少需要3年。我們(men) 高科技企業(ye) 真的等不及。”趙福海介紹,園區內(nei) 的中國(濱海新區)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獲悉企業(ye) 難題,立即成立專(zhuan) 班提供專(zhuan) 業(ye) 服務,“獲取專(zhuan) 利時間縮短到4個(ge) 月,大大加速產(chan) 品上市進程。”

  2019年1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hui) 時要求,向改革創新要動力,發揮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作用。要集聚和利用高端創新資源,積極開展重大科技項目研發合作,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

  京津冀三地,地緣相接、人緣相親(qin) 。推動三地產(chan) 業(ye) 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就要因利乘便,向改革要動力。“注重依靠改革創新增強發展動力活力,加快破除製約高質量發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過去一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通過簽訂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框架協議、互設辦事窗口和便民服務自助終端,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通州區與(yu) 天津濱海新區、寶坻區實現了106項政務服務事項和387項高頻便民服務事項“跨省通辦”;與(yu) 河北廊坊北三縣等實現了70項政務服務事項和453項高頻便民事項“區域通辦”。

  產(chan) 業(ye) 協同協作深入推進。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掛牌以來累計新增注冊(ce) 企業(ye) 超過3000家。北京與(yu) 廊坊北三縣累計簽約智能製造等領域120多個(ge) 合作項目。

  推共建共享

  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走進天津濱海新區的一處蔬菜大棚,飽滿的西紅柿有“貼身”傳(chuan) 感器監測,精準灌溉設備與(yu) 智慧農(nong) 業(ye) 雲(yun) 平台連接。“該不該澆水施肥,西紅柿自己說了算。這樣種出的西紅柿口感更好,產(chan) 量提高30%。”科芯(天津)生態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胡建龍自豪地說。

  3年前,胡建龍將公司從(cong) 北京遷到了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如今,科芯的精準農(nong) 業(ye) 節水灌溉項目已入選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優(you) 秀案例。“新區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平台的政策幫我們(men) 解決(jue) 了子女入學問題,現在我們(men) 全家都成了濱海人,更能心無旁騖搞研發!”胡建龍說。

  在北京通州區,今年1月,河北患者李愛佳的家屬將一麵錦旗送到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朱誌軍(jun) 醫師手中。“剛入院的時候,孩子的狀況非常緊急,多虧(kui) 醫生們(men) 妙手回春!”李愛佳的媽媽連連致謝。目前,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外埠患者比例近四成,其中河北排在第一位。

  2021年1月2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召開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籌辦工作匯報會(hui) 時強調,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努力在交通、環境、產(chan) 業(ye) 、公共服務等領域取得更多成果。

  8年來,有序推進教育、醫療、文化體(ti) 育等領域優(you) 質公共服務資源均衡配置,加快發展成果共享,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盈。

  教育對接成效顯著。京津冀三省市簽訂“十四五”時期教育協同發展總體(ti) 框架協議,北京景山學校河北曹妃甸分校等項目順利落地,京津優(you) 質基礎教育資源向河北省延伸布局。

  醫療合作走深走實。京津冀4200餘(yu) 家定點醫院實現異地就醫普通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跨省聯網醫療機構實現三省市縣域全覆蓋。三地還建立醫學合作聯盟,臨(lin) 床檢驗結果互認醫療機構超過480家、互認項目40多項。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提出的8個(ge) 方麵39項重點任務,以及重要工作和重點改革事項、京津冀重大項目、雄安新區“十四五”重點項目3張清單,推動“十四五”時期京津冀協同發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版式設計:張丹峰

  《人民日報》( 2022年02月26日 第 02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