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全麵振興 河北如何發力
平山縣西柏坡鎮北莊村。如今,北莊人依托豐(feng) 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加快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力爭(zheng) 建設成為(wei) “景村一體(ti) 、紅綠一體(ti) 、旅居一體(ti) ”的鄉(xiang) 村旅遊示範村,讓日子過得更紅火。(本報資料片)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抓好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促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2022年是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十四五”關(guan) 鍵之年,如何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取得新進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出席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我省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聚焦產(chan) 業(ye) 促進鄉(xiang) 村發展,提高農(nong) 業(ye) 質量效益和競爭(zheng) 力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雜交穀子技術創新中心主任趙治海認為(wei)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形勢越複雜越要穩定糧食播種麵積和產(chan) 量,加強糧食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趙治海代表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決(jue) 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加快推進種業(ye) 振興(xing) ,加強農(nong) 業(ye) 科技攻關(guan) 和推廣應用”。在他看來,在穩住現有糧食生產(chan) 的同時,要以提升糧食產(chan) 能為(wei) 目標,實施“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地力提升和高效節水灌溉,嚴(yan) 格落實永久基本農(nong) 田特殊保護製度和耕地占補平衡製度,加大對穀子等種質資源研究支持力度,選育出在高產(chan) 穩產(chan) 、多抗廣適、優(you) 質專(zhuan) 用等方麵有突破性的好品種,確保糧食任何時候都能產(chan) 得出、供得上。
“支持脫貧地區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加強農(nong) 村金融服務,加快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全國人大代表、靈壽縣車穀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兼村委會(hui) 主任陳春芳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些內(nei) 容印象深刻。
靈壽縣車穀砣村地處太行山脈深處,一度被列為(wei) 國家級貧困村。近年來,車穀砣村通過建設“中國·車穀砣康養(yang) 旅遊度假區”,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1年的不足800元,增長到2021年的12000元。
“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征程上,堅決(jue) 把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鞏固住、拓展好。”陳春芳代表說,產(chan) 業(ye) 是增收的基礎,要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實現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全麵提高產(chan) 業(ye) 效益,有效增加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增強農(nong) 民可持續增收能力。
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是根本。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河北省委專(zhuan) 職副主委範社嶺認為(wei) ,發展壯大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推進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發展,是做好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篇大文章的關(guan) 鍵所在。
範社嶺委員建議,堅持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作為(wei) 財政支出的重點優(you) 先領域,財政支出要優(you) 先向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的關(guan) 鍵領域和公共服務領域傾(qing) 斜,用真金白銀的投入合理保障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遵循“糧頭食尾”“農(nong) 頭工尾”,延長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打造供應鏈,引導一產(chan) 往後延、二產(chan) 兩(liang) 頭連、三產(chan) 走高端,推動農(nong) 業(ye) 由“賣原料”向“賣加工品”轉變,統籌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和綜合利用,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多元化。
紮實穩妥推進鄉(xiang) 村建設,有效改善生產(chan) 生活條件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啟動鄉(xiang) 村建設行動,加強水電路氣信郵等基礎設施建設,因地製宜推進農(nong) 村改廁和汙水垃圾處理。全國人大代表、唐山市灤南縣姚王莊鎮李營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誌剛對此深表讚同。
李誌剛代表介紹,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是必不可少的一環。近年來,借助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的契機,李營村不斷推進村莊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淨化,實現了村在林中、房在樹中、人居住在綠中的美好願景。
他建議,要堅持以農(nong) 民作為(wei) 鄉(xiang) 村建設行動的主體(ti) ,了解廣大農(nong) 民的願望,發揮廣大農(nong) 民的才智,建立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使廣大農(nong) 民獲得與(yu) 城鎮居民一樣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務,有效改善生產(chan) 生活條件,讓鄉(xiang) 村成為(wei) 宜居宜業(ye) 的美好家園。
“鄉(xiang) 村建設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基礎條件,也是必然要求。建設美麗(li) 宜居鄉(xiang) 村,離不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全國人大代表,滄州市人大常委會(hui) 原副主任、農(nong) 工黨(dang) 河北省委副主委李麗(li) 華說,農(nong) 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是實現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發展的動力引擎,在注重保護好鄉(xiang) 村風貌和傳(chuan) 統文化的同時,加快補齊農(nong) 村供水、交通、用能、如廁等重點領域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切實提升廣大農(nong) 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李麗(li) 華代表建議,實施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要立足農(nong) 村現狀,統籌城鄉(xiang) 發展,嚴(yan) 格規範村莊撤並,推進村莊規劃布局分類精準化、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用化,切實增強農(nong) 村發展動力,讓農(nong) 村既能享受現代文明成果,又保留自然淳樸的風貌,使走出農(nong) 村的人願意回到農(nong) 村、各類人才願意到農(nong) 村去,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活力。
突出實效改進鄉(xiang) 村治理,維護農(nong) 村社會(hui) 和諧穩定
基層治方能天下安。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紮實穩妥推進農(nong) 村改革發展”“深入開展文明村鎮建設”……一係列紮實舉(ju) 措引起代表委員的熱議。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省委副主委、省政協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委員會(hui) 主任楊玉成帶來的提案再次聚焦“三農(nong) ”問題。“解決(jue)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麵臨(lin) 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必須用好深化改革這個(ge) 重要法寶。”楊玉成委員談到,新階段深化農(nong) 村改革的重點,就是在穩定農(nong) 村土地集體(ti) 所有、家庭承包經營基礎性地位、現有土地承包關(guan) 係“不動不變”的基礎上,著力破解影響和製約農(nong) 村經濟發展的關(guan) 鍵問題,以全麵深化改革激活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內(nei) 生活力。
楊玉成委員建議,推進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完善農(nong) 民資產(chan) 股份占有、收益、抵押、擔保、繼承及有償(chang) 退出等管理辦法,使“資源變資產(chan) ,資金變股金,農(nong) 民變股東(dong) ”。大力支持農(nong) 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等新型經營主體(ti) 建設,積極推廣全產(chan) 業(ye) 鏈托管、菜單式多環節托管、專(zhuan) 業(ye) 化托管等多種服務模式,發展涉農(nong) 企業(ye) ,壯大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充分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治理有效是基礎和根基。過去一年,全國政協委員,邯鄲市肥鄉(xiang) 區殘聯副主席、曙光學校校長劉衛昌通過深入邯鄲、邢台、衡水等地的26個(ge) 鄉(xiang) 鎮83個(ge) 村莊實地調研,發現邯鄲市肥鄉(xiang) 區探索形成的“1+1+1>3”的“三治融合”新模式可複製、可推廣、可借鑒。在他看來,實施有效的鄉(xiang) 村治理是一項係統性、整體(ti) 性工程,新征程上,健全黨(dang) 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需要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揚正氣,維護農(nong) 村社會(hui) 和諧穩定。
劉衛昌委員建議,實施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ti) 優(you) 化提升行動,提高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在村莊設立公共法律服務聯絡站,充分發揮村調解室和人民調解員作用,暢通法律谘詢和矛盾糾紛的反映渠道。建立鄉(xiang) 村人才培養(yang) 機製,打造高素質農(nong) 民隊伍。同時,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庭家教家風作用,營造文明和諧鄉(xiang) 村氛圍,開展高價(jia) 彩禮、大操大辦等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zhuan) 項治理,重塑節儉(jian) 意識淳樸民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