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代表委員為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建言獻策

發布時間:2022-03-11 15:21:00來源: 新華日報

  人民新期待,發展新指向。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承載著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如何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打造以人為(wei) 核心的城市品質生活?如何係統完整建立城鄉(xiang) 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體(ti) 係?會(hui) 場內(nei) 外,代表委員和相關(guan) 領域專(zhuan) 家展開熱議。

  開啟城市更迭,

  支持試點包容創新

  城市更新行動是推動城鄉(xiang)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數據顯示,2020年,我省城鎮化率已達73.44%,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近10個(ge) 百分點。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根本出發點在於(yu) 回應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致力於(yu) 解決(jue) 快速城鎮化時期累積的‘城市病’,提高係統治理能力水平,推動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江蘇省委主委、江蘇省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廳長周嵐介紹,截至去年底,江蘇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達17.04%,處於(yu) 從(cong) “老齡社會(hui) ”邁向“高齡社會(hui) ”的階段。

  如何在推進城市群、都市圈建設的同時,兼顧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以及適老化改造,成為(wei) 城市建設“新課題”。“支持地方政府試點先行,創新探索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有效路徑。改變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方法,綜合授權試點城市政府,給予創新探索的空間和改革的包容性。”周嵐表示,“十四五”期間,江蘇將繼續推動各地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加強社區、小區的適老化及適兒(er) 化設施建設,督促指導各地進一步加快城市無障礙市政設施建設和改造,提升主次幹道緣石坡道等適老化、適兒(er) 化設施覆蓋率,完善無障礙出行的市政基礎設施。

  近日,在南京市青島路社區,一場圍繞陶穀新村城市更新的小型論壇點燃了居民的熱情。今年,南京以陶穀新村街區改造為(wei) 試點,探索城市更新中的“公眾(zhong) 參與(yu) ”模式,把家園更新改造的主導權交到沿街居民和商戶手中。“城市更新也需要創新思維。”南京市湖南路街道主任蔡健說,“論壇邀請政府相關(guan) 部門、項目建設方、居民及商家等代表隨機組合,通過頭腦風暴和思維碰撞,產(chan) 生城市更新的金點子。”

  “人民城市人民建,隻有引導他們(men) 參與(yu) 進來,發揮他們(men) 的創造力,形成集體(ti) 的智慧和決(jue) 策,才能創造讓人民滿意的城市。”蔡健表示。

  破解“千城一麵”,

  融入“自己的故事”

  過去在快速城鎮化的推動下,“千城一麵”現象屢見不鮮。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yu) 自然遺產(chan) 研究所所長賀雲(yun) 翱認為(wei) ,在城市更新中,我們(men) 首先要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guan) 係,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蘊藏在山水河流、古樹名木、曆史街區、名人遺跡以及建築等當中。”賀雲(yun) 翱告訴記者,早年他曾在南京做調查,發現有3000多處值得保護的對象,但很多並沒有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行列。賀雲(yun) 翱認為(wei) ,在關(guan) 鍵片區的城市更新中,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引入曆史學、文化遺產(chan) 學、人類學等相關(guan) 學科參與(yu) ,為(wei) 每個(ge) 曆史階段保存一份物質記憶。

  “城市不是一群冷冰冰的建築集合,而是一個(ge) 活的生命體(ti) ,其中包含人與(yu) 人、人與(yu) 時空、人與(yu) 物、人與(yu) 環境的關(guan) 係。”賀雲(yun) 翱建議,在城市更新中要堅持“微改造”,分步推進,導入新業(ye) 態、新的社會(hui) 內(nei) 涵,增強城市的發展力、創新力、吸引力,做好新業(ye) 態、新內(nei) 涵設計。賀雲(yun) 翱舉(ju) 例說,過去老城建小區時沒有充分考慮人們(men) 的文化生活、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設施。今後在城市更新中,應該更多考慮人們(men)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需要,“比如廢棄的老工廠可以‘變身’城市博物館、音樂(le) 廳等,讓城市更新真正意義(yi) 上地更新我們(men) 的生活,提升城市建設質量,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去年,小尺度、漸進式的改造,讓南京老城南的小西湖社區顏值大大提升,實力圈粉。“大家都覺得小西湖是一個(ge) 網紅打卡點,其實這不是我們(men) 的初衷。曆史文化傳(chuan) 承、居民生活改善,才是最重要的目標。”東(dong) 南大學建築學院博士後研究員董亦楠告訴記者。在他看來,文保、曆史建築多,設計改造麵臨(lin) 的問題也更加多元複雜。“小西湖微更新是南京曆史文化保護工作不斷完善的一次積極探索。它留住原住民、重譯煙火氣,引進新業(ye) 態、增添新活力,為(wei) 老城保護更新打開了新視野。”

  增進民生福祉,

  注重“有機提升”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深入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城市更新是一件增進民生福祉的長期工程。”全國政協委員、揚州市政協原副主席董玉海認為(wei) ,城市更新的關(guan) 鍵詞應落在人民生活“高品質”上,要注重“有機提升”,尤其要避免盲目的“大拆大建”。

  當下,城市更新“落腳”更細、更精。董玉海說,隨著新型城鎮化推進,我國城鄉(xiang) 規劃建設,早已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wei) “存量提質改造”階段。他認為(wei) ,“再開發”的過程中,應著重關(guan) 注生活空間和產(chan) 業(ye) 空間的精細化改造。比如近幾年,揚州的城市改造講求“內(nei) 外兼修”,一方麵,保護老城“明清古城”風貌,注重保留城市文化脈絡精髓;另一方麵,積極向東(dong) 西拓展,提升新城質感,比如打造四望亭網紅巷等一批特色街巷,升級消費空間,為(wei) 城市文旅注入活力,讓城市煥新與(yu) 產(chan) 業(ye) 創新同頻共振。

  就在最近,無錫正式向住建部提交了新版城市更新試點工作方案,全力爭(zheng) 創第二批城市更新國家試點城市。“城市更新將注重講好城市故事。”無錫市城市更新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guan) 人士說,更新方案特別明確,錫城的一座清代建築“將盡快確定保護方式”,絕不拆了重建,強行改變城市麵貌,此舉(ju) 也讓當地市民吃下一顆“定心丸”。

  “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ti) 化發展的背景下,國家層麵可支持江蘇爭(zheng) 創國家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示範區,以無錫等蘇南城市為(wei) 先行區,提供更多改革實踐機會(hui) ,形成更多可複製推廣經驗。”全國人大代表、無錫市委書(shu) 記杜小剛對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提出相關(guan) 建議,他認為(wei) ,可支持蘇錫常都市圈、環太湖科技創新圈等納入國家新型城鎮化總體(ti) 布局,探索建立區域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分配機製,形成適用於(yu) 人口經濟密集地區的資源整合型一體(ti) 化發展模式。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